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中國煉化市場格局變化和前景!

近期,埃克森美孚、巴斯夫、沙比克、沙特阿美等外資企業紛紛宣佈在中國建設大型煉化項目,加之浙江、恆力等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國內煉化市場競爭態勢進一步升級,市場洗牌壓力增加。(巴斯夫在廣東的煉化基地已經開工)

中國煉化市場格局變化和前景!

一、全國主要煉化產品市場變化趨勢

1、成品油供需形勢變化

2018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約8.4億噸/年,全年原油加工量6.03億噸,煉油開工負荷約72.1%,遠低於81.6%的世界平均水平,比世界平均煉油開工負荷過剩1.0億噸。煉油開工負荷低於鋼鐵(72%)、水泥(73.7%)、電解鋁(71.9%)和平板玻璃(73.1%)等國務院點明的產能過剩行業,已屬於全面過剩。

2018-2025年,多元資本接連湧入,將帶動國內煉油產業又一輪快速擴張:恆力、浙江、盛虹等眾多民營煉化項目蓄勢待發,以山東地煉為代表的傳統地煉破解生存困境後紛紛開啟“油轉化”路線,國有煉廠基地化擴能不斷加碼,而國內煉油產業的效益走強,使巴斯夫、沙比克、沙特阿美等外資企業接連宣佈在中國投資建設大型煉化項目,若已經宣佈的煉油項目全部實現,國內煉油產能增量將接近4億噸/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12億噸/年,考慮出口空間不能無限擴大,開工負荷將僅有60%左右。

考慮到項目實際實施進度及可行性,部分項目流產的可能性較大,綜合判斷2018-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從目前的8.4億噸/年增長至10.3億噸/年,增量在2億噸/年左右,2030年基本與2025年持平,原油加工量將保持在7.3億噸左右,開工負荷與目前相當。如果主營單位成品油收率仍舊維持在目前水平,成品油產量將達到4.3億噸。同時,成品油市場需求進入低速增長,預計2018-2025年成品油需求將從3.2億噸增長到3.7億噸,增長5000萬噸。2025年供需過剩6000萬噸,較2018年擴大2000萬噸。

2、主要化工產品供需變化

2018-2025年,乙烯供給將從2505萬噸/年增加至5700萬噸/年,增加3200萬噸/年;PX將從1635萬噸/年增加至4735萬噸/年,增加3100萬噸/年。屆時,大宗石化產品綜合自給率突破90%,近70%的化工產品將面臨過剩壓力:2025年前,中國化工產能擴張將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基礎石化產品(三烯三苯和甲醇)產能將以年均500萬噸左右的規模迅猛增長,各產業鏈均呈現向下傳導式擴張,但由於宏觀環境等原因,國內化工產品終端需求(三大合成材料)增速將出現約1個百分點左右的下降,為各產業鏈供應側擴張帶來一定困難,市場主體將不得不在產業鏈各環節上重新協調供應地位:總體來看,到2025年,國內大宗化工產品綜合自給率突破90%(產量/消費,下同),70%的化工產品將面臨過剩問題。

二、主要產品重點區域流向發生變化

1、部分地區成品油競爭加劇

新建煉廠加劇所在省份成品油過剩態勢。恆力石化、浙江石化、揭陽石化、曹妃甸民營企業、山東地煉等是本輪煉化發展的主要企業,對所在省份供需平衡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煉化市場格局變化和前景!

預計河北和浙江將由缺口360萬噸和1070萬噸狀態轉為過剩560萬噸和370萬噸;遼寧、山東和廣東將維持大量過剩,不過遼寧過剩量將由3200萬噸擴大到3900萬噸,而山東將由4900萬噸擴大到5700萬噸,江蘇則變化不大。

2、中南西南將成為乙烯產業鏈重要的供應分流地區

對於乙烯及衍生物而言,到2025年,由於煤化工項目建設,西部地區供應地位將進一步加強,其過剩輸出規模位居各地區首位;遼寧、天津、海南因大型煉化項目建設成為新晉當量乙烯淨外輸地區。

傳統消費地如江浙滬、廣東、山東依然保有缺口,但淨缺口規模大幅下降,其中江浙滬降幅達近80%,廣東和山東也下降了15%左右,如果考慮這幾個地區作為乙烯產品的主要進口地區,實際上這幾個地區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但中南和西南地區由於缺少大型石化項目建設,地區乙烯當量缺口規模反而增長達20%以上,成為西部煤化工、部分東部過剩資源和進口貨源的重要分流地區。屆時,遼寧和天津貨源將主要輻射山東、華北和江浙滬市場,華南市場將主要靠進口、海南和浙江部分貨源供應。

3、山東、河北和廣東將成為PX資源主要輸出地

對於PX產業鏈而言,雖然大量PX項目在遼寧、江浙滬和福建建設,但由於這些項目下游PTA同步建設,因此到2025年,這幾個地區依然是PX的淨缺口地區,只是缺口規模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遼寧PX淨缺口規模將下降60%左右至200萬噸,江浙滬下降30%左右至560萬噸,福建保持200萬噸左右的缺口規模。屆時,山東、廣東和河北將成為國內PX主要輸出地區,其各自資源過剩規模在200萬—300萬噸左右,其中山東和河北將主要滿足遼寧和江浙滬需求,廣東PX資源將主要調入福建地區。相比進口,屆時國內PX需求基本均可就近匹配資源。

三、產業形勢變化影響

1、煉銷利潤將難以維持

未來煉油毛利將進入下降通道。按照新加坡價格計算,國內煉油利潤將有所下降:短期雖有低硫燃料油等因素支撐煉油毛利,但2020年之後,產能投放及需求增速下降將使需求增量與供應增量出現反轉,且主要由中東、亞太地區煉油產能投放帶動,過剩程度擴大促使毛利進入下行通道。

2、銷售進入品牌化競爭時代

一是外資將在高端市場產生衝擊。外資企業全國有加油站3000座左右(含合資),規劃2025年前增加3000多座,數量份額將佔6%。

二是民營加油站品牌化發展迅猛。地煉和社會加油站品牌化愈加顯著,成為部分地市主流品牌。

三是互聯網助民營銷售渠道升級創新。如批發平臺、零售中介等紛紛出現,其中滴滴公司正在成為加油站和網約車之間的橋樑。

3、化工週期調整將延長

在經歷了2016—2018年石化行業高盈利週期後,隨著國內產能投放,進口資源不斷增加,國內石化行業週期已經開始回調,雖然整體盈利水平依然處於高位,但可以預見的是,行業再平衡勢必將拖累整體毛利表現,預計在沒有大規模行業整合和油價波動的前提下,此輪調整將延續至2026—2027年,行業整體毛利將回落至2014—2015年的水平,其中,C2產業鏈的整體毛利表現將顯著好於C3和聚酯產業鏈等。

4、產能整合將不可避免

未來,在國內大宗石化產品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以丙烯產業鏈為首的化工產能將面臨整合,首先是煉油產能淘汰帶來的如粉料小聚丙烯的產能關停,按照2000萬噸煉油產能退出估計,預計淘汰小聚丙烯50萬—60萬噸,淘汰氯醇法環氧丙烷30萬—40萬噸,同時還有部分混芳和C4供應也將退出市場;

其次,裝置規模效益不足,將加速如小PX,小PTA產能的退出;

此外,如MTO/MTP等成本劣勢路線將成為關停、降負荷的首批裝置,預計將有70萬噸/年MTO和70萬噸/年的MTO裝置屆時將面臨較大運行壓力。同時,30噸/年左右的進口乙烯EO和苯乙烯裝置也將面臨降負或者關停;

最後,安環督查和產業園區政策將使諸如天津、江蘇、廣州等多地企業面臨關停搬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