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吃這些食物容易脹氣 中醫3個好辦法輕鬆緩解腹脹氣

吃這些食物容易脹氣 中醫3個好辦法輕鬆緩解腹脹氣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有胃脹的感覺,尤其在飯後最為明顯,這種以腹脹、頻繁噯氣為主要表現的症狀,中醫稱為“腹脹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脹氣食物的說法,哪些食物屬於脹氣食物呢?容易肚子脹氣,又喜歡吃粗糧,怎麼辦?中醫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脹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哪些食物易脹氣

高澱粉類食物。

如土豆、紅薯、芋頭、南瓜等,這些食物含豐富的澱粉、糖類、纖維素,與肉類共食後經腸道細菌充分發酵,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氣。如一時排不出去,這些氣體蓄積在腸道,便會引起胃腸道脹氣。

豆類。

大豆有一半碳水化合物為水蘇糖和棉籽糖,二者為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支鏈雜糖,又稱大豆低聚糖,人體內缺乏水蘇糖和棉籽糖的水解酶,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可產氣。此外豆類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素,能抑制體內蛋白酶活動,如攝入過多,會影響蛋白質消化,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

如西蘭花、花椰菜、芽甘藍和捲心菜中含有棉籽糖。由於人體缺乏分解棉籽糖的酶,使這種糖比其他種類的糖更難被人體吸收,當它在腸內被艱難吸收的同時,就會產生氣體,引起脹氣。

乳糖不耐易脹氣。

部分不經常喝奶的成年人,腸道內乳糖酶活性不足,大量食用乳製品可發生乳糖不耐,表現為進食牛奶或其他奶製品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此類人群建議選擇酸奶或每天小劑量攝入奶製品,待機體可耐受奶製品後可增加飲用量。

吃這些食物容易脹氣 中醫3個好辦法輕鬆緩解腹脹氣

易腹脹,怎麼吃粗糧?

1.少量添加,循序漸進。

對於長期食用精白米麵的人群,剛開始吃粗糧,應遵循“少量添加,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剛開始吃時量要小,比如佔到主食的1/10,然後慢慢加量,給消化系統一個適應時間。食用頻率上也要講究循序漸進,比如開始一週三次,再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吃。

2.粗糧細作,磨粉煮軟。

烹調是影響食物消化率的重要因素,對於粗糧的加工食用更是如此。易腹脹者可以選擇增加蒸煮時間,達到軟化纖維,滅活抗消化因子的效果;也可以將粗糧磨粉後添加進湯粥,或加進麵粉裡做成粗糧饅頭、麵包、麵條等易於消化的食物,以減少膳食纖維對腸道的刺激。

3.多種輪換,粗細搭配。

吃主食的精髓在於粗細搭配,粗糧吃得少,起不到預防慢病等保健作用。但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植酸,長期大量食用,會影響人體吸收鈣、鐵等礦物質,還會降低免疫力。健康成年人吃的量佔主食總量的1/3比較合適,可以做主食時混入粗糧,比如蒸米飯時加點小米、糙米、綠豆或紅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麥,磨豆漿時加一把紫米等。這樣粗細搭配,吃起來口感更好。並且最好不要集中吃一種高膳食纖維食物,應該多種粗糧輪換著吃,如紅豆、燕麥、小米、紫米等。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粗糧質地粗糙,難以下嚥,很多人會在粗糧食品中加入很多糖、油和澱粉改善口感,但這樣的加工方法會讓粗糧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比如油炸窩頭,窩頭會吸入大量脂肪,同時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會受損失。粗糧最健康的做法是蒸,可以把穀物和雜豆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過夜,然後放到鍋裡蒸10~20分鐘。蒸好的粗糧可以和大米混合煮成飯,也可以放些枸杞、核桃熬成粥。用豆漿機把粗糧打成米糊也是不錯的做法,當早餐和夜宵吃也特別合適。

吃這些食物容易脹氣 中醫3個好辦法輕鬆緩解腹脹氣

腹脹氣,中醫三法同治

中成藥。

對於食積引起的腹脹氣,可服用保和丸,它具有消食、導滯、和胃之功效;對於溼阻氣滯引起的腹脹氣,可服用木香順氣丸,此藥可行氣化溼、健脾和胃;對於長期便秘、腹痛及中老年氣滯食積證,可服用四磨湯,其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的效果非常好。

按摩。

“藥王”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說“摩腹數百遍,可以無百病”。摩腹具體操作方法是:兩手互相按摩至掌心發熱時,立即放在肚臍處,順、逆時針方向交替揉全腹36次,如此3~5次。同時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樞穴各30次。此方法每日1~2次,1周為1個療程。

食療。

1.鮮橘皮或泡軟的幹橘皮適量,洗淨切絲,放入鋁鍋,加入約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添水沒過橘皮,加熱煮沸後,再改微火煮至餘液將干時,將橘皮取出放在盤中,再撒入大約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勻,飯後食用。2.白糖250克、香櫞粉10克、砂仁粉6克,白糖放入鋁鍋中,加水少許,以小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香櫞粉及砂仁粉調勻,再繼續煎熬至用鏟子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粘手。將糖倒在表面塗過食油的瓷盤中,稍冷後切成塊狀,每天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腹脹氣雖是常見的病症,但不能輕視或忽略,因為其中可能隱藏器質性病變。運用上述方法一段時間後,若症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