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薛剛反唐這段歷史是真實的嗎?

八二久的日常vlog


歷史上並無薛剛此人,是民間演繹出來的,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其故事是民間評書和戲曲中薛家將系列的一部分,在其中角色為薛仁貴之孫,樊梨花與薛丁山的兒子,見於清代如蓮居士的《反唐演義全傳》以及流傳至今的評書、戲曲等。

薛剛是小說《薛丁山徵西》和《薛剛反唐》的人物。書中記載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生性好打不平,好惹事。元宵節上打死太子、驚崩聖駕,闖下大禍。薛丁山一家連累被武則天滅門。後來薛剛獨自逃到西遼,搬來大軍。輔佐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





一道霞光


薛剛反唐是純屬虛構的,只是戲劇和小說中存在,最先應該是評書中出現

《薛剛反唐》是中國的傳袁闊成評書薛剛反唐

統故事。書中記載: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生性好打報不平,好惹事。元宵節上打死太子、驚崩聖駕,闖下大禍。薛丁山一家連累被武則天滅門。後來薛剛獨自逃到西遼,搬來大軍。輔佐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

敘薛丁山之子薛剛反唐事,從薛丁山葬父、武則天入宮受寵、薛剛大鬧花燈開始,敘至睿宗即位、薛家一門團圓止。情節相當於九十回本《徵西說唐三傳》第七十回至九十回,但敘述卻比《徵西說唐三傳》詳要。小說從講史演進而來,故事情節多半出於民間傳說,然而書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陳金定、薛剛、薛金蓮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為民間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

薛剛的原型確實薛仁貴之孫,對當初恢復唐朝有一定的貢獻,但是他名薛嵩,為人豪邁,以臂力騎射聞名。投安祿山叛軍,累戰有功,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後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薛嵩好蹴鞠,後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歷史錄益


《薛剛反唐》是清朝乾隆年間人——姑蘇如蓮居士所寫的歷史小說,是講史演義而來,不是真實歷史。故事情節多半是民間傳說,而且書中除了薛仁貴是真實歷史人物,其他薛家將都是假託之人,杜撰的名。

《薛剛反唐》書中記載: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薛仁貴的孫子。生性好打報不平惹事生非。元宵節上打死太子、驚崩聖駕,闖下大禍不肯屈服。薛丁山一家連累被武則天滅門。後來薛剛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逃西遼搬大軍,討伐武則天,報了血海深仇,使正義得以伸張的全部傳記故事。但故事情節又與史實嚴重不符。

但據《舊唐書•薛嵩傳》載:“薛嵩,絳州萬泉人。祖仁貴,高宗朝名將,封平陽郡公。父楚玉,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嵩少以門蔭,落拓不事家產,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質逆徒。嵩為賊守相州,聞賊朝義兵潰,王師至,嵩惶惑迎拜於懷恩馬前,懷恩釋之,令守舊職。”也就是說,實際史實是:薛仁貴的兒子叫薛楚玉,不叫薛丁山;孫子是“少時以臂力騎射聞名,為人豪邁”的薛嵩,而不叫薛剛。此孫薛嵩在安史之亂時曾捲入了安史叛軍,因作戰有功,官拜鄴郡節度使。史朝義敗亡後,他攜帶相、衛、洺、邢四州投降了僕固懷恩的王師,歸順了唐朝廷,並官拜昭義節度使,後被封王。

這雖然說明,歷史上確實有薛仁貴的孫子薛嵩在安史之亂時捲入安史叛軍與唐軍作戰,也可視為《薛剛反唐》故事中主角人物薛剛原型,但並不是武則天時代的事,薛家也並沒有薛丁山、薛剛、薛葵等人,也沒有被滿門抄斬,更沒有真正起兵反過唐中央政府!


三教九流不入流


薛剛歷史原型為薛嵩,薛仁貴之孫,為人豪邁,以臂力騎射聞名,後投安祿山叛軍,累戰有功,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後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

薛嵩好蹴鞠,後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座右銘的來歷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歷史上的“薛剛”才算真正反過“唐”


歷史de印記


我是千鍾,我來回答。

薛剛反唐只是演義小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薛剛反唐》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它講述了兩遼王薛仁貴的孫子、薛丁山的兒子薛剛正月十五鬧花燈闖下大禍誤殺了皇子,唐高宗李治一驚摔死了,武則天趁機篡位,將薛家滿門都給滅了。之後薛剛到西涼借了百萬雄兵起兵反唐,扶持著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最終恢復了李唐王朝。敘薛丁山之子薛剛反唐事,從薛丁山葬父、武則天入宮受寵、薛剛大鬧花燈開始,敘至睿宗即位、薛家一門團圓止。

 

儘管薛剛反唐不是真實歷史,但確實是有一定的真實背景與原型,然後經歷代說書人講史演進而來,並經百姓與文人多次加工而成,與單田芳講的《隋唐英雄傳》道理是一樣的。儘管故事情節多半出於民間傳說,然而書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陳金定、薛剛、薛金蓮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為民間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薛仁貴的孫子的確反過大唐,但不叫薛剛而叫薛嵩,也不是薛丁山的兒子,而是薛仁貴第五子薛楚玉的兒子。作為將門之後,薛嵩從小就跟隨父親生活於燕、薊之間,他有臂力,擅騎射,為人豪邁。

 

彼時唐朝已不復昔日貞觀、開元之盛世景況,晚年的唐玄宗也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迷於酒色享樂,朝政盡落楊貴妃哥哥楊國忠之手。薛嵩是一個剛直的人,不懂得溜鬚拍馬、曲意逢迎,一腔抱負無處施展,苦悶無比。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起兵造反,不得志的薛嵩對李唐王朝心懷不滿之下,便投靠了安祿山。他作戰十分勇敢,屢立大功,得到了安祿山的賞識,被提拔成相州刺史。然而後來,安史叛軍一次次被唐軍擊潰,薛嵩看情況不對勁,為了不牽連自己的家族、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挾相、衛、洺、邢四州降唐,李唐王朝念在他是將門之後又主動獻城投降的份上,接受了他的投降,還封他當了昭義節度使,就這樣薛嵩從反唐叛將搖身一變成了割據一方的地方節度使。

 

薛嵩十分感激李唐王朝的不殺之恩,在任上可謂盡力盡力,在安史之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做出了很大成績,朝廷因此又加封他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僕射,官職比他的父親、爺爺都高。大曆七年(772年),薛嵩去世,享年61歲。


千鍾閱讀


薛剛的歷史原型為薛仁貴之孫薛嵩,由民間演繹而出。其故事是民間評書和戲曲中薛家將系列的一部分,在其中角色為薛仁貴之孫,樊梨花與薛丁山的兒子,見於清代如蓮居士的《反唐演義全傳》以及流傳至今的評書、戲曲等。

薛嵩在安史之亂時,投安史叛軍。累戰有功, 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

與《薛剛反唐》小說中的薛剛相比,他們頗有幾分相似,都反過大唐。


驛道驕陽李佳泉


所謂的薛剛反唐,穆桂英掛帥等故事都是文人墨客們杜撰的,而往往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卻在民間流傳甚廣。因為這些虛構的人物形象更鮮明,故事情節更生動,所以被人們更容易接受而津津樂道,而真實的歷史故事則顯得蒼白無力,少有人問津。


張望天下987


薛剛並不是反唐,是反周,武則天。畢竟是武媚娘害的他家破人亡。所以才氣不過,撤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