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自學《易經》,萬千法門不如這一法,來得乾脆直接,還更有效

自學《易經》,萬千法門不如這一法,來得乾脆直接,還更有效

要把易經學出點名堂來,難嗎?

理論上是不難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很多老外也能把易經解得像模像樣。

科斯娜·白特蘭,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和藝術家,土生土長的西班牙人。在中國,她就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易經心得,叫《畫說易經》。她直到大學的時候,其實都並不懂中文。但是,也正是在大學修哲學課的時候,她被易經所吸引。

但不懂中文怎麼學易經?藉助工具,逐字逐句的分析易經的比喻和象徵。然後,凡她所知道的跟易經有關的人、著作都找來研究。比如,西方有類似思想的著名哲學家的著作,萊布尼茨、斯賓諾沙等等;她還研究了中國的歷史、地理、藝術、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等等。

最後,用了20年的時間,她將自己對《易經》64卦的領悟畫成了油畫,最後集結成冊還出版了。在書中還加上了她個人潛心研究《易經》多年來的理解以及中英文註釋,內容詳盡,深入淺出,讀起來別致有趣。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老師還評價她說:白特蘭對易經的理解,比很多中國的學者還要深刻。

至於,白特蘭對易經的理解到底深到怎樣的程度,這裡不去評判和評價。只是想說明一點,就是如果一個老外,而且是在漢語零基礎的情況下,都可從易經中研究出點自己的心得的話,那麼作為一個天然具備漢語優勢和象形文化基因的中國人,相比之下,應該是容易得多的。

自學《易經》,萬千法門不如這一法,來得乾脆直接,還更有效

事實上,假如你真的想在易經的研究上搞出點名堂來,最重要的還真不是文憑、不是漢語文字功底、字據考證功底。只要一個東西,那就是“痴”。

你痴迷的程度,基本上會跟你所取得的成就成正相關。

有一個普通農民,就是一個極度痴迷易經的人。痴迷到什麼程度?他會隨身攜帶紙條。紙條上抄滿了易經斷語。然後,上山幹農活,在家挑水啥的,只要手裡能騰出個空兒來,他就會順手從口袋裡掏出紙條,邊幹活,邊背誦。先是四柱命理,後學六爻卦,再看風水地理……

當然,要熟悉易經,各類書籍是必不可少的了。所以,各種關於易經的書籍,只要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會買來看。所以,他到一個地方,書攤是首先之地,哪怕是到外地旅遊也是如此。

二十多年下來,他為了研究易經,藏書三千多冊,都在自家中設立了一個圖書館。因為各種書籍都看過了,辨別真假的功夫也出來了。以至於,他一看內容就知道哪些是亂寫亂編的,哪些是講的乾貨。

因為研究夠紮實、夠痴、夠專,本事自然也就顯現出來了。周圍鄰里邊也慢慢地找上門來請他利用易學原理勘測地理,指導房屋方位等。漸漸地,名聲也傳開了,一些企業家、生意人也找上門了。最後,在這些周邊力量的推動之下,他還成立了自己的易學研究會,做得風生水起。

這就是痴迷的力量。

自學《易經》,萬千法門不如這一法,來得乾脆直接,還更有效

事實上,綜觀中國歷史,大凡在易經上有所成者,基本都有這個特徵——極度痴迷於易經。孔子學《易》“韋編三絕”;朱熹學易,反覆研究反覆寫心得,而有三書《太極圖說通書解》;曾國藩論《易》而“溫《易經》中孚、小過、二卦、三更睡”。

至此,只想說明一點,學易,萬千法門,不如一“痴”來得乾脆、直接、簡單,最重要的是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