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組全球聯盟逼伊朗重新談判?美國伊核“B計劃”被批系白日夢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美國政府將公佈針對伊朗問題的“B計劃”。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21日報道,這一反擊伊朗的“B計劃”將由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於當地時間21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21日21時)發表。這是蓬佩奧出任國務卿後的首場重要外交政策演說,演說的地點選在了保守派政策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

另一方面,據伊朗國家通訊社(IRNA)援引伊朗政治事務副外長阿巴斯·阿拉奇(Abbas Araqchi)的消息報道稱,在伊朗的要求下,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委員會會議將於本週五舉行,美國將缺席這一會議。伊朗外交官稱,會議將圍繞伊核協議,伊朗期待看到歐洲人確認他們是否能夠履行協議所規定的義務。

退出協議的美國和留在協議內的各方看似在了兩條平行的道路上。

對伊朗也要極限施壓?

據CNN援引政府官員消息稱,新的“B計劃”是要組建一個全球聯盟,向伊朗施壓以脅迫後者重返談判桌,參與“新安全架構”談判。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安全架構來解決伊朗的整體威脅。”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布萊恩·胡克(Brian Hook)18日向媒體透露,除了伊朗核問題外,新的協議還將包括導彈、導彈擴散和導彈技術、伊朗對恐怖分子的支持,以及伊朗在敘利亞、也門等地的激進暴力活動等。

然而,批評者認為,在執意退出2015年簽署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也稱伊核協議)後,美國想要與伊朗達成一份更廣泛的協議無疑是場“白日夢”。

“一個更大、更好的協議就是個‘白日夢’。”前美國國務院官員、核不擴散專家羅伯特·艾因霍恩(Robert J. Einhorn)直言,“(美國)真正的目標應是通過極限施壓來削弱(伊朗)政權。”

但是,對伊朗“極限施壓”後的終極目標,美國政府似乎尚無一個明確的結論。

對於一些美國官員而言,通過“極限施壓”更迭伊朗政權並非不可言說的秘密。CNN稱,有記錄顯示,新晉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一年前向一個伊朗異議團體發表講話時就曾直言要推翻伊朗政府。

但新任國務卿對此的立場稍顯溫和,蓬佩奧認為,考慮政權更迭尚為時過早,應通過施壓促使伊朗忙於處理國內事務,從而從敘利亞、也門和其他熱點問題中收手。

“特朗普政府並沒有考慮清楚美國在敘利亞、黎巴嫩、也門,甚至對伊朗導彈計劃等問題上的立場和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特朗普只是想從原來的伊核協議中退出。”美國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主任大衛·波洛克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評論道。

歐洲的憤怒與嫌隙

除了美國自身尚不清晰的政策目標,歐洲盟友的態度也為美國“組建一個全球聯盟”的“B計劃”蒙上陰影。

在特朗普不顧法、德、英三國領導人的遊說而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尤其在美國政府宣佈將制裁繼續履行與伊朗企業合約的歐洲企業後,大西洋對岸的憤怒與嫌隙漸生。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在上週的一份聲明中猛烈抨擊了特朗普,並暗示歐洲不能再依賴其老盟友。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歐盟派出氣候行動與能源委員卡涅特(Arias Canete)赴德黑蘭為挽救伊核協議而做出努力。

“在德黑蘭與伊朗外長扎裡夫討論如何捍衛和全面實施伊核協議,致力於保護歐盟投資並推動歐盟與伊朗的貿易關係。”卡涅特在他的推特賬號上公佈了此行的目標。

卡涅特的德黑蘭之行顯得誠意十足。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在與扎裡夫會面後,卡涅特向媒體許下了歐盟的承諾:“我們的信息非常明確,這是一個有效的核協議。”

“他(扎裡夫)向我們要求必須有具體的解決方案來實施歐盟的承諾,這是我們完全認可的。”卡涅特補充道。

自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歐洲國家與伊朗的經貿往來大幅提升。去年,歐盟與伊朗的貿易總額超過200億歐元,其中大部分出口是機械和運輸產品,大部分進口產品是能源相關產品。

然而,面對美國政府的最新制裁警告,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油輪(Maersk Tankers)、德國保險商安聯集團(Allianz)和意大利鋼鐵製造商達涅利(Danieli)都已宣佈計劃停止或完全放棄在伊朗的業務。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也警告稱,除非獲得美國當局的豁免,否則它將退出耗資數十億美元的伊朗南帕爾斯氣田開發項目。

對此,歐盟委員會17日表示,將啟動一項禁止歐洲公司和法院遵守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法律。據半島電視臺報道稱,歐盟正在考慮在核查德黑蘭遵守伊核協議的基礎上,通過為後者提供新的信貸額度、加強能源合作、執行歐盟法律等方式,促進歐洲公司與伊朗的業務。

卡涅特補充稱,歐盟已提出一項建議,繞過美國金融體系,直接向伊朗央行以歐元計價支付伊朗石油。“歐盟會考慮這一點,”卡涅特說,歐盟需要迅速實現與伊朗的石油貿易。

但是,《華爾街日報》指出,上述措施將有助於在美國的投資與商業關係很少的中小型歐洲公司在伊朗開展業務,但對大型跨國企業的作用寥寥。

報道稱,歐洲國家躲避美國製裁的能力是有限的,且沒有經過檢驗。

伊朗:不會重新談判

“實際上,他們(歐洲)一直服從著華盛頓的決定。”伊朗《德黑蘭時報》主編穆罕默德·格雷德同樣表現出不安。

為此,伊朗外長扎裡夫向來訪的卡涅特敦促歐盟給予伊核協議更大支持。

“在目前情況下,歐盟的政治意願還不足以維持核協議,”扎裡夫說,“伊朗期待歐盟進一步加大在伊朗的投資。”

對於歐洲拉近與伊朗關係的努力,布萊恩·胡克顯得頗為樂觀,“我們非常同意歐洲人的觀點,遠超出我們的意見分歧。”胡克向媒體堅稱,人們誇大了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分歧。

不僅如此,布萊恩·胡克對於伊朗重返談判桌也非常樂觀。

“新的制裁措施將給伊朗帶來經濟壓力,正是經濟壓力在幾年前將伊朗帶向了談判桌。”布萊恩·胡克強調,伊朗人民對政權的不滿也將幫助美國政府說服德黑蘭再次回到談判桌上。

但伊朗方面對此尚無妥協的姿態。“我們不會考慮重新談判。”伊朗前駐黎巴嫩和敘利亞大使穆罕默德·雷扎·拉烏夫·謝伊巴尼告訴澎湃新聞,“我們當時(2015年)已經談判過了,各方都簽了字,也被安理會所承認,安理會還通過了相關的決議。如果重新談判的話,誰能站出來保證新的協議不會再次被推翻?誰能保證新的美國總統或者特朗普本人不會再次提出對協議不滿意?因此,我們不同意再次談判。”

過去兩年間,伊朗正藉助伊核協議重返全球市場。伊朗石油部長尚甘尼(Began Zanganeh)稱,伊朗正致力於將每天的石油產量從當前的380萬桶提高到420萬桶,並吸引了2000億美元的投資。而美國重啟制裁無疑將阻礙這一目標的達成。

“美國對伊朗的新制裁將放緩投資效果。但它不會阻止我們。”尚甘尼說。

然而,儘管表態強硬,伊朗政府也將不得不考慮國內的緊張局勢——去年底,以雞蛋價格上漲為由,伊朗爆發2009年以來最大規模抗議浪潮;過去數月,伊朗匯率產生巨大浮動,錢莊門口擠滿了兌換外幣而不得的民眾。

在制裁的陰影下,經濟問題將成為伊朗政府面臨的最大難題。

“伊朗內部的經濟困境,意味著該國正處在一個‘非常爆炸性的時刻’。”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伊朗裔學者蘇珊娜·馬洛尼(Suzanne Maloney)擔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