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建立高效课堂?

善于伪装城府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打破教师长期固有的传统教学思想。

那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学习目标要“明”

学习目标即学生要在本节课需要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达到的要求。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简要说明。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记在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白自己这节课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就会使学生紧紧围绕目标去学,去思,去做。这是打造好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导学提示要“细”

导学提示是学生完成每一节课堂目标的阶梯,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示时一定要“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实在,也可以使一些疑难问题的坡度降低,这样也就照顾到一些中等生,待优生的学习,从而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导学提示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重点所在。教师一定要设计细致。

三、课堂语言要“精”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堂课,绝大多数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一直改不掉这个毛病,一节课中还是出现教师滔滔不绝,重复不停讲的现象,生怕学生不懂,不会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也不是叫老师不讲,但一定要做到“精”。怎样做到“精?”需做到:1、不重复课件上的话。2、不重复学生的话。3、不重复自己的话。

四、讨论交流要“实”

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环节中,通过听课发现一些课堂中许多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围绕教师的问题去深入的讨论,讨论交流较多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一些小组讨论时间结束了,没有去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在争执谁先说的问题。讨论交流,作为小组合作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实”,那么小组合作也就成了形式,因此教师加强小组长和组员培训和训练,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把讨论交流做“实”,做“实”这一环节,高效课堂也就不用愁了。

五、汇报总结要“准”

汇报总结是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故一定要做到“准”,学生及老师在汇报总结时一定要把握问题或课堂重难点所在,准确做出评价和总结。为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画上圆满的一笔,真正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心出发交朋友


高效课堂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开发思维、提升能力、团体协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一、学习小组的建立、管理要科学合理

1.优化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小组建立时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大组(每组6或7人)。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分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c层有3人。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一般在a层学生里选学习小组长,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即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其职责是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组织、管理、检查作用。学习小组长要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监督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此外小组一定要有组名、组牌、组训,以便凝聚团队精神。

2.加强学习小组管理。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

3.及时性激励与评价。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可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四个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只有每个组员都进行了认真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看法或疑惑时才能体现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善于表达交流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如何由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相关内容时,通过从旧知识的分析、动手画图、实物模型的摆放,让学生自己先画,画不出来的,寻求帮助。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练习一段时间后,让画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A的方法:先看主视图画好,再看俯视图,画在主视图上,左视图补全立体图形。随即B补充。学生的方法简单易懂,按照他俩的思路学生学得又快又准。

3.善于倾听的习惯。实际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动手实践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小组合作”的目标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0趣味知识


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其实也是有技巧的,要把性格各异,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组里,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步。

其次,发布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问题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小组长把具体的内容分配给具体的同学,使每个人各尽其责。

最后,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分析、讨论,查阅资料、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探讨,将最终的任务结果呈现给老师,这时,每个组可以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后,通过结果的反馈,一定要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大家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吗?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