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用命拼出来的一级杀敌英雄: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123人

王克勤,1920年冬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王东店村(今安徽省颍上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7月,被抓去当壮丁,被迫在国民党30军79团8连当兵。

1945年10月,在平汉战役中被我军解放,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8旅52团1连1排机枪班当战士。1946年8月,兰封战斗中,王克勤打死敌4名机枪手,被誉为“机枪圣手”,荣立大功1次。9月,大杨湖战斗中任副班长,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迂回到敌人侧翼,用手榴弹炸毁敌2挺机枪,打死39个敌人,缴获2支步枪,荣立大功1次,战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班长。

1946年10月,定陶战役中,所在1营担负分割国民党整编第11师任务。6日,敌集中兵力向徐庄展开猛烈进攻,1营打得英勇顽强,机枪班打得十分出色。王克勤充分利用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在班里展开互助活动,调动全班挖了主工事、预备工事、射击工事和掩蔽工事。国民党进行炮火轰击时,炮弹在工事附近爆炸,他告诉战友不要乱动,炮弹一般不会往原地落,刚落过炮弹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大家团结互助,相互支援,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徐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敌人发射炮弹2500多发,王克勤班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伤敌人123个,全班无一伤亡。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3人被评为战斗英雄,王克勤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并被提升为排长。紧接着在鄄南围歼国民党军第119旅的任庄战斗中,王克勤因战功突出,再次荣立大功。

用命拼出来的一级杀敌英雄: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123人

经过思想教育和战争考验,王克勤深深懂得要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光凭少数人的努力不行,需要千百万穷苦兄弟团结奋斗。因而,他把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倾注在关心每一个战士的成长上。当时,随着我军节节胜利,战区迅速扩大,一大批翻身农民子弟进入部队。同时,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战士也一批接一批补充到革命队伍里来。王克勤忠于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和原则,在亲身实践中创造了思想、技术、体力(生活)“三大互助”,为全军带好新兵,改造解放战士,巩固内部团结,提高战斗力,作出了光辉榜样。

1946年11月以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普遍开展了以“三大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王克勤运动”。各部队根据王克勤班的经验,普遍建立了互助组。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并号召全军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王克勤的“三大互助”带兵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用命拼出来的一级杀敌英雄: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123人

1947年1月,第6纵队授予他“一级杀敌英雄”荣誉称号。6月,王克勤随团强渡黄河天险,长驱直入,向大别山挺进。突破黄河以后,部队马不停蹄经鄄城急下,直逼鲁南定陶县城,国民党军慌忙调来第153旅驻守定陶企图顽抗,以猛烈的炮火阻止我军前进。7月,部队首长召开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决定强行攻城,迅速拿下定陶,扫除前进障碍,并决定由王克勤所在连担负突击任务。这时,王克勤因中暑已经4天没好好吃东西,身体极度虚弱,但他一听到部队要突击攻城,就立即跑到连部,强烈要求带领全排担负突击任务,未果后又向营长报告,经过4次请命后,所在排最终担负突击攻城任务。

10日晚19时,向定陶守敌发起总攻。待炮火延伸后,王克勤冒着密集的枪弹,第一个冲过去,跳过封锁沟,冲到城墙下,率先爬上云梯。就在这时候,敌一颗枪榴弹射来,王克勤从云梯上摔了下来,腿部受了重伤,血流不止。他拒绝救护,并命令战士继续战斗,自己坐在地上紧盯着城墙上的情况,坚持指挥战斗。战至24时,城内敌人全部肃清。这时,王克勤因流血过多昏倒在战友怀里,后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用命拼出来的一级杀敌英雄: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123人

王克勤牺牲后,刘伯承、邓小平悼唁王克勤同志:“我们以极悲痛的心情悼唁本军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悼唁我们一切为人民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王克勤同志一年来建立了很多战功,树立起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为我全军所学习的新的进步的范例。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崇敬。为了永远纪念王克勤同志,决定王克勤所在的排永远保持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军学习王克勤同志,并为继续开展王克勤运动而奋斗,一直到歼灭全部进犯军。王克勤同志永垂不朽!”

用命拼出来的一级杀敌英雄: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123人

1947年7月1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命名王克勤生前所在排为“王克勤排”、该排机枪班为“王克勤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