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評論|奧數天才當個普通教師就是“隕落”嗎?

《奧數天才隕落之後》刷屏。人們認為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失敗,但只有不拘泥於某種成功標準時,才更利於創新環境的改善。

最近,關於“天才墜落”的話題又刷了屏。《人物》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奧數天才墜落之後》的文章,很明白地表達出一個觀點:“數學天才”付雲皓沒能去做世界頂尖的數學科研,而是去了一所二本師範院校當了一名普通高校教師,這是“天才墜落”,又是一個傷仲永的故事。

此文一出,就引來很多議論。有網友留言稱“這是一個天才被體制消費,被意識形態扭曲的慘痛例子,年少時缺乏合理引導,其實宏觀看來,何嘗不是大環境的悲哀?”

但亦有不少人對文章傳遞的價值觀進行批駁,認為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成功學價值觀,“盲目地用社會地位或物質標準來衡量人生成敗,是一種扭曲的成功觀”。似乎奧數天才將來就算不能拿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至少也應在數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有一席之地,做出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否則就對不起自己拿過的“奧數金牌”。

事實上,現在仍有很多人覺得進入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優秀學子,學業事業一帆風順不算什麼,坎坷漂泊才是個事兒。只要他們沒有走“高大上”的道路,就會被當做“讀那麼多書也沒用”的案例傳播。

評論|奧數天才當個普通教師就是“隕落”嗎?

作為文中的主人公,付雲皓回應,採訪他的文章是立場先行,認為“自己正穩穩當當地一步一個腳印踩在基礎教育的道路上,過得快樂而充實。”

付雲皓不滿的是採訪他的文章所透露出來的價值觀——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學術研究是上品,普通工作都low,給二本師範生講課,更加是向著地心加速靠攏。如果一個曾經很成功的天才在後來沒有做出經天緯地的成就,而是平平淡淡地生活,就是失敗。”

在中國,對“神童”“天才”的崇拜思潮一直就很盛行。這種思潮發展到現在更成為一種近乎病態的執念,而且產生出無數的“天才製造工廠”,有媒體形容這樣的“工廠”由神童傳說、極度困苦的勵志故事、家長崇拜、興趣班、奧數、名校、閃耀的頭銜、世界級名聲所組成,最終變成一種全社會的認知和價值觀暴力。

不能說崇拜“天才”“神童”,或者通過適當的形式引導、培養一些具有天賦的人最終成名成家的做法有錯,但如果這種思維方式固化,形成刻板印象,認為“天才”的未來只能沿著人們的期待一步一步取得“成功”,那就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包容、多元的時代發展理念。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相對狹隘的成功觀會直接投射到兒童、青少年的教育上,容易營造出一種短視或急功近利的教育氛圍。

那種天才只能“成功”的價值觀投射到其他社會層面,還可能帶來更深、更廣的負面引導後果,比如那些著名高校畢業的學生,只能從事光鮮體面“高大上”的工作,甚至只能從事某些具體的高檔行業,否則就是“失敗”,就是“墜落”,“浪費人才”“讀書無用”。

每個個體都會擁有不同的人生際遇,每個人所擁有的“高光時刻”也不可能相同,不必拿固定的標準去作判斷。無論奧數天才,抑或其他的音樂神童、美術奇才,他們可能有相似的路,但也有很多個性化的東西,面臨著不同的環境,他們最終既可能按人們的期待在某一領域走得更遠,也可能主動或被動地轉向,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有其內在的原因,我們沒有必要非得按某種單一的標準去苛責。

要知道,當我們不再執著於某種固定標準的“成功”觀念時,社會氛圍就會愈加寬容、開放、多元化,人們的思想也會更加解放,也更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環境的改善。

評論|奧數天才當個普通教師就是“隕落”嗎?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瞭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