03.03 綜藝節目中發生的哪些狀況你看了會很失望?

侃聊天下


綜藝節目現在在國內少說也有上百檔,真正做到“綜藝”的已經不多了,現在的綜藝拼的是明星陣容加上譁眾取寵,觀眾鼓鼓掌主持人接個茬互動一下就完事一集節目很快錄製完成。接下來就是後期處理讓人看了眼花繚亂,很無奈,現在的社會也在迎合這樣的節目不是嗎?\r\r不說哪一檔節目最讓人失望,先看一下現在的節目有多毀三觀,江蘇衛視的非城勿憂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剛開始看了覺得還行,後來發現節目效果太假,讓人不懷疑是託都難,最流行的就是坐在寶馬裡面哭了。一期又一期的女嘉賓賴著不走,專挑金龜婿。這樣的節目廣電也能通過,真是不得不懷疑現在人的審美價值觀。\r\r湖南臺的變形記現在已經有15季了吧。節目最初的目的是想讓孩子變的更好。但是我發現農村的孩子和有錢人家的孩子換了家庭以後,有錢人當做生活歷練,說白了和旅遊沒區別,窮人家的孩子從進門那一刻就能感覺到自卑,當窮人孩子再回到自己家裡時,難免在人生價值觀上產生扭曲。\r\r還有那個《二十四小時》這個節目赤裸裸在模仿《跑男》,在節目中游戲沒新穎請來的嘉賓互動也不多,一集看下來廣告給人的感覺最深了。還有湖南衛視的《七十二層奇樓》陣容不小,前預告還不錯,但真正看了以後會很失望,那簡直就是尬演好不好,就連特效也是5毛錢的,這麼大的製作能走點心嗎?\r\r還有一個比較搞笑的節目《蒙面歌王》歌手唱完揭開面罩,勝者再次聚集到一起PK,依然還是蒙著面罩,你當我們觀眾的記憶和魚一樣只有7秒嗎?就算認不出來聽也能聽出來呀,擺明是拿觀眾帶猴耍。讓人失望的綜藝節目還有很多,一時半會也說不完。總的來說現在能深入人心的節目少之甚少。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冒犯歡迎來噴!!







頭號娛樂咖


讓我最生氣和失望的的,莫過於《變形記》了。

我現在為我曾在幼時喜歡看變形記的行為感到恥辱。

期初我認為變形記是一檔“關注城市富二代/官二代的奢靡驕縱生活,關注貧困底層孩子的窮苦艱難生活。”

或者是展示出“富二代是腐朽墮落的,窮人是善良勤奮的”

但是後來不是的,因為這只是娛樂綜藝節目。

一個禮拜的時間,讓兩種階級完全不同的家庭聯繫在一起,並進行生活互換。

變形記,讓各個富家子弟的驕縱輕狂神態出現在底層人民家中,博的人們關注。

於是有些人成了網紅。

成為了網紅的人,可以利用他們網紅的身份,為自己帶去更多的資源。

而那些窮人家的孩子,依然還是過著窮苦的日子。當然不能說是絕對。

但是細思極恐的是:

如果排除好的情況,壞的情況就是:

一個禮拜的時間,讓一位孩子從極端貧困直接跨越到極端富有(相對)的家庭。對於這位孩子來說,我不知道三觀的衝擊以及思想的變化對他的思想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或許,他開始埋怨出生,因為他生在窮苦家庭。

或許,他會仇視父母,因為沒有豐厚的家產。

或許,他會貶低自己,因為他沒有努力學習。

想起在知乎上看見的一句話:“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陽光。”

這個節目中,為什麼變壞的都是富二代,很簡單!因為有錢!

變形記很好的利用了人們的仇富心理。

簡單又粗暴,收視率chuachuachua上漲。

將壞富人好窮人的現象盡展示在觀眾面前,這也正是觀眾喜歡“看”的。

然而這只是一個用來譁眾取寵娛樂大眾,用來展示富二代們“體驗生活”的綜藝節目而已,但是對這些農村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我曾經一度以為,影響中國孩子發展和身心健康的,是社會的貪腐與腐敗。

然而是這些媒體,是這些綜藝節目。


娛樂資源圈


最強大腦,最近也是頻繁上熱門……,水哥也是跟著上熱門,居然還有人說水哥蹭最強大腦的熱度,小編表示不服,誰蹭誰還不一定呢,我看是節目組想蹭水哥的熱度。

隊長與隊長,隊長與製片人。

慘不忍睹。最強大腦現在太沒有看點了,先從賽制來說,很多有實力的選手因為賽制而淘汰,並且在前幾期的節目中鏡頭給的超多,大家也都是非常看好的,現在到了後期,不知道選手本人內心有沒有波瀾。要是我絕對退賽,算了,我也去不了……

製片人的豪放,也是讓我不能直視,一夜間刪除1600多條微博,恐怕要刪一整夜吧(連續刪除20-30後每條就要輸驗證碼了,佩服佩服)。叨叨魏的人設崩塌,家有嬌妻,還採“野花”,不想多說。

最後說下,機智的水哥看透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佩服佩服。名副其實的最強大腦,也是非水哥不行的。水哥也在4月2日喊話《國家網信辦舉報中心》《共青團中央》,該管管了。





莫莫搞機


綜藝節目是一種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形式,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包括音樂、舞蹈、雜技與搞笑等類型。綜藝節目豐富多彩,深受大眾喜愛,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到後來的《快樂大本營》《非誠勿擾》《喜劇總動員》《最強大腦之燃燒》《非常6十1》……真可謂百家爭鳴,遍地開花,有的綜藝節目確實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節目有笑聲、有溫情、有感動、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但近年來,有的綜藝節目為了利益,弄虛作假,頻繁邀無知藝人作嘉賓到節目中來,問答中醜態盡露,潰乏的知識,浮誇的做作,著實讓人反胃,節目組何以邀到此等空殼,真讓人失望至極,有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喪失人格與尊嚴,卑躬曲膝,崇洋媚外,自毀形象不說,你讓大眾情何以堪……

希望綜藝節目迴歸純真,不忘初心,主持人和應邀嘉賓都能提高素質修養,真正把美好帶給大眾!





平常心談娛樂


個人感覺一旦知道節目中有黑幕會很失望甚至絕望。首先是被安排,內定。最坑的是姚貝娜被黑事件。《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姚貝娜的實力有目共睹,是奪冠的熱門人選,在關鍵時刻,導師卻給她安排了她最不擅長且難度很高的英文歌,她又記不住歌詞,結果就慘敗給萱萱。網友紛紛表示不能接受。

其次是玩套路,亂剪輯。像《演員的誕生》中袁立和張彤的對決,袁立意外輸給張彤。還有截圖顯示原本袁立能晉級第二輪和章子怡PK,結果卻不是這樣。在和評委互動時,袁立竟被剪輯成神經病,自然引來“直來直去”的袁立的一番“討伐”。

其實節目組為了收視率肯定要做一些“手腳”,但是前提是必須尊重觀眾,尊重演員。否則肯定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和損失。





牛仔的檸檬


人為安排的恨跡太重?笑場?穿幫等等……很難說哪一檔,哪個瞬間讓人不爽,必竟是偏重於休閒娛樂類節目。

但,可以肯定的是,綜藝類節目是一檔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身的電視節目。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參演佳賓的素質實在是低,綜藝類節目可以俗,但不能低俗,要兼顧雅俗共賞。

綜藝類節目的受眾比較寬,上至耄耋老人,下到稚氣的孩童。不管哪類節目,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別忘了它的公益屬性,對人的教育,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予教於樂。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最終是誤導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不要偏重名星,做綜藝類節目,有的不只是名星。只要大眾喜聞樂見的,都可以上綜藝類節目。

一檔好的綜藝節目,是讓人歡樂之後有所感悟。為什麼有的影、視作品中的一句臺詞會讓人牢記終生呢,如,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可謂京天地,泣鬼神!讓人肅然起敬。

總之,很難讓一、兩個人去評價一檔綜藝類節目的優、劣,還是百家爭鳴比較好,去粗取精,讓綜藝類節目奼紫嫣紅,百花爭豔。


綜藝微樂園


關於綜藝節目中發生哪些狀況讓我看了很失望,我覺得最失望的應該是對於一些節目的黑幕。比如說最近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已經第六季了,這個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最開始播出的時候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但是現在的節目已經開始慢慢變味了,前段時間節目中一方的隊長質疑對方戰隊的成員作弊,而另一個隊長就指責一方的隊長提前透題、要求放水等行為,導致各種各樣的節目中人員都捲入其中,這個原本是嚴謹的科學類節目現在已經變成了注水的“最強黑幕”節目。

現在的《最強大腦》邀請了一些明星來助陣,這樣雖然能夠增加一點關注度,但是對於節目的公平性和真實性就會大打折扣,節目已經缺少了最開始的那種新鮮味了。

這個曾經那麼真實的節目,現在變得那麼的“假”,這到底是怎麼了呢?


暴下飯娛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de020009834a4faa40ff\

北城影音


很少看綜藝節目了,現在的電視節目有的還沒有抖音小視頻好看,看了就失望,可能是看的多了,審美疲勞了。

插播廣告是我對電視節目比較失望的,當然,電視臺廣告收入是生命線,電視臺經營主要靠廣告費。

自從手機能上網之後看電視就少了,對很多綜藝節目也不太瞭解了。


答友皓哥


很大一部分的綜藝節目都是最開始的幾期或者第一季都做的很不錯,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可慢慢節目就有些變質了,開始頻繁出現各種廣告植入,各種環節也變得枯燥無味。

而且很多的綜藝節目開始生硬的打起暖心情感、社會公益牌,在不影響觀眾心情的情況下能讓大家認識到一些人生、情感、生活道理這是一件好事。但生硬的添加這些元素反而引起了大家強烈的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