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东晋十六国,究竟有多少个国家?

东晋十六国,究竟有多少个国家?

很多人都认同“历史不会重复,但历史一直在重演”这样一个观点。因此中国人特别重视历史,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代的历史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其中有一部史书非常著名,中国历史中的某一段时期正是以这部书而命名的。这部史书就是北魏崔鸿所编撰的《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记录了五胡乱华时期十六个国家的历史,因而这段历史时期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这十六个国家分别是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夏、成汉。光看着这些国名就让人头晕了。不过可以采用谐音的方法来记忆:“梁燕寻巢城下,五四三二一一。”总计五个“凉”、四个“燕”、三个“秦”、两个“赵”、一个“成”和一个“夏”。这十六个国家也就是那段乱世时期,北中国的主角。

东晋十六国,究竟有多少个国家?

但是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其实并不准确。当时北中国的国家政权,至少还有三个没有被崔鸿计算在内。这三个国家是冉魏、代国和西燕。不知道崔鸿是出于何种考虑,没有将这三个国家列入其所撰史书。可以肯定的是影响力肯定不在崔鸿的考虑范畴,因为这三个国家中的两个,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冉魏是汉人冉闵建产的国家。冉闵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不仅武艺超群而且非常有才干。石虎去世之后年幼的太子当上了皇帝。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为了夺取帝位,积极争取手握兵权的冉闵支持。石遵信誓旦旦地对冉闵说:“新继位的皇帝只是个小孩子,不如你跟着我干。要是我当了皇帝,就让你当太子!”冉闵信以为真,帮助石遵篡夺了皇位。可事后石遵并没有实现承诺,反而过河拆桥,想除掉冉闵以绝后患。

东晋十六国,究竟有多少个国家?

是可忍孰不可忍!果决的冉闵先下手为强,除掉了石遵。这就引发了强烈的胡汉对立。当时很多胡人都攻破城门或者翻墙逃出城外。冉闵一看强扭的瓜不甜,干脆下令打开城门,让胡人自由出入。可出乎冉闵意料的是,离城而去的胡人竟然造成了城门的堵塞。冉闵终于明白胡人都不愿意为己所用,于下颁布了著名的屠胡令:“凡斩杀一个胡人,文官进位三级,武职都任将军。”

后赵本来实施民族不平等的政策,汉人地位卑下。屠胡令一出,胡人遭到了疯狂地报复。一天之内便杀了数万人,最终杀了数十万人。五胡之一的羯族,在冉闵的屠胡令之下几乎没有幸存者。有些人只因长得像胡人,也被没有差别地冤杀。在一片混战之中,冉闵创建的冉魏,最终被慕容鲜卑的前燕所灭。

除了冉魏,不在十六国之列的代国也非常有影响,因为代国是后来统一北中国、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的北魏有前身。代国是鲜卑人拓拔什翼犍创建的国家,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国家,国力比较弱小。这个代国也生不逢时,赶上了前秦最强盛的时候。代国在立国三十多年之后,终究被国力强大的前秦所消灭。不过拓拔什翼犍的孙子拓拔珪后来重新复国,建立北魏。并且经过北魏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最后统一中国北方。为中华民族大融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晋十六国,究竟有多少个国家?

虽然《十六国春秋》少记录了一些国家,不过作为两晋南北朝时专门记录北方政权的专著,这部书依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重要史学典籍,都“参考”了《十六国春秋》的记载。但古代书籍流传非常困难,这部名作在宋朝时便已经散佚了。但它的散佚没有掩盖其巨大影响。正因为这部书,那段历史才被称为“十六国”时期。

如果当年崔鸿的数学成绩要好一些,计数没出现偏差的话,那么所有中国人回顾历史,都只能有“东晋十九国”的概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