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已經被很多父母奉為至理名言.要到最好的醫院生孩子,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這些現象在當代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香港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將這個現狀拍得淋漓盡致。

這部紀錄片真實的記錄著當代香港家長對於孩子不真實的培養歷程。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家長們就為孩子做好了起跑準備。幾個月的孩子就要被帶到早教班做智力開發,一天上兩個幼兒園成為了香港孩子的慣例,即使在坐車途中,侯餐期間,家長也要發揚“釘子”精神讓孩子多背一些詞語。

對於這種近乎“特訓”的培養模式,家長們不以為然,甚至洋洋得意,讓人感到一種濃濃的攀比風氣,別的孩子上十個興趣班,自己的孩子就得上二十個;別的孩子學鋼琴、吉他,自己的孩子就要學古箏、豎琴;別的孩子會說英語,自己的孩子就要學法語。總之,不能比別人差,而且不能比別人晚。但是,這種瘋狂的早教是否有意義呢?真的就能把孩子都培養成天才嗎?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01▬

▌ 早教,理論上教的是什麼?

①開發孩子的智力

都說孩子的錢是最好掙的,現實的確如此。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家長花費頗多,飲食、醫療、穿戴,只要是涉及孩子的方面都價格不菲。而教育更是如此,教育中更以早教為甚。

一歲多的孩子參加早教,動輒幾萬塊的花費,但仍有很多家長趨之若鶩。因為早教機構打出的旗號響亮——“全腦開發”、“智力拓展”,讓家長們乖乖的掏了腰包。

當早教機構亮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告訴家長們不能錯過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期,再適時的掏出自己培養孩子的“秘密武器”後,很少有家長能不被說服。畢竟這些高大上的理論,這些新奇獨特的培養方法,以及各種優秀的培養成果,很難不讓家長心動。

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智力開發的更充分,都能變成像愛因斯坦一樣的天才,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當成智力發育遲緩的智障兒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②超前學習知識

比起開發智力,教給孩子實際的知識更能讓家長們看到早教的成果,而超前教給孩子知識也成為了早教時都會做的一項工作。

很多孩子被送到早教機構,一歲多就開始學習英語單詞、漢語拼音。兩歲就要開始做算數題,開始背古詩。不得不說,這種提前授課的方法還是很有成效的,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前就能掌握很多小學階段的知識。一歲半的孩子如果沒有參加過早教,基本上已經是處於“掉隊”的狀態。

孩子在早教機構每天面對著一些機械式的重複,或者公式類的學習,確實是可以掌握一些超前的知識的。甚至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圓周率,就能說出一些數字的多次冪。而這種成果也讓很多家長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像是個天才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③廣泛培養興趣

早教的另一個重心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就像《沒有起跑線》中的香港家長說的那樣,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把日程拍的滿滿當當,琴棋書畫都要學,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跟得上潮流學起了編程。小小年紀的孩子們,個個都是滿身的才藝

雖然有些家長可能顯示的有些急功近利,但從小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特長的確是早教的優勢,很多的特長和技能也的確越早培養,越容易出成果。因為早教的基礎,有些孩子在一些方面年紀輕輕就有很深的造詣。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02▬

▌ 家長日益關心的“早教”問題,反映了哪些問題?

①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

早教的花費不僅學費高,很多興趣愛好的培養也需要很好的財力作為基礎。而今,早教的風靡也說明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提高。不僅僅是在香港,在大陸的一二線城市,甚至於三四線城市,早教都有著廣泛的市場。這說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畢竟在十幾二十年前,早教還是新興的一種產業。

②家長們存在著攀比之風

現在的早教,看起來是在培養孩子,是孩子們的比拼,其實深層次來說更是家長們的一種角力,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這才有了你爭我趕的報興趣班的景象,有了加班加點輔導孩子的奇觀。

而很多時候,家長們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他們只是要不比別人差,只是想要壓過別人一頭,赤裸裸的攀比行為。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③社會競爭過於激烈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國家和國家有競爭,企業和企業有競爭,員工和員工有競爭。而

早教就是孩子和孩子的競爭,也是社會壓力的一種極端表現。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寧願孩子現在哭,不讓孩子以後苦”,競爭從孩子孕育時就已經開始,壓力真的從孩子出生就已經降臨。


▬03▬

▌ 早教,應該是這樣的:

①要適時

所謂適時,就是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把小學的課程教給幼兒當然可以,但這真的合適嗎?孩子看似學會了知識,但大多都是囫圇吞棗似的,不知其味。而當孩子真正到了應該學習那個知識點的時候,因為自己已經學過了便感覺索然無味,學習的興趣都會被降低。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明知故犯的卻不在少數。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②要適度

《沒有起跑線》的導演組曾邀請兩位體驗嘉賓去體驗香港幼兒的早教生活,一天下來,兩人身心疲憊,直呼太累了。成人都是如此,孩子又是什麼樣的體會呢?早教更多的是一種啟發和引導,不是說量大就效果好,寓教於樂,給孩子一些空餘的時間去理解、感悟所學會更好。

③要舒適

高強度的早教生活無疑令孩子不適,其實也令父母不適。很多孩子在高壓下變得沉默寡言,封閉自己,不願交流,甚至很多孩子在年紀大一些以後會走極端,去自殺尋求解脫。而另一方面,父母也並不輕鬆,要時刻照顧孩子,還會因為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而苦悶、煩惱。

這都不是早教應該帶來後果,早教應該是幫助孩子和父母創造舒適的相處氛圍,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也才是早教的初衷。

我們理解每一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也希望父母能找到正確的育兒方法,不要在眼花繚亂的早教宣傳中給孩子選錯了路。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都給孩子選擇了什麼樣的早教模式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

育兒喇叭花,做您育兒路上最貼心的解語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