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春节期间舞龙队伍走上街头全民同乐。


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丰厚历史文明,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覆盖人数最多的中华节日,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节日。


【元日】宋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逢年过节民间都会以舞狮来助兴。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与年俗活动相似的“腊祭”。传说那时每逢腊尽春来,人们便要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上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避祸免灾。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羽装饰,又唱又跳,热闹非凡。


据梁人萧子云《介雅》诗所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为一年之始,旦为一日之晨。元旦,顾名思义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个称谓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历法的产生息息相关。公元前2140年至公元前1066年,即夏、商时代,先人通过天文观测进一步确定岁时节候,创制了夏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一天为朔,月圆时为望,月的开始从朔日子夜算起,正月的朔日从子夜起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也叫“元旦”。此时,要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欢庆农业丰收、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活动。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成都锦里古街,数千灯笼把这里渲染“一片红”。


据相关史料记载,相对统一并延续至今的年节风俗始于汉代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当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众生活丰裕富足。汉武帝命司马迁修订规范历法,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三国曹植《元会》诗云:“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当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多将农历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但“春节”这一名称也是自古有之,如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又将整个春季都定为春节。事实上,自远古开始,中国人便赋予“春”字以特殊的含义,在甲骨文中,春字形似破土而出的幼芽:“阳动于下,推阴而上。”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植物的幼苗吐绿含翠,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端,因此才有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当春节的大幕缓缓拉开,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也随之而来。


不过,“春节”这一称谓与农历新年的结合则始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历法的变革。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1914年1月,民国政府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故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1月1日这一天。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按照传统,春节由腊八拉开序幕,这是南京市的玄奘寺向市民赠送腊八粥。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春节这个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度过农历除夕夜与新年第一天那么简单。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庆,春节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时期。在传统习俗中对于春节的准备会从很早便开始。一般北方地区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进入“春节时间”(部分地区甚至会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 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报告人间善恶,一旦被告罪,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为了能让灶王爷美言几句,要供奉糖瓜等贡品,让他老人家嘴甜一些,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之事的时候只说好话。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点燃后让纸与烟一起升天。小年祭灶,家家户户就真正进入过年的气氛了。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相传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回天宫向玉帝禀报凡间善恶,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会用糖瓜献给灶王希望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将凡间恶事禀报玉帝。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清代大灶王年画。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是我国百姓素有的传统习惯。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这一习俗充分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和辞旧迎新的强烈祈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二十四扫房子”,过年前一定要将“晦气”扫地出门。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做豆腐干、豆腐丝、豆腐圆子等,供春节期间食用。因为豆腐的“腐”和“富”谐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节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豆腐雕花,体现出了中餐厨师的高超刀工。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春节民俗体验活动,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图中的游人正在体验传统春节习俗中做豆腐的过程。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较穷苦,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看来在过去的人们眼中,“硬菜”才是年夜饭的最高境界。


当然部分地区也有“二十六,洗福禄”的说法,在腊月二十六这天进行斋戒沐浴,以求驱邪、送神,来年有个好运气。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杀猪宰羊过大年,在潮汕地区过年一定要杀头猪,象征日子蒸蒸日上、大吉大利。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农历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那么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还是取其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山东省青岛市,“年味”红遍饰品市场。


腊月二十八 把面发


普通面不宜久存,而发面不容易坏。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用以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除了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和贴福字。年画、窗花、春联和福字,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年画、窗花与春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春节贴“福”字,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到了”。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陕西省合阳县的面花造型别有风味,传达着朴实的劳动者们浓浓的祈愿之情。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贴上喜庆的迎春福字窗花,祖孙两辈人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阖家团圆的快乐和满足。


腊月二十九 蒸馒头


二十八发完面,二十九自然就要用来蒸馒头。蒸馒头在过去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而是要精心准备,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乡亲邻居交换的。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所以非常讲究。除了蒸馒头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都在二十九早晨。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


年三十 除夕夜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可谓是中国人过年活动之中最重要的一刻。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在中国北方的年夜饭中,饺子是永远不会缺席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年夜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北方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寓意。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爆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为“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


正月初一 迎新春


又称大年初一,古称元旦、岁首等。当时间走到这一天便标志着农历新的一年正式到来。拜年是正月初一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拜年这种仪式来辞旧迎新、相互祝福。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岁朝欢庆图轴》,清代姚文瀚绘。此图描绘了清朝民间人们欢庆新春的场景。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向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正月初一,杭州市清河坊、南宋御街上依旧人头攒动,游行的队伍向大家拜大年。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拜年时间一般不得过初十,过了初十就有怠慢的意思。


进入新年后,为了应节迎新,在服饰上也会焕然一新。以鲜洁的服饰迎年是汉代就有的习俗,六朝时在元日“悉正衣冠”也是这一意义。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象征着人们进入新的生命旅程。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一位小朋友手举风车骑在家长的肩上逛北京地坛庙会。


正月初二 回娘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咸祭财神”,吃的馄饨被称为“元宝”。远近鞭炮昼夜不息,甚于除夕。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正月初二回娘家,祭祖祈福全家逛庙会。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西安市曲江三兆村举行社火表演,年味浓浓。


正月初二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回门,俗称“回娘家”。在这天,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准备一大袋的点心、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福建省龙岩市,大年初二,连城莒溪璧洲村一年一度的游龙灯活动热闹上演,人们用沿袭了800多年的古老民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初三 小年朝


在传统中正月初三这天被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它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京津冀非遗同现首届北京“迎冬奥新春体育庙会”,共庆新春佳节。


另外古代这一天晚上也被称为“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扰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年画老鼠娶亲。


正月初四 迎灶王


当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将灶王爷恭送回天庭复命后,在正月初四这天便是灶王爷重返人间的日子。传统中正月初四这天,人们会把鲜花、水果和贡品放在灶王爷面前喜迎灶王重返人间。中国俗语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一般到了下午才开始迎接灶王爷,愿其来年保佑家人四季平安。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中国民间供奉的灶君,很多时候一男一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像。


正月初五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另一说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在中国南方这天也是迎财神的日子,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民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江苏省苏州市,水乡周庄水陆并举“迎财神”,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四川省阆中地区新春期间特有的民俗——送蚕丝,意在祈祝生活富足,子孙繁盛。


正月初六 送穷神


这一天,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岁时广记·人日》引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穷鬼的风俗。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每年春节的初一到初六,乌镇西栅景区都会重现古时“长街宴”盛况,百米长街,宴开百桌。


正月初七 人胜节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中国人在这一天戴人胜(一种人形饰物)、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对于华人来说一般日子过到正月初六、初七,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差不多就结束了,而接下来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又将掀起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只有度过元宵佳节,这年才算过完。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卖小金鱼儿的、卖菜的、拉洋片的……各种叫卖声飘荡在有近600年文化历史的北京大栅栏西街上,热闹非凡。


海外 春节


由于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在海外中国新年活动也越发的多姿多彩。尤其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农历新年甚至已经融合进了当地文化之中。


日本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日本每逢新年都会有大量民众前往寺庙之中进行“初诣”祈求来年的好运。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同中国一样,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欢庆农历新年。虽然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将每年岁首规定为格里历(即阳历或公历)的一月一日。不过很多旧时的习俗一样保持了下来,如今的日本新年同样能看到很多汉文化遗留下来的影子。


日本人的传统大扫除也在十二月十三就开始,由打扫神龛开始,一则为了清洁家居,二则也有洗去晦气的意思。


大晦日即大除夕,这一天大家在中午之前就把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完,当天傍晚一家人团聚着开始吃年夜饭过年,年夜饭中有杂煮。此外自江户时代,年夜饭必定包括面条,通常是荞麦面,称为“年越荞麦”,寓意长寿。这天人们会守岁,迎接年神,要至新年日出才可以休息。


新年期间,长辈要给未成年晚辈一些压岁钱,日语叫做“御年玉”。御年玉传统上使用白色的封套,近年则有不同图案的封套。金额则视乎晚辈的年龄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而定。


朝鲜半岛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韩国春节的第一顿早餐过后,晚辈们要给长辈拜年。


朝鲜半岛与中国同样保持着过农历年的传统。朝鲜人讲究除夕之前必须回家探亲,店铺大都从除夕开始休息,称为“三十不开门”。人们除夕当天会吃年夜饭,年夜饭必须是自家动手,并在家里就餐。也会祭奠祖先,传承孝道。除夕吃团圆饭不仅难得,而且象征着家族兴旺。


大年初一这天称为“岁首”。这天象征新的开始,为免带来厄运,人们都会谨言慎行,故又称“慎日”,并且会穿上传统服装:韩服。人们一大早就会到祠堂或对着家中神龛拜祭祖先,称为“正朝茶礼”。祭祖有严格的规范,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祭祀时由长子为祭主,代表全家拜祭。在祠堂则由宗族中的长房长子带领全宗族成员祭拜。在神主牌前供上各种食物后,子孙们倒上酒然后行礼,向祖先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间的平安和健康。祭祀结束后,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汤。朝鲜人把年菜统称为“岁馔”,米糕片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但近年来,一些小的家庭会随意一些,穿着其他形式的服装或采取更简易的形式。


东南亚各国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外”也开始享受起了中国春节。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农历正月初一,越南全国各族人民欢度春节,与中国一样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法定全民节日,也是民间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越南,农历正月初一还被称为“元旦节”(Tet Nguyen Dan),简称“节”,从越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春节。


马来西亚政府将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当地华人的过年习俗十分类似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省份,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当地华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生,把生鱼条和蔬菜丝、水果丝拌在一起,大家一起捞着吃,一边吃一边要说“捞得风生水起”,捞得越高意味着来年赚得越多。


缅甸的华人华侨过春节的习俗保存得特别好,会贴春联、舞狮、舞龙等等。除夕,各家各户都会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一般吃的都是家乡菜。年初一,大家都穿上新衣服,亲戚朋友互相拜年时,习惯拱手合十,互致“吉祥如意”。还有一些缅甸华人华侨会去拜佛,曼德勒的华人华侨会去拜释迦牟尼大金佛,仰光的华人华侨会去仰光大金塔参拜。


西方国家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 春节,华人在英国特拉法加广场举办舞狮盛会。


春节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节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及民众纷纷开启各自的“春节时间”,各国政要发表新春祝福已成为惯例。


2018年除夕夜,在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瓦西里岛交易所广场举行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上,圣彼得堡市副市长戈沃鲁诺夫用中文“新年好”向现场的中国朋友送上祝福,并希望圣彼得堡市民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


为迎接中国农历新年,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于2018年2月13日晚亮起红色灯光。14日晚,一场壮美的烟花秀装点着纽约哈德逊河的冬日夜空。

伦敦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唐人街和伦敦西区。庆祝活动会以舞龙舞狮队在农历正月初一上午10点从查理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宣布庆祝中国新年正式开始,陆陆续续还会有主题不同的30个方队参与到庆祝活动中。


>>> End <<<


春节:初步元祚 古日惟良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9年01-02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