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海外資訊」丹麥全科醫療服務模式及啟示


「海外資訊」丹麥全科醫療服務模式及啟示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君主立憲制國家,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60萬,人口成分單一,首都是哥本哈根。因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緣故,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以全科醫療服務體系為基礎的醫療保健制度久負盛名,是國民滿意醫療服務保障的國家之一。

一、丹麥全科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情況

(一)醫療保障體系的宏觀構架。

丹麥的醫療保健基於兩個主要原則:一是自由平等地享有公眾衛生保健。這包括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服務以及所有公立醫院服務,個人支付僅包括牙醫及院外藥物和一些輔助性理療等。二是全民覆蓋。丹麥擁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建立了稅收支撐的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所有居民都有權享受由一般稅收資助的公共醫療福利。

丹麥衛生管理部門由三個行政層級組成:衛生部,5 個州區和 98 個市。 衛生部是國家一級的主要衛生機構,負責國家衛生政策和立法。丹麥的5個州區和98個市是州一級和市一級管理和負責單位,它們是丹麥醫療保健系統的主要管理和服務者。他們的職責包括所有醫院及初級衛生保健系統的部分,涵蓋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私人執業專家和成人牙科服務。通常,患者須由全科醫生建議才會轉診到醫院進行體檢和治療,除非是急診。基於此,絕大多數醫療保健和治療均由全科醫生處理,而無需轉診到專科治療。

在醫療保險方面,民眾有兩種選擇。一是基本醫療:與一位家庭醫生簽約,遵循嚴格的全科醫生首診制,轉診必須經過簽約的家庭醫生准許,診療轉診住院等全過程無需個人另外繳費(一卡通,最後醫生與保險公司結算)。二是不參與基本醫療,不簽約家庭醫生,每次見診醫生需診療費50美金,沒有轉診限制,每次就診都可以任意選擇全科或專科,轉診、住院等需要按一定比例個人支付相關費用。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單獨再買額外的醫療保險,去私人診所或醫院就診無需等待。

丹麥醫療保健系統的特點是廣泛的數字化。所有醫院,全科醫生和市政醫療保健提供者都使用電子醫療記錄(EHR)系統並以電子方式進行交流。丹麥存在大約15種不同的EHR,它們之間能夠相互聯互通,方便操作。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丹麥醫療保健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衛生保健領域的總體協調在2011年創建的國家衛生委員會中進行,並由來自該部地區和市政當局的代表組成。國家衛生委員會的作用是協調和遵循電子衛生保健的總體戰略和發展,啟動新的國家電子衛生保健項目等。

(二)全科醫療服務體系。

目前,丹麥共有約3600名全科醫生。每個全科醫生大約簽約1500名居民。這樣的配比使絕大部分人可以得到及時的診治和治療。每一個全科醫生配備一名助手,助手負責預約、記錄數據、反饋信息、維護隨訪等。通常這些全科醫生在當地社區的私人診所中工作,他們與政府簽訂合同,遵循嚴格的全科醫生首診制,提供服務並獲取報酬。由全科醫生組成的一級醫療機構和醫院為主的二級醫療機構組成一個高效的醫療運作模式。北歐五國之一的丹麥建立了明確的醫療分級制度,由家庭醫生擔任醫療保健第一線的守門人,確保民眾就醫質量的同時,也能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並提高醫療保健效率。

據有關統計數據分析,丹麥全國有近65%-80%的人口只需自我保健管理,20%-30%人需要動態觀察和自我保健訓練,僅有1%-3%有進展性的疾病患者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保健。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在逐漸延長,但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與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對每個國家來說仍然是嚴峻的挑戰。在丹麥,1000個市民裡有700人攜帶患病危險因素,500人需要依靠口服藥物干預從而預防疾病,70-200人需要面診全科醫生並進行長週期、全過程的保健方案指導,10人轉診至醫院住院治療,1人轉診至大學醫院。

全科醫生在丹麥醫療保健系統中作為一個“旋轉軸(rotation axle)”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職責範圍有:規範管理超過半數國民所患有的多種慢性病;協調員/健康促進的需要;擔當健康守門人;對社區/自治州的瞭解,與病人之間建立親切的朋友關係;所有的溝通交流依託全科醫生維護的網絡健康信息實現;出院後診療的告知信件以及協助指導患者訪問自己的健康數據等,總之,作為一名全科醫生,他和他的團隊將充分利用、調動區域內全部醫療衛生資源,全面、持續維護簽約居民的健康。另外,每個醫院或者區域政府都會與全科醫生簽訂兼職工作協議,用於保證與上級醫院專科醫生的病情溝通、資源共享、引導轉診以及出院時院外處方制定。全科醫生在社區診所的日常工作,一般是每天早上8:00-09:00電話隨訪社區居民,詢問近況並建立更新健康檔案信息。遵循嚴格的預約就診制,團隊合作模式較規範,電子化信息系統無縫銜接,家庭護理監測工具及種類繁多,可以及時傳輸數據並獲得全科醫生的相應指導。全科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同時作為諮詢顧問與協調員。協調當地醫療資源共享,完成轉診引導,保證醫院和患者的良好溝通,制定出院後家庭診療方案,參與預防保健、慢病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生活方式建議與戒菸行動。

丹麥全科醫生收入,在國家所有行業中排行第二,與大醫院專科醫生收入持平。簽約服務費每年約1000丹麥克朗/人,政府發放),其中30%是人頭費,70%是服務費。所有的聯繫都是與公共醫療保險相關,主要收入也來自公共醫療保險。他們有些會自行採購並擁有自己的診所,通常會在一個醫療機構工作長達15-25年。大多是1人或者2-8個醫生團體診所模式。

二、對我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的啟示

真正的全科醫療服務模式,是團隊式持續性照護簽約服務對象的健康。不僅針對患病人群亞健康人群,同時也關注照護健康人群。讓基層全科醫生照護健康的服務和大醫院專科醫生“救火式”醫療服務,猶如雙盾,發揮互補作用,共同保障國民健康。唯有此,才能真正促進國民健康長壽,實現健康中國。


(一)基層醫療機構職能定位進一步明晰。

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開業診所等,是與二級以上醫院完全不同的職能定位。不能把診療救治作為唯一的經營項目。要在治療這一基本職責之上,發展拓展衛生健康服務工作內容。實現國家戰略提出的由“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移,關鍵和重點在基層醫療機構,重點是推行全科醫療服務模式,這一點是基層醫療機構與二級以上大醫院最根本的職能區別。把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亞健康人群干預與管理、慢病規範管理、常見病和多發病診治,依託發展全科團隊,真正做細做實。

(二)全科醫生及團隊職能定位進一步明晰。

首先將簽約服務對象進行健康管理分類。針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不同的慢性病人群、需特殊照護的人群,分門別類制訂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並有計劃分步實施。同時,要以健康管理結果為導向,優化健康干預的方式和手段,不斷研究和促進國民整體健康。

(三)區域內信息化支撐體系要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離開信息化的支撐,不可能做實健康資源的共享。互聯信及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正持續深入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行為方式,也正持續深入地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管理方式。依託信息化支撐,可以實現不同醫療之間簽約服務對象健康檔案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過度檢查,可以批量處理數字化信息,有效節約人力資源和管理成本。總之,信息化建設既是發展基層全科醫療服務繞不過的一個坎,也是下一步支撐全科事業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個平臺。

(四)支持全科醫療服務的政策體系需加快調整。

當前,要通過國家宏觀政策調控,使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有效增強,使真正落實全科醫療服務的從業人員獲有利益。

指導及核審:徐宏偉 歐鐵

「海外資訊」丹麥全科醫療服務模式及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