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巴黎圣母院大火:衡量我们距离文明有多远

读库君综合。

巴黎圣母院大火,“这是整个法兰西民族的灾难”。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火:衡量我们距离文明有多远

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塔尖折断的一瞬间。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巴黎圣母院约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约接待1300万名游客参观。火灾起于阁楼,蔓延速度极快,从报告起火到火焰窜上房顶仅仅用了一两分钟时间。整个木质内部结构都在燃烧,塔尖已经在大火中被摧毁。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它位于塞纳河的西岱岛上,正面宽47米,一对塔楼高69米,正厅深约125米,可以同时容纳9000人。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德式的教堂,也是巴黎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根据记者在前方的观察, 目前巴黎圣母院火灾的灭火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从圣母院后方看来,已经没有明显的火光和浓烟。巴黎圣母院南侧的消防云梯已经停止喷水,意味着这一侧火势得到控制。而在北侧,记者的目力所及,还有两辆消防云梯在进行喷水作业。巴黎凌晨两点。关注火灾的巴黎人都在逐渐的散去。而消防员也较之前大量减少。

巴黎圣母院大火:衡量我们距离文明有多远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火灾现场。

法国总统马克龙本想在周一发表全国讲话,旨在安抚愤怒的黄背心运动者们。由于巴黎圣母院的火灾,马克龙临时取消了全国讲话,和总理菲利普迅速赶往火灾现场,并在推特上称:“巴黎圣母院被大火吞没,整个国家都为之震动,我的情感与所有的天主教徒和所有的法国民众交织在一起,如同所有的同胞一样,看到我们的一部分深陷火海,我倍感难过。”此外,马克龙表示:“这是整个法国、整个法兰西民族和全体天主教徒的灾难。”

这场大火在国内也攻陷了热搜榜的近三分之一席位。一些人回忆自己与巴黎圣母院的相遇的美好瞬间,一些人哀叹文明的一去不返;也有一些人坦言,对于遥远国度的那栋建筑“无感”,更有一些人拿出“圆明园被烧”做类比。

新京报公号推出媒体人孟然的评论说,在如今这个万物互联的“地球村”里,塑造一个理性和文明的“自我”才是自爱的首要条件,也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封闭、隔绝、自大,则只会把自己困在一种虚幻的泡泡当中,除了自我陶醉外,难以他人赢得真正的尊重。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所以,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先知书店公号发表愈嘉的文章《每一场大火,都在衡量我们距离文明还有多远》,指出:中国早已拥抱全球化和互联网,然而,对人类灾难的悲悯,对现代文明的敬畏,依旧没有多大改观。作者认为,这些极端言论的背后,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结。针对这种现象,袁伟时在《迟到的文明》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国之恋,本是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一旦被仇恨教育和怨恨情结所蒙蔽,就变成了“爱国”华丽外衣包装下的愚昧!马老师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中指出,极端的民族主义,会让全民陷入非理性的仇恨。极端民族主义,一方面是受自卑感折磨的过度反应,另一方面被中西对抗的狂热意识形态所摆布。

袁伟时提醒我们要抛弃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他说,察古观今,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世界一体化正在敲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接纳包容各国各民族文化,才是正道,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鲁迅先生曾说:“真正的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此刻,人类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悲剧。

巴黎圣母院不止是法国的,对全人类而言,是共同的文化财富与瑰宝。这是法国的损失、艺术界的损失,也是每个人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