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若福利加民族主義就能贏選票,莫迪會真心擔憂印度經濟嗎?

印度經濟正面臨窘境。11月26日,印度評級與研究機構宣佈將印度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長預期下調至4.7%,本財年經濟增長下降至5.6%。實際上,大多數全球評級機構都已將對印度未來兩個季度經濟增長的預測下調至5%以下。

根據《印度教徒報》26日報道,印度評級與研究機構警告稱,若政府控制預算不利,經濟增速將進一步被拖累。5%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對其他國家來說也許稱得上令人羨慕,但對印度來說卻令人擔憂。據香港《南華早報》23日報道,在過去70年裡,印度GDP平均增長率超過6%,在2010年第一季度甚至創下了11%的記錄。

為應對出現頹勢的經濟狀況,印度總理莫迪宣佈了多項改革措施。據彭博社25日報道,印度政府試圖修改頗受爭議的勞動法,放寬針對企業僱傭和裁員的限制,以吸引更多投資。此外,彭博社21日還報道了印度政府宣佈十多年以來最大規模私有化工程的消息。

“清理經濟”還是“稅收恐怖主義”?

據《南華早報》報道,此前,曾在劍橋大學接受教育、身為經濟學家的前印度總理辛格在《印度教徒報》上撰文稱,“擔憂和不信任的氣氛”正在阻礙印度的經濟增長。辛格說:“許多企業家告訴我,他們正處於被政府騷擾的擔憂之中。銀行家因擔心受罰而不願撥出貸款。企業家不願發起新的項目。科技創業公司本是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推動引擎,卻似乎處於無間斷的監視和高度懷疑的陰影下。政府和其他機構的決策者不敢說出真相,或展開理性的政策討論。”

如辛格所言,印度經濟不容樂觀。據報道,印度農村消費水平下降了8.8%,為四十多年來最大降幅。作為印度最大就業崗位創造者之一的製造業上一季度增幅只有0.6%,趨於平穩。越來越多公司試圖削減成本,大規模裁員的隱憂越來越顯著。8月以來,已有110多家電廠因“需求不足”而被關閉,同時還有至少6家大型汽車廠因銷售低迷而被迫停產。

對此,印度政府表示已就經濟狀況展開“清理”行動。實際上,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於2014年上臺時,就以開創“無腐敗”的“果斷”政府為噱頭吸引選民。在2016年,莫迪領導的印度政府便以打擊銀行犯罪為名將印度86%的流通現金貨幣“回收”(亦即廢除)。儘管這一舉措被認為是“災難性”的,導致約500萬人失業,但因金融行業犯罪的普遍,“廢鈔令”仍受部分民眾歡迎。

問題在於,政府的“清理”議程有“稅收恐怖主義”之嫌。7月,創立連鎖咖啡品牌的一位印度知名商人悉達多(VG Siddhartha)在班加羅爾郊外跳河自殺。他在遺書中痛訴印度稅務官員的騷擾。《南華早報》稱,有關“稅務騷擾”的案件報道並不少見。有部分商人指出,原被認為已於十年前解決的稅務問題最近又被政府重新提起。

另外,儘管印度政府強調已著手解決腐敗問題,但在印度,經營企業仍因需賄賂官員而花費高昂。印度金融雜誌Moneylife執行編輯Sucheta Dalal認為,印度政府必須認識到,儘管“清理”經濟很好,但改善經濟狀況本身更為重要。

改革措施能否貫徹起效成疑

面對經濟增速驟降、財政赤字猛增、經濟發展陷入僵局,印度政府近日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據彭博社25日報道,莫迪內閣於當地時間26日批准了《勞資關係法》新法案,該法案涉及企業不需政府允許即可裁員的人數。雖然目前在未得政府許可時企業最多隻可以裁員100人的門檻未變,但該法案允許政府在未經議會批准的情況下修改人數限制。除此之外,政府還試圖將44項不同的勞動法規精簡合併成4項。

儘管印度此前多屆政府都主張改革勞動法,為每月進入市場的近100萬名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但因工會和反對黨的反對,改革一直難以進行。進入第二任期的莫迪,因其政黨印人黨(BJP)在印度人民院中已佔有絕對多數的席位,更有能力推行這類頗具爭議的立法。

彭博社報道指出,目前,有關裁員的嚴格法律,使得在印度的企業要麼僱用更少的工人以保持小的規模,要麼使用資本密集的生產方式,這難以創造更多的就業。

英國肯特大學經濟學家Amrit Amirapuhe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者Michael Gechter的研究報告稱,印度嚴格的勞動法規使企業的勞工成本增加了35%。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印度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03位(共141個國家)。但印度詹謝普爾的澤維爾管理學院教授K.R.Shyam Sundar認為,沒有太多研究證據表明放寬勞動法限制能對吸引外資產生巨大影響,有關改革還可能導致不確定因素。

另據彭博社21日報道,印度政府正在推動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私有化計劃,將出售包括印度第二大煉油企業巴拉特石油公司在內的五家國企的持股。新加坡牛津經濟研究院印度和東南亞經濟研究負責人普里揚卡·基肖爾(Priyanka Kishore)認為,印度政府此前因試圖提振經濟而大幅削減了對企業的稅收,此舉使政府出現了大量財政赤字,從而影響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將國企私有化,可籌備資金、吸引外資,進而削減財政赤字、促進經濟發展。

不過,莫迪領導的印人黨政府仍難保證貫徹經濟改革。根據海外網25日報道,巴拉特石油公司數千名工人對私有化政策不滿,計劃於11月28日舉行大罷工。另據彭博社報道,針對勞動法改革,印度主要工會計劃於明年1月8日發起大罷工。

印人黨政府關心的究竟是什麼?

《外交政策》9月21日曾刊文提出,外界認為經濟問題是現任印度政府的主要議程,但從印人黨的一些長期目標來看,社會與文化問題才是其優先的關切。經過今年4-5月的大選,印人黨牢牢掌握了印度議會下院人民院。在此之後,印度人民院接連通過了廢除該國穆斯林“男子三聲離婚”的習慣法(編注:一個穆斯林男子只要說三遍“我離婚”,就可以休掉妻子)、廢止憲法規定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特殊地位的有關法律,這均被認為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思潮的核心訴求。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9日報道,印度最高法院將印度北部阿約提亞一塊爭議已久的土地判決給了印度教徒。阿約提亞寺廟之爭同樣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思潮的核心關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已就該土地所有權爭議了數十年。

彭博社21日報道認為,印度政府最近的經濟改革措施,意味著莫迪已將施政重點從印度教民族主義轉移到經濟上。但據《外交政策》,印人黨政府第一任期的成功本就不在於市場改革,而是更好、更有效地實施政府計劃。例如,2014-2019年間,在印度政府幫助下,7200萬貧困家庭獲得了免費燃氣,這讓印人黨在2019年大選中大為受益。

儘管莫迪曾將“最小的政府、最高效治理”作為2014年的競選標語,但其政府不僅保留了此前印度國大黨領導的聯盟政府的許多福利計劃,還提出了更多帶有民粹色彩的項目。像印度此前所有政府一樣,印人黨與莫迪無法疏遠約佔該國人口22%的窮人選民。2019年選舉表明,福利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結合可以勝過經濟問題。莫迪領導的印人黨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內究竟有無足夠動力,放棄類似的道路,令人懷疑。

(實習生顧青子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