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請問北周宇文氏為何迅速滅亡?為何楊堅篡位屠殺宇文皇族,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選擇圍觀?

瀛史拾貝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楊堅也遇到部分關隴貴族的反對只是被楊堅鎮壓,楊堅將大部分的關隴貴族集結到自己身邊;

其次宇文家本身威望不足,後期同其他王朝一樣,暴虐腐化,宗族互相殘害,另宇文家暴虐失去關隴貴族人心;

最後楊堅掌權後一兩年內將宇文家幾乎殺盡。

1、楊堅籠絡人心,關隴貴族轉向支持楊堅。

楊堅妻子與北周明帝的妻子都是獨孤信的女兒,楊堅女兒又是北周宣帝的皇后,所以與宇文氏是非常親密的姻親關係,楊堅以外戚身份掌權。

楊堅家族本就是關隴貴族之一, 掌握朝政之後,立即把“司兵事多計略”的高穎以及名望高影響大的蘇威、李德林等人引入府內,凡事“無不與謀議,然後行之”。

高、蘇二人已成楊堅的左右手,同時拉攏一批漢族官僚如韋孝寬、柳裘、皇甫績、盧賁等,和漢化較深的鮮卑貴族大官僚如元諧、元胄、宇文忻等為其附庸,結成政治實力集團。

又拉攏梁睿、李穆、於義等一批周室勳貴和重臣,大造輿論使他們傾心於支持楊堅,從而孤立了周宣帝。對於不服從自己的政治對手則,進行打壓,排擠。

2、宇文家族本身在關隴貴族中威望不足,又經過宇文護的殘害,宇文家衰弱。後期皇帝暴虐不得人心。

宇文泰與武川鎮豪帥的關係比較複雜。宇文泰是賀拔嶽死後因為自身威望被賀拔嶽部眾擁立而得位,但是並不代表,趙貴、李虎等武川鎮豪帥就是他的心腹,所以宇文泰一方面用自己的威望收復這些豪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給與他們特殊地位。

宇文泰在時,憑藉威望尚可,但是宇文泰死後,繼承人並沒有十分得到原八柱國十二將軍的尊重。宇文護掌權後,三次廢立皇帝,逼殺趙貴、獨孤信,嚴重打擊了宇文家族的統治基礎,偏偏宇文護對外武功膽略不足,無法重新樹立威望。

北周武帝之後,宇文家族武功方面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但是繼位的周宣帝偏偏打壓周武帝的舊臣,託孤班底,宗室長老,宇文家族經過自己的折騰,原本就鎮壓不住的情況,更加不穩固。

3、楊堅清晰宇文家族,自身又是關隴集團最為合適的代表。

在周宣帝死後發葬之前,楊堅就把周室諸王以趙王宇文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徵入京師,加以控制。以畢王宇文賢為首的五王“陰謀作亂”,則首先“執賢斬之”,其後又用陰謀手段將周室諸王全部殺光,徹底孤立宇文氏集團。

楊堅掌權期間平息三總管之亂,收復了江北失地,取得了全國勝利,取得赫赫武功更加堅固了政治地位。

此時的楊堅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終於與581年迫使幼帝退位,取而代之。


妖鬼雜談錄


北周只存在了24年,但論起宇文家族,要從西魏開始算起。那時候宇文泰已經掌權。這樣加起來,就是將近50年,所以也不算短了。

而宇文贇當皇帝只有短短几年,屬於匆匆過客,但他的存在感也不低。之所以存在感不低,主要還是他做過的惡。

北周武帝宇文邕作為一個英明君主,對待自己的繼承人宇文贇,要求也是極為嚴厲的。細節上,包括禁止喝酒等行為舉止,都有要求。宇文贇的言行,都被記錄下來,每個月都向他彙報。而且一旦犯錯,就是一頓棍棒伺候。還經常威脅他:“我那麼多兒子,誰當不了太子?把你廢了也不稀奇。”

即使這麼嚴厲細緻的管教,宇文贇也沒能被管好,反而學會怎樣隱藏自己的惡行。即位之後,就開始更加放飛自我。

歷代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守孝一個月。這在禮教比較重的古代是非常嚴格的一項規定。但宇文贇卻是在周武帝死後第二天登基了。匆匆葬了周武帝,把孝服一脫,就開始慶祝自己登基。

之後的戲碼,無非是沉湎酒色,五後並立,濫用刑罰,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對大臣也不信任,還把皇叔齊王宇文憲殺了。一時間,人人自危。這就是典型的暴君。

而更荒唐的是,還演了一出禪讓的戲。剛剛登基一個月的宇文贇下詔傳位長子宇文衍,自命為天。

這麼玩了命的去玩,終於油盡燈枯,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

後世評價,如“亡國之事,皆在其身。”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昏暴滋甚,喜怒乖度。”總結成兩個字——“活該”

而就在宇文斌人心盡失的時候,楊堅卻在慢慢收攏人心。

楊堅本身就是關隴集團一員。少年得志,得到當年宇文泰的讚賞。

母親生病,三年不離左右陪侍。當時就有“純孝”的美名。

周武帝時,隨軍出征,因功進封為柱國。

周宣帝時,楊堅被封為上柱國、大司馬。當時就有人建議楊堅取代北周。可楊堅說,時機還沒到。

等到周宣帝駕崩,周靜帝繼位才6歲。而楊堅作為輔政大臣,總攬朝政。在朝堂上,已經是人心所向了。

不過,也應該注意到所謂的“關隴集團”,並非鐵板一塊。在宇文泰組建時,還能因為他的個人魅力,把大家聚攏在一起。等到宇文泰一死,內部矛盾就開始出現了。

而楊堅作為關隴集團的一員,在皇帝昏庸無道之時,收攏人心,實際上成為了當年宇文泰一樣的關隴集團的領袖角色。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人反抗。但這些反抗勢力也是不得不反的。主要有三個人:宇文泰的外甥尉遲炯,宇文泰的侄孫宇文胄,周宣帝的另一個岳父司馬消難。

從身份也可以看出來,這些為什麼要反抗楊堅。但這些反抗基本上在三四個月之內,就被平滅了。也可以看出是人心所向。

至於上述中,作為遠支宗室的宇文胄是個“漏網之魚”,其他宇文皇族,都是被騙到京城,奪下軍權,最終全部死於楊堅的屠刀之下。

另一個反抗楊堅的是當年十二大將軍之一的王雄之子益州總管王謙,也算關隴集團成員。但在他起兵沒多久,就被手下殺掉了。

名將韋孝寬堅定的站在楊堅一方

史籍上對於韋孝寬的心理活動描寫沒找到。但如果從他的出身和經歷,也大致能推斷出韋孝寬的立場。

比如出身京兆地區,就說明是關隴集團成員。但關隴集團的上層還是以宇文泰為首的北方六鎮後人為主。韋孝寬算是稍稍邊緣的位置。從經歷來看,一生戎馬,戰功赫赫。這就是個職業軍人。可以說沒什麼政治立場。但有一點也要注意,韋孝寬在三方之亂前,就是楊堅防備尉遲炯反叛,而安排他去替換手握大軍的反對派尉遲炯的。那如果韋孝寬不是楊堅的心腹,也不可能得到這樣一個職務。

所以,邊緣人物+職業軍人+楊堅心腹=韋孝寬支持楊堅

總結

北周宇文氏滅亡是由於皇帝昏庸無道。楊堅殺宇文皇族是先騙回來收了兵權才下手的。關隴集團並非觀望,而是堅定的站在楊堅一邊。


參習處


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是中國歷史上最久遠,最強大,最具影響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先後產生三個王朝,北周,隋,唐,三朝系出一脈。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武則天登基,而北周,尤其是隋的的建立和亡國都和關隴集團有著巨大的關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都是關隴軍事政治集團傑作。

可以說,如果周武帝不死,北周絕對可以統一天下,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楊堅,這是楊堅運氣。可惜了。公元578年,周武帝駕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時39歲。時年20歲的宇文贇當皇帝。而宇文贇岳父就是楊堅,(宇文衍親生母親姓朱,與楊堅之女是名義上的母子)。楊堅篡位以後,將宇文皇族族滅,誅殺文帝子孫二十五家,節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六家,武帝子孫十二家,宇文衍禪位後即被殺,時年不到九歲。用《大唐雙龍傳》裡,黃易借宋缺之口所說: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過於楊堅,寇仲則大拍岳父馬屁,大概是時運到了。

南北朝時期是武將時代。關隴集團由北魏六鎮發展而來,最初可溯源至武川軍閥時代。爾朱榮首創八柱國,宇文泰和高歡兩大權臣分裂北魏,宇文泰佔據西魏自立。成為北魏權臣。因為這是軍閥的時代,是武將的天下,南北朝24個國家121個皇帝(除了東晉的皇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武將出身,武將一旦有了實力就會篡位登基。在這個時代武將篡位比比皆是。稱王稱帝有如兒戲。這是一個最不講出身的時代。是草莽英雄的的舞臺。是崇尚武力的時代。


宇文泰設立八柱國。八柱國就是鮮卑八部編制新型軍隊。保持鮮卑舊日的氏族關係,其中宇文泰實為全軍統帥,實際分統府兵的只有六柱國,所統兵士也改從各自主將之姓,宇文泰封的八大柱國分別是:宇文泰(北周實際開國皇帝),元欣(北魏宗室),李虎(唐高祖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隋文帝楊堅岳父),侯莫陳崇。他們創造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輝煌的歷史,可以說八柱國是隋唐的養母。關隴集團逐步成為軍事和政治集團,關隴集團推行民族融合,對日後的歷史的發展都產生深遠的影響。關鍵是為隋唐兩大王朝的鼎盛輝煌奠定了基礎。

關隴集團早期採取了海納百川的做法才得以興盛。但宇文護為了徹底控制關隴集團。將八柱國中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相繼誅殺,李虎(李淵祖父)所部也被宇護收編了,使得關隴集團中各部發生嚴重的裂痕。 還沒等宇文護徹底消化關隴集團就突然駕崩。而關隴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趁機展開報復,楊堅憑藉關隴集團的身份和北魏外戚的雙重身份得到了關隴集團的認可。成為關隴集團實際領導者。篡位就是顯而易見了。

自公元581年。楊堅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楊堅伐陳成功。一年時間天下重歸一統。完全是建立在周武帝的基礎之上。大隋也是一個短命王朝。原因也是一樣的,楊堅和楊廣父子也想徹底剷除和控制關隴集團,從而再次引發關隴集團的報復、而這次主角是李淵。李淵和關隴集團是相互利用和相互成的行為。關隴集團再次集體造反推翻大隋。但李淵登基以後也是有樣學樣,和楊堅一夜情。也要剷除關隴集團,但直到武則天時期才完成。特殊時期的特殊政治團體關隴集團終於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因此此時的宇文氏已經沒落,無法再成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利益代表,而楊堅則是他們新選定的利益代表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從三個方面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宇文邕英年早逝

北周作為南北朝時期承接西魏的一個政權,一共歷經五個皇帝,分別是孝閔皇帝宇文覺,明皇帝宇文毓,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贇和靜皇帝宇文闡。在這個五個皇帝之中,真正稱得上英明之君的也就只有武皇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隱忍多年,終於殺死了權臣,自己的堂兄宇文護,掌握了北周的軍政大權。宇文邕在對北周實行一系列改革之後,北周國力進步一得到提升,最終滅亡宿敵北齊。宇文邕雄才大略,如果不死,絕對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最佳利益代表,統一全國的也必定會是他。可惜的是,宇文邕英年早逝,宇文家族失去了最大的籌碼。


宇文贇荒淫無道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但是宇文贇並沒有按照這個套路來。他的老爸宇文邕雄才大略,一代雄主,但是宣皇帝宇文贇確實耽於享樂,不理朝政。宇文贇在位期間,做了一系列荒淫無道的事情,讓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對語文家喪失了信心。在宇文邕英年早逝之後,他19歲的兒子宇文贇繼位,沒有了老爸的嚴格管束,宇文贇完全暴露了他自己荒盈無道的本性。

宇文贇暴虐荒淫,大興土木,而且濫施刑罰,監視大臣,還殘忍的殺死自己的親皇叔……這一系列的倒行逆施的行為搞得天怒人怨,宇文邕為宇文家積累起來的威望被他揮霍殆盡,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對宇文家也完全喪失了信心。宇文贇在過完自己荒淫的三年生活之中,最後健康惡化,年紀輕經的就死了,還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七歲的兒子宇文闡。


楊堅雄才大略

宇文家最有能力的宇文邕英年早逝了,而繼任者宇文贇荒淫無道,最終虛脫而死,還把皇位傳給了一個啥都不懂的七歲小孩子,這讓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還能夠怎麼辦?宇文家還有能力統一天下嗎?還能夠成為他們集團的利益代表嗎?哪怕宇文贇沒有宇文邕那麼英明神武,但是隻要稍微有點能力,相信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也不會輕易改變的。

宇文家已經沒有了希望,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為了自己的集團利益,就必須尋找新的利益代表人。而放眼觀看整個北周王朝,歲最合適呢?當然是楊堅。楊堅除了出身是弘農楊氏這種大家族,而且他本人也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此時的楊堅還是北周的國丈爺,位高權重,權傾朝野。楊堅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所以當楊堅篡位時,大家並沒有誰出來反對,都選擇圍觀了。


我的結語

歷朝歷代的利益集團都會尋找最佳的利益代表人,當舊的代表人不行,而新的代表人更有能力的時候,舊的代表人勢必會被拋棄。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史話漫漫


星火辰為朋友們說說吧。

楊堅能夠篡周建隋,有其必然性,並非光是運氣的因素。關隴集團內部實際上是分化的,勝負的焦點在於誰掌握了其中關鍵的環節。

先為大家理清幾個誤解,也就是問題描述中所提到的:

一、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及其家族勢力在楊堅篡位時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

歷史需要細讀,匆匆一眼而過,你一定難以發現其中關竅。“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已經成為一個概念化的東西,就像現在用爛的關隴貴族一樣。這本來是陳寅恪先生用來概括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最高當權者,概括出的一個名詞,主要是讓大家瞭解其階級性及其彼此相似的出身和發展,大家提得多了,耳熟能詳了,便以為他們都是一路人。

其實這也沒錯,在大的方向上,為了對抗東魏、北齊,保護他們在關隴一帶的既得利益,他們是一路人,但是換到內部,他們就有劇烈的鬥爭,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哪裡又不是這樣呢?

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作為關隴貴族的最高代表,在對西魏、北周乃至於之後隋唐最高權力的爭奪上同樣如此,鬥爭非常劇烈。

到楊堅篡周時,八柱國中趙貴、侯莫陳崇兩家已經被滅掉,獨孤信家也極度衰落,李虎家(李淵祖父)其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其崛起是在隋朝,甚至是在隋煬帝時期),宇文泰家已經成為皇家暫且不提,元欣原本就是個擺設,也不用提。真正還有巨大勢力的不過於謹、李弼二人的家族而已(此時,二人都已經死去,是其後代)。

十二大將軍中,故事更為複雜,因為北周初年反宇文護的鬥爭,李遠家族被消滅,但他的弟弟李穆活了下來,而且在楊堅篡位時掌控大權;本來最該於北周皇室親密的賀蘭祥(宇文泰侄兒)家族,因為與宇文護的親密關係,周武帝殺宇文護後,顯然已被廢掉,但是比較奇特是,本該同樣被廢掉的尉遲綱家族,他弟弟尉遲迥卻在原北齊領地內掌握大權(可能和兄弟二人政見不同有關)。屬於北魏皇室的三元家族其實可以不提,但他們的後裔顯然為楊堅奪權立下了大功(宇文家族預謀暗殺楊堅,若非元胄保護,楊堅恐怕就呵呵了)。

然後我們看到,十二大將軍中,最為強大的恰恰是楊忠(楊堅)的家族。遠比那些早已沒落的八柱國家更為強盛。

為什麼呢?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是說西魏任命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後,這些人以及其下的那些人都不發展了,到楊堅篡位時,情形已經與初任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時期完全不同了。隨著八柱國有些家的沒落,權力的真空需要人來填補,於是十二大將軍之一宇文導的弟弟宇文護首先填了上來,與此同時,於謹、李弼的權力更加牢固,而楊忠、達奚武、豆盧寧等善於作戰的十二大將軍,也紛紛成為柱國。這時候的柱國,遠遠不是當初的只有八個了。宇文護的親信,賀蘭祥、尉遲綱都填補了上來。

楊忠與宇文護的關係頗為微妙(此處不提),他與北周明帝、武帝的關係就更加微妙,於是乎,在宇文護專權的時代,他依然能夠得到提升,超越大部分八柱國家,成為最有權勢的人。周武帝殺掉宇文護後,居然為太子娶了楊忠的孫女(楊堅長女)為太子妃,這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所以,到楊堅篡位時,真正享有大權的,是於謹家族、李弼家族、李穆家族、楊忠家族、尉遲迥家族、韋孝寬家族等幾個,已經和八柱國時代完全不同了。

二、作為皇族的宇文家族怎麼樣了?

北周創立時,因為宇文護專權,周武帝宇文邕兄弟幾個先後被立起來(先是他三哥宇文覺、再是他大哥宇文毓),加之北周的對手北齊也屢屢是兄終弟及(不是正常的兄終弟及,都是政變、篡位),所以周武帝對他那些兄弟們是極為忌憚的(還有他同父同母弟弟宇文直的造反)。於是,周武帝雖然用他的兄弟們,其實對他們都是防著的。

到他兒子宣帝宇文贇繼位後,顯然對他那些叔叔們更為害怕(同時代北齊國裡是屢屢出現叔叔殺侄兒的)。於是不但殺了最能幹的齊王宇文憲(老五,周武帝是老四),其他叔叔們都是沒什麼大權的(當然更包括兵權)。這就是為什麼宇文諸王后來只能由著楊堅屠殺的原因。

所以,不一定皇族就勢力強(這是一種矛盾,譬如西晉的諸王就有私人軍隊,可卻造成了八王之亂,西晉滅亡)。

理清了這兩點,原因也就可以分析:

一、宇文家的北周為何迅速滅亡

1、你以為楊堅沒有實力,其實楊堅家族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楊堅家族有他老爹留下來的私人軍隊,還能夠招聚獨孤家的殘餘力量(這很好理解,獨孤伽羅在那兒,高熲就是典型),關鍵楊堅還當過定州總管,還集中起一些北齊的遺留勢力(譬如李德林)。

2、作為對手的宇文家只有皇權,卻沒有實力。不是說皇帝沒有實力,而是說皇帝的實力必須要掌握皇權才可以發揮,宇文諸王爺那是絕對沒有實力。那麼,宣帝宇文贇一死,劉昉、鄭譯假傳聖旨,將輔國的重任交到了楊堅手裡,皇權也就落到了楊堅手裡,宇文家還剩下些什麼?

3、其實宇文家還是有最後一搏的機會的,只要能奪回皇權。趙王宇文招等為什麼能夠有殺死楊堅的機會,那是因為楊堅覺得宇文招等手上沒兵,沒什麼可怕的,這才大咧咧去趙王家裡赴宴。若不是元胄提醒他:“如今他們雖然沒兵,但兵到底是他宇文家的,你一死他們還拿不回去?”楊堅恐怕還真一步錯成千古恨了。

4、之後,就不提了吧。朋友們自己想吧。

二、關隴貴族們為何都支持楊堅?

1、當然不是都支持。相州的尉遲迥、西蜀的那位、包括荊州附近的降將司馬消難不都反了嗎?其他兩位可以不提,這尉遲迥也算是名將了,曾有平蜀大功,為何不堪一擊?因為北邊的幽州總管於家的人不支持他,西邊的幷州總管李穆也不支持他,更可怕的是這傢伙年老的確有些昏庸了。大戰起來,居然不城中戒嚴,讓那些平民上城來看兩軍作戰,結果呢,本來不利的韋孝寬軍得以襲擊那些平民,造成尉遲軍後方的混亂,這才一戰而勝。尉遲迥實在有負名將之名!

2、星火辰認為至少有好幾種勢力是支持楊堅的,不光是關隴貴族成員。第一是北魏元家的勢力,這還不好理解嗎?宇文家奪的可是元家的天下,對元家更談不上友好。第二是於謹家族部分成員,及李穆家全家的勢力。李弼家族可能是觀望態度。觀望很好理解,全力支持的李穆是怎麼回事兒?有可能是因為李穆與尉遲迥之間原本就存在巨大的矛盾,尉遲迥雖然與其兄尉遲綱的政見可能有差別,但尉遲綱當初是宇文護的人,顯然是李穆的殺兄仇人之一。二個恐怕在於李穆已經看清了尉遲迥不能獲勝的本質。於謹家族多半是順勢而為。第三、是北齊滅亡後的有些勢力。不用解釋。第四、被冷落的那些八柱國家的勢力。宇文家的幾次內鬥,讓這些家族深受其傷,他顯然已經學乖了。即便不支持楊堅,也不會去支持沒兵的宇文家。

大概就是這些吧。


星火辰


北周宇文氏興也勃焉,亡也忽焉,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宇文泰、宇文護兩人,剩下的都太短命。楊堅向宇文氏舉起屠刀時,關隴軍事集團也並不都是作壁上觀,尉遲迥、司馬消難及王謙等人都舉旗反對楊堅,聲勢最盛之時,“半天之下,洶洶鼎沸”,差點就把楊堅幹掉——可惜沒有成功。

一、宇文家三代,沒活過楊堅一個人

宇文泰,西魏權臣,北周的奠基者,軍事家、政治家(不是亂說的),生卒年為507-556年,活50歲。超級牛人,我曾在一篇回答裡認為他的智慧、手段可以在魏晉南北朝接近400年的歷史中,排名前三。

除胡化運動是開歷史倒車外,他創立的府兵制到唐朝都還在用,他創建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壟斷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的皇位。

宇文護,北周權臣,宇文泰的侄子,生卒年為513-572年,活60歲。在宇文泰死後掌權,壓服了關隴集團中的驕兵悍將,八大柱國中碩果僅存的侯莫陳崇、趙貴、獨孤信三人全部栽在他的手上,其手腕及能力,雖無宇文泰厲害,但也堪稱恐怖。

其次,他威逼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三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這應該是宇文泰一生的心願,他活著時要做周文王,但他一死,心領神會的宇文護便幫他達成了心願。

然後他殺了三個皇帝,分別是西魏末帝元廓,堂弟宇文覺,堂弟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572年殺宇文護後親政,其生卒年為543-578年,虛歲36歲。他最重要的功績是滅掉了北齊,統一北方,又在淮南之地擊敗陳軍,正要統一天下,可惜英年早逝。

宇文贇(竟yun),沉湎酒色,暴虐荒淫,生卒年為559-580年,虛歲22歲。他是北周宣帝,宇文邕的長子,剛即位沒幾天就殺掉了五叔宇文憲,自壞長城。

宇文闡,北周靜帝,生卒年為573-581年,虛歲9歲。楊堅走完全套掌權、封王、禪位程序後,很乾脆的殺了外孫。

楊堅,生卒年541-604年,篡周建隋,統一全國。

從543年到581年,北周三代皇帝,走完了他們的人生旅程。三人虛歲相加,不過67年;按實歲,不過64歲。楊堅實歲63,三個人才跟他打平。

後世有位十全老人活了89歲,宇文邕一代英主,別說活到89歲了,即使讓他活到40或45歲,帶領剛滅了北齊的百戰精銳,奔騰如虎煙雲舉,平突厥、定江南正是意料中事。

宇文贇雖然胡亂折騰,但把皇權牢牢抓著,在古代皇權大過天的情況下,只消他一直活著,楊堅別說輕舉妄動了,就是在家睡覺,都要提心吊膽怕被幹掉,要知道宇文贇可是向楊堅的女兒楊皇后立了一個大大的Flag,“必族滅爾家!”

身體好、活得久,這就是楊堅最大的優勢。

至於楊堅為什麼能代周,沒別的,就是命好,太好了!

宇文邕、宇文贇父子,都對楊堅起過殺心,但楊堅最終都逃過了一劫。

宇文贇病重將死,其近臣鄭譯、劉昉偽造詔書,將楊堅詔入輔政。

楊堅不敢,但劉昉很明白的告訴他:

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

你要願意,就快點,不願意,我可上了。

你們看,這都有趕鴨子上架的。上哪說理去?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來,楊堅就這樣被歷史選中了。

他進入宮中,馬上就把軍國大權盡握於手。七個月後,就成為了皇帝。


二、關隴軍團的反楊

楊堅剛輔政不久,就向宇文皇族舉起了屠刀。

他怕周室諸王在藩地生變,瞞過了宣帝死訊,而託詞稱趙王宇文招要嫁女給突厥,把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音you,同“悠”。五人均宇文泰子)徵召回來。不久,就把周室五王和明帝、武帝諸子陸續殺死。

宇文皇族為之一空。

一時間天下皆反:

1、相州總管尉遲迥(宇文泰的外甥)在鄴城;

2、滎州刺史宇文胄(宇文泰的侄孫)在滎州;

3、石愻(音xun,同“遜”)在建州;

4、席毗在沛郡;

5、叉羅在兗州;

6、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在淮南;

7、荊、郢間群蠻也乘釁而起;

8、益州總管王謙在蜀地;

9、尉遲迥起兵時,將兒子送入南朝陳為質子,以求援……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在這四方沸騰之際,楊堅竟是有條不紊。

他“先革除了宣帝時的苛酷之政,刪略舊律,一切更為寬大,取得了人民和下級官吏對他的好評(王仲犖先生語)”。

然後允許僧侶重新在寺院修唸佛,緩和了社會矛盾。但這其實也是開歷史的倒車,北周武帝滅佛,是歷史上很正面的事件。

各地起兵反楊,基本上在三個方向。東邊,以尉遲迥為首;南邊,以司馬消難為首;西邊,以王謙為首。

於是東戰場,他派出了曾在玉璧之戰中擊退並氣死東魏權相高歡的老帥韋孝寬,並以他最重要的心腹高熲為監軍。韋孝寬何等厲害,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戰而勝之,斬之,傳首京師。尉遲迥從起兵到被殺,歷時僅六十八天。

南戰場,襄州總管王誼討平,司馬消難逃奔陳朝。

荊、郢群蠻,亳州總管賀若誼討平。

西戰場,上柱國樑睿討平,斬之,傳首京師。

三方從擾亂天下到失敗,不到四個月時間。

就這麼簡單。

什麼是天命所歸?

這就是。

也許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上是有天意的。

但是天意自古渺難問,我還是寧願相信,天意即人心。

楊堅是識人用人的高手,他只是用對了人,也不瞎指揮,也不瞎折騰,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才去應付。

事實證明,這些專業人才無一讓他失望。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北周的江山可謂是得之也易,失之也易。作為一代權臣的宇文泰自己一生卻沒有做成皇帝,反而讓大權旁落在了自己的侄子宇文護手中。



當然,宇文泰之所以能掌握西魏大權,少不了關隴集團的支持。而宇文護之所以敢殺三位皇帝,也是因為他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弱點。很簡單,這些看似交錯聯姻的集團內部,其實對於最高權力都有著覬覦之心。

一方面,他們要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家族。另一方面,一旦皇權衰弱,他們便會來爭做權臣。因此,在北周前期,因為有宇文護的大權在握,關隴集團內部一直想除之而後快。於是,他們才支持宇文邕,讓他成為一代雄主。



可惜宇文邕短命,其子宇文贇平時又被他管束太多,動輒打罵,宇文邕一死,宇文贇就胡作非為起來,只半年就讓位給七歲的兒子宇文闡,只一年就把自己作死了。這時候,大權就已經落到了外戚楊堅手中。

楊堅同為關隴集團內部的成員,同樣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弱點。儘管楊堅在此之前屬於小字輩,但從宇文邕重用楊堅開始,很多關隴貴族就已經倒向了楊堅。於是,宇文闡被迫禪位是很正常不過的。



當然,楊堅對宇文氏大開殺戒也曾受到尉遲迥等人的反叛,但都很快就被平息了。關隴集團內部並未對此有太大的反應主要還是大家都得到了該有的利益。正如後來隋末天下大亂一樣,同樣是關隴集團拋棄了楊家支持李家的結果。


傅斯鴻


北周和隋朝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相似點的,即:成也關隴集團、敗也關隴集團。關隴集團的利益一旦受損或者說是需要站隊的時候,他們考慮的始終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所謂的效忠於當朝皇帝,畢竟在當時,權力的更迭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關隴集團內部領導權的改變,能者居之,剩下的考慮就是利益最大化。

北周的建立離不開宇文泰的經營,而宇文泰又是真正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格局的建立者。可以說,宇文泰時期的關隴集團是最團結的,利益也是最一致的,都緊密地團結在宇文泰身邊。宇文泰去世後,這種團結自然會打折扣,而且宇文泰的兒子們還建立了北周,宇文家族成為皇族,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關隴集團和宇文家族對立,皇權的發展和關隴集團對國家的控制始終不可能一致。但這種矛盾在精明強悍的武帝宇文邕時期不可能爆發,反而在這一時期是很團結的,宇文邕差點就統一了全國,而其對內的改革也是很得人心的,無奈早逝,將江山留給了不爭氣的宇文贇。

史籍記載的宇文贇是昏庸荒淫的,也很暴虐,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亡國之君典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宇文贇確實威信不足,在他統治時期,一度想要壓制重臣,但是毫無成果,反而激起了關隴集團的不滿,我們單看楊堅這個當時的皇后之父,就遭到了宇文贇的忌憚,好幾次想除掉他,只是一直沒有成功。

宇文贇繼位的時候只有20歲,年輕、衝動,唯獨沒有足夠的實力,他甚至立了五位皇后來拉攏大臣,但是無濟於事,更扯的是,他在第二年就將皇位傳給了只有7歲的長子宇文闡,然後自我放逐追逐享樂,結果在580年就去世了,那年他22歲。從此江山就完全落在了8歲的宇文闡手上。

這樣的一個孩子做一國之君,誰都清楚他只能做傀儡皇帝,誰來輔政誰就會佔有先機。但輔政大臣也不能誰都有資格做,最有資格來做的就是北周的皇族成員,比如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的兒子等,但是宇文泰的兒子們基本都封在外地,他們對京師的情況並不能第一時間得到,這樣就會處於被動。而宇文邕的兒子們雖然在京師,但都還太小,畢竟當時宇文邕的長子宇文贇也才22歲,根本不能被考慮在內。

剩下的就只能是關係遠一點的了,比如宇文贇的岳父楊堅,雖然宇文闡不是楊麗華的兒子,但還是得叫楊堅一聲外祖父。楊堅雖然關係遠,但是他的優勢在於能夠第一時間得到皇宮裡的動向,比如宇文贇去世之前讓劉昉、鄭譯寫遺詔,但是當時宇文贇已經口不能言,於是這兩個楊堅的好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楊堅,矯詔讓楊堅輔政。

這件事對於關隴集團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北周走到今天,新的代言人肯定是要出現的,宇文皇族也好,楊堅也好,或者再出現一個實力強悍的家族也好,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最有利的一方站隊。

楊堅輔政後就開始了奪權大計,他的對手自然就是北周的皇族,前文說了宇文邕的兒子不足為懼,但是宇文泰的兒子還是需要用計謀除掉的,當時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已經在宇文贇活著的時候定下來嫁往突厥,楊堅就利用這個機會讓宇文泰的五個兒子都回到京師,一回到京師就被控制。皇族的成員也不是沒有謀劃除掉楊堅,無奈實力不夠,反而被楊堅找到理由除掉反叛的人。

這時候關隴集團的貴族們已經大部分站在了楊堅這一邊,包括於冀、元胄、李穆等。當然也有不服的,比如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就起兵反抗楊堅,一度擁兵十多萬,韋孝寬、高熲在攻打尉遲迥的過程中立了大功。

尉遲迥被滅之後,關隴集團更沒有理由反對楊堅了,要麼立功,要麼不表態。總之楊堅已經得到了認可,只剩下怎麼處理宇文皇族了,所以在他屠殺皇族的時候,不可能有人站出來反對,畢竟奪權的路上一定會有流血,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宇文闡註定是要退位的,楊堅是註定要稱帝建國的。


尚宮女史


楊堅獨掌大權之後,並不是沒有人反對,他能這麼迅速的奪位也是他謀劃正確的結果。我們來看看楊堅的謀劃過程。

宣帝的幫忙

北周武帝掛的時候雖然把位置傳給了宣帝,不過宣帝還是有宗室的威脅,比如齊王宇文憲,宣帝一上位就剪除了這些威脅。宣帝自己又是一個好酒色的皇帝,還討了楊堅的女兒做嫡妻,這些都是在給楊堅無形的幫忙。


登基前的謀劃

宣帝早早的就讓自己當了太上皇來享受,傳位給一個只有幾歲的兒子來當皇帝。在宣帝掛的時候,楊堅就勾結了掌機要的大夫來偽造遺詔,使得自己掌了大權。不過還是給了宇文贊一個空職來暫穩人心,楊堅自己則是獨攬實際大權於己身。

掌了大權之後的楊堅,首先殺的就是在外面任職的五個藩王,所以用計把他們騙回來殺了。宣帝執政期間,亂政頗多搞的人民怨氣很大。楊堅掌權之後就改掉了這些亂政,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錯綜複雜的貴族關係

當時掌握北周各方面大權的就是關隴集團,而關隴集團經過互相聯姻,已經變得的利益與共。只要不傷害他們的原有利益,誰坐皇帝其實都一樣,畢竟都是“親戚”。更何況這時候京畿之地的大權獨在楊堅身上,他們要富貴而且心不齊,當然就不會聯合起來。

三方的反對

但是楊堅做這一起並不是沒有人反對,相州的總管尉遲迥就起兵反對楊堅,青州的尉遲勤也起兵響應,接著滎州、徐州總管也起兵反對。當時關東地區除了幷州、幽州沒有起兵反對以來,基本上都跟隨著尉遲迥一起反對楊堅。

鄖州的總管還有益州的總管也跟著起兵反對楊堅的獨攬大權,這三方的反對來勢洶洶,楊堅當時還是壓力蠻大的。不過楊堅沉著應對,正確的做出決斷,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這三方的反對勢力就被楊堅撫平了。


楊堅在撫平三方勢力之後不久就稱帝,建立大隋。之後也殺了周靜帝,宇文氏的皇族就被楊堅徹底滅了。

北周為什麼會滅亡這麼快,首先當時一個不可改變的大勢就是北方胡漢的融合,漢人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的佔據了主導地位。再是鮮卑的統治腐敗,當時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誰對自己好就支持誰,所以楊堅能這麼快代周。

關隴集團的貴族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干預,是因為他們的利益沒有被侵犯,這一點在楊堅建立隋朝之後關隴集團還存在還鼎盛就可以看出,關隴集團直到唐朝高宗之後才徹底衰落。為什麼稱六柱國,而不是八柱國,就是因為八柱國中一人沒有實權,還有一柱國統領剩下的六柱國,所以稱六柱國。當時楊堅也是如此,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不反對的原因。


淡看天上月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關於關隴集團,無月在之前的文章裡詳細講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首先要說明的是,關隴軍事集團並沒有選擇圍觀,而是選擇了站隊。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北周宗室中有實力的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長安。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為是北周的重臣宿將,看到楊堅擅政心中不平,於是舉兵東夏。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趙、魏之士,跟從的人非常多,旬日之間,就聚集了十萬兵馬。又宇文胄以滎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為根據地,都響應尉遲迥。楊堅命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司馬消難南逃於陳朝,王謙也被殺死。楊堅的這一勝利,穩定了內部的統治秩序。

這是楊堅奪得帝位的關鍵一戰,上文中的尉遲迥、王謙都是北周八柱國的成員,而聽命於楊堅的韋孝寬也是八柱國成員。光是此處,加上楊堅和宇文氏的成員,八柱國集團的其中五大家族已經出現了。所以說,關隴集團並不是圍觀,也不是一邊倒的支持楊堅,而是有所選擇,展開了內部鬥爭。


至於楊堅為什麼能篡位成功,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周宣帝荒淫無度

周宣帝宇文贇自幼生長於宮內,不問朝政,沉溺酒色,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宇文贇不但不聽忠臣勸告,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贇下詔傳位於長子宇文闡,並改年號為大象,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

就是這麼個昏君,為了享樂居然還主動退位。這樣的君主,臣下必定對他離心離德。

而楊堅在政治上經常向宇文贇進諫,比如周宣帝制定《刑經聖制》,法令極其嚴苛。楊堅認為法令嚴酷,不是教化約束臣民的好辦法,於是向周宣帝強烈進諫,但是周宣帝不聽。像這樣的事例,你來我往,楊堅不斷在政治上加分,收穫民心和朝中文武的支持,而宇文贇則不斷的獲得減分。

獨孤氏支持

有句話叫“獨孤一門三皇后”。

獨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獨孤如願,字期彌頭,鮮卑族,雲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將領,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獻皇后。在周、隋兩朝都進入皇室,三代都為外戚,自古以來,從未有過。

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伽羅是楊堅的老婆,所以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一門是和楊堅一派的。李淵的祖父是李虎,也是八柱國之一,楊堅的老婆和唐高祖李淵的母親是親姐妹。所以隋文帝也就是李淵的姨夫,也就是說李淵他們李家也是和楊堅一派。

是不是又有兩家八柱國成員站在楊堅這邊了?

楊堅自身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楊堅的長女楊麗華是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楊堅因為是皇后之父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讓楊堅在朝內留守。

楊堅不但軍事能力突出,為政也成績斐然,經常與宇文贇據理力爭。平日裡注重拉攏朝中文武,籠絡人心。

宇文贇對於日益強大的楊堅也越發忌憚,最終也逼得楊堅走上了奪權的道路。

當時周宣帝有四位寵幸的姬妾,與楊麗華一起為皇后,諸家爭寵,相互詆譭對方。周宣帝發怒之時,對皇后楊麗華說:“一定要將你家滅族!”於是召楊堅入宮,對左右侍衛說:“楊堅的臉色稍有變化,就殺了他。”不料楊堅到了宮內,神情和臉色自若,於是周宣帝沒能殺了他。

最後,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意,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這樣宇文贇放心了,楊堅也安心了。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龐晃勸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業,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

至此,楊堅取周自代的願望溢於言表。


以上便是楊堅篡位成功的幾大因素。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