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找朋友"的孤獨感?學會獨處才能標本兼治

寒假期間孩子在家的時間要比往常多了許多,即使父母們把孩子的假期安排的豐富多少,孩子還是免不了很失落,很寂寞。生活中少了小朋友和老師的陪伴,孩子似乎得了"相思病"即使孩子才剛剛讀幼兒園。小麗夫婦為了能更好的享受春節假期,陪伴老人和孩子,在節日前夕還在各自的崗位上拼命加班。忽略了孩子,孩子害怕孤獨常常想找爸爸媽媽"視頻聊聊天"但是,忙碌的父母,甚至連手機都沒空接。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節日中倍感孤獨的孩子

小麗發現,孩子幾乎沒有辦法忍受孤獨,總是想著法子找爸爸媽媽。無奈只好放下手中工作進行安慰,帶孩子出去玩。可是開心只是暫時的,當爸爸媽媽離開了孩子依然要哭著"找同學、找朋友"。如何要讓學會獨處,學會自己找事情做,自己找點樂子,讓自己充實起來?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孩子節日中渴望朋友

孩子越長大才越發現獨處對孩子的重要性

1、獨處是孩子自我瞭解、自我溝通的最佳方式。

習慣獨處的孩子,更能感受自己的需要,瞭解自己的感受,並且有充足的時間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與自己溝通並表達出來。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集中注意力獨處

2、獨處是一種尊重,一種不願相互打擾的尊重

孩子長大後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喜歡安靜不被打擾,自己也有需要安靜的時候。恰到好處的相處就是能夠耐得住寂寞,學會與自己相處,尊重他人也讓他人尊重自己。

3、獨處能夠塑造孩子豐富的內心

會獨處的孩子才能思考,才能給空白的內心添加更多的可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獨處的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觀察

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該怎麼做?

1、以安全為前提,給孩子耐心和空間。

培養獨處要以安全為前提,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獨處,但是一定要親自在場。培養孩子獨處並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是父母推卸育兒責任的藉口,嬰兒期間的孩子父母依舊以撫育為主,多帶孩子接觸戶外的活動,接觸同齡的孩子,培養孩子"不怕生"、"不粘人",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從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開始,觀察孩子喜歡的玩具,景物等守護在一旁不必去打擾孩子,給孩子最大的耐心和空間享受他喜歡的這一切。如果孩子需要父母了,父母再伸出援手。這個過程父母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被一點點培養起來,剛開始可能是幾分鐘,漸漸的十幾分鍾,甚至更久。這是培養孩子獨處能力的基礎。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獨處讓孩子獲得更多成長的空間

2、給與足夠的陪伴,注重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父母在給與足夠的陪伴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獨處訓練。如果父母本身就缺乏給與孩子足夠的陪伴,那麼獨處訓練的結果就會背道而馳。表面上孩子是能自己安靜的待著,但是,這樣的孩子內心的空虛的,孤獨的,甚至是恐懼的。他是被迫無奈選擇自己和自己玩。所以,父母在判斷孩子是否有能力進行獨處訓練的前提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無論是環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讓孩子在獨處中獲得自我

3、讓孩子懂得尊重父母

很多孩子在假期都會顯得很失落,很孤獨。原本一天的時間上學時有朋友、有老師、回家後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假期了只能自己在家。孩子會鬧著要陪伴、要熱鬧。其實,這個時候父母不必一直順從孩子的要求。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帶上孩子一同參與自己的工作。小劉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年寒暑假,總有一段時間孩子沒人帶。於是小劉就開啟了帶娃上班的模式。(前提是小劉的工作情況允許)每天早上孩子和小劉一同起床,吃早餐,搭車到公司。小劉自顧自地忙碌起來。孩子在一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需要幫助才會打擾小劉。每次這種狀態小劉和孩子都很開心,孩子既能時時刻刻在父母身邊,也能體會到父母工作不容易。在工作的環境中,孩子更能安靜地陪伴在父母旁邊,不僅不打擾父母,更能讓自己保持安靜不去影響父母的其他同事。因為他們懂得尊重父母,尊重在忙碌的父母。同理父母在工作時希望不被打擾,孩子在專注的時候同樣也不希望被父母打擾。相互尊重能剛好練習獨處的能力。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獨處讓孩子更早獨立

如今獨生子女或者二孩家庭,孩子的孤獨感無法避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讓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內心,製造快樂,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父母可以在假期中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讓孩子在獨處中獲得自我,獲得更多的學習能力。

如何緩解孩子假期裡

做一個製造快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