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超市成隱形的“教科書”?想要教育孩子,帶他去趟超市就成了

超市每個小孩子都喜歡的地方,哪裡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好吃的水果,好玩的玩具等等。

案例:

琳琳是個6歲的小女孩,這天爺爺帶她去逛超市,剛進超市她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似的到處瘋跑。

看到好玩的洋娃娃玩具隨意拿下來就要買,爺爺在後面看到趕緊追上去,勸說家裡的娃娃那麼多,就不要買了。可是琳琳一聽爺爺不給買,便立刻做地下大哭,還用腳一直踢爺爺,無奈之下爺爺只好妥協答應買。聽到爺爺答應了,琳琳便立刻停止的苦惱,高興得蹦蹦跳跳繼續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

超市成隱形的“教科書”?想要教育孩子,帶他去趟超市就成了

分析:

其實類似琳琳這樣在超市裡哭鬧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大人會因為孩子的哭鬧感覺丟人,而被迫答應孩子無禮的要求,孩子只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很開心其他的根本不去理會。

雖說孩子小不懂事,但是這樣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影響確實不好。

超市屬於公共場所,裡面的人形形色色,也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地方,雖然想要的物品被放置的眼前,也沒有人會無視規矩隨意取走。

收銀臺擠滿了結賬人的,大家也都有秩序的排隊結賬,所以大家這些有序的行為,就像書裡寫的一樣文明。也是一個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好地方。

一、家長怎麼利用超市來教育孩子

1、教孩子如何合理消費

超市裡的物品很多,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允許幾乎每件商品,都想搬回家。

但是,一般的家庭根本做不到,所以就需要合理的控制的自己的消費,購買物品時也要精打細算,以免毫無節制的肆意消費,到最後結賬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超出了預算,很多東西買個根本沒有用。

2、讓孩子知道物品的大概價值

每個商品都有自己的價值,就像菜是論斤賣的,衣服是論件買的,家電是論臺買的,這些商品的價格也是千差萬別,用途也當然也不一樣。

超市成隱形的“教科書”?想要教育孩子,帶他去趟超市就成了

成人對這些比較熟悉,什麼東西大概多少錢,但是孩子對這些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多少錢可以買到什麼。所以帶孩子去超市時,可以適當給孩子講一下,商品的大概價位,不用很詳細。讓孩子心裡有個印象,以後更加容易理解。

3、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東西

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孩子們很是新奇,高興地想把所有喜歡的都買下,但是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有用,都適合自己使用。

所以,需要仔細挑選,根據自身的需求來挑選適合的東西。就比如說;買西瓜,有大的,小的,切開買的,整個買的,自己想買,就要根據家人的喜好程度,家人的數量和西瓜的價格來決定。

像琳琳那樣在超市裡大哭的孩子其實不在少數,雖然是小孩子但是也讓人感覺很沒有教養,這屬於在公共場合有行為不妥的範疇。那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公共意識?

超市成隱形的“教科書”?想要教育孩子,帶他去趟超市就成了

方法一:告訴孩子守規律是一種好品質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而既然是規矩就要遵守。

每個遵紀守法的人,都是素質高上之人,會受到人們的讚揚;相反如果違反的話,是要受到一定處罰的;而社會的上的規矩其實和學校的各項規矩是一樣的,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就沒法辦運行了。

方法二:結合現實情況講解

生活有好的事情發生,就也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如果想要孩子印象更加深刻,就不要只是口頭上講述,帶孩子走出去感受。

超市成隱形的“教科書”?想要教育孩子,帶他去趟超市就成了

​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可以帶孩子去馬路上,讓孩子用雙眼去觀察,親眼見識到創紅燈的危害,和遵守規則的行為後,孩子會記憶得更加深刻。

我是@洛芸媽咪,家有兩寶的90後媽咪一枚,在教育孩子的這個方面,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到你,解決教育孩子的一些煩惱,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