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文 | 江隐龙

在三国时代,马谡算不上是一个大人物,其事迹除了在诸葛亮南征时提出过“心战为上”、在诸葛亮北伐时丢过街亭,似乎无甚可讲之处。他的寿命也不算长,被诸葛亮挥泪斩杀时只有三十八岁。不过他一生的疑团却着实不少,一部《三国志》,对其结局居然有三种记叙,以至于他是不是真的因丢街亭而被诸葛亮“正法”都成了一个谜。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其实马谡身上的疑团,很早就出现了;只是这一段故事的主角不是马谡,而是刘备与诸葛亮:这一段故事正是三国时期争议极大的“白帝城托孤”。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白帝城托孤”事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就是说,刘备临终前将蜀汉的命运完全交给了诸葛亮,甚至同意诸葛亮在刘禅不足以辅佐的前提下自立为帝。这一段话到底是刘备真心之语还是试探,历来为史家所争议,以至于成为千古之谜;也因为这一段话名气实在太大,导致刘备的另一句遗言无形中被忽略了。另一句遗言是什么呢?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只有十四个字:“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本来就有识人之明,事后马谡丢街亭不堪大任也证明了刘备所言不假,所以这句话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的确,刘备对马谡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但问题在于,刘备在弥留之际为什么单单对诸葛亮提起了马谡,而不是赵云、魏延、马超等地位、功绩、影响力远远在马谡之上的重臣?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刘备入蜀时,马谡不过是一个从事。汉末的从事名目繁多,如别驾从事、治中从事、文学从事、劝学从事等,这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大官。之后马谡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虽然仕途上有所上升,但绝不至于重要到刘备在临终时要花时间单独嘱咐诸葛亮“不可大用”。《三国志》这一段记载,实在是太奇怪了。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对于刘备此举,后世史学颇有疑议。《三国志集解》中引朱璘云:“先主于永安病笃,始召孔明于成都,托孤之外,不闻品评一人,何于马谡谆谆邪?且孔明之事先主极其谨慎,平日无一事任意而行者,设果有是命,必详加审察,何至竟云“亮以为不然”?是可疑也。”因此,朱璘得出的答案是“惟此数语,若出于事后之附会,不可不辨”,也就是说刘备对马谡的评语是后人附会的,当初刘备不可能有精力去品评马谡,因为他太位卑言轻了。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朱璘的推理得到了朱邦衡的赞同,认为“当日托孤,事势危迫,宿将如子龙,时望如陈震、董和,不闻一及。马谡是时名位卑微,亦未显有过失,先主何以预为叮咛?朱氏之辨甚是”。二朱的推论也的确在理:都什么时候了,刘备哪还有心管一个小小的马谡?至于马谡受诸葛亮重用那是在刘备死后了,所以刘备的评语一定是后人做了“事后诸葛亮”,附会上去的。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细品这一段公案,二朱之论虽然有理,但还有疏漏之处,因为刘备对马谡的品评,是要与其托孤给诸葛亮相结合来看的。马谡当时虽然不见重用,但其被诸葛亮所器重却是事实。马谡临终前写信云“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可见诸葛亮与马谡虽然只差十岁,但已恩若父子,这一点刘备不可能不知。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用语极重,“君可自取”四个字等于将蜀汉的帝位都托付出去了。刘备想来是相信诸葛亮的忠诚的,但诸葛亮当时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其膝下又无子,所以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的继承人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人才是决定其子刘禅命运的关键人物。那诸葛亮的继承人最可能是谁呢?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当然是马谡。所以刘备在对诸葛亮说出“君可自取”之后,就不得不考虑诸葛亮接班人的问题了。刘备当然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人“自取”,诸葛亮诚可信任,但马谡呢?刘备如果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一定要说出来,尽可能避免诸葛亮百年之后真的令马谡为相。然而诸葛亮不以为然,终于还是将马谡视为接班人了,并且在北伐时努力令其积累军功,为日后主政打基础。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可惜,刘备看人实在太准,马谡也的确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书生。街亭之后,诸葛亮北伐希望落空,蜀汉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也幸好马谡在诸葛亮在时就已经酿成大过,如果诸葛亮指定马谡为接班人,马谡必然以北伐为已任,势必为成为另一个诸葛恪,将整个蜀汉断送。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谡失街亭只是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但却避免了诸葛亮酿成更大的错误。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最得意的门生,他的死对诸葛亮震动之大,可想而知。之后诸葛亮事必亲躬,与误信马谡是否有关呢?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唯有刘备那一条遗言,成了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

三国机密:为什么刘备托孤时不提赵云、魏延等重臣,单说马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