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一)

在关中农村传统的农事当中,“光场”(把碾麦场收拾成型的过程就是——光场),可谓是丰收前的赞歌。

在机械化尚没有大规模推广前,田地里丰收的麦子就是凭借“碾麦场”里的碌碡翻来覆去的碾压来完成的。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一个质量好的碾麦场确实是老一辈农民们非常期望的尤物,平整光洁的碾麦场不仅仅是使得麦子里边鲜有土粒;更重要的是下雨过后没有遗留的小水坑、有利于雨过天晴迅速的晾晒麦子;因此,对于光场的重视程度老农民们是非常虔诚的。光场必须要有水的参与,而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每年的光场早早的就准备了,记得老辈人讲:“清明不光场,麦在土里扬!”记得生产队的社员们,在生产队长的指挥下,先用犁把碾麦场的土翻开;再用“耙”把土块耙碎;然后再由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套着牛拉的“耱”、依着地形地势小心翼翼的耱平;这些工作准备就绪,如同“万事俱备只待降雨”,几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有降雨,春雨稍微停止,青壮年劳力们就套着牲口,拉着青石光面的碌碡,跟在撒着麦秸的人后边,开始“卯”场,湿润松软的土地有薄薄一层麦秸的覆盖,光面的青石碌碡碾压过后,场面的光洁雏形不久便展现出来;生产队长便安排老年人手持旧扫帚轻轻地扫着场面上的麦秸;很快,一堆堆湿漉漉的麦秸就被妇女和我们这些小孩子抱出场外;除去极少的麦秸压进了土里边,少了麦秸的场面立即变得俊俏起来;生产队长就吩咐大家今天先干到这里,平坦宽敞的场面,让我们小孩子看的非常喜爱,可比学校的操场大多了,看着大人们离开碾麦场回家了,我们开心的在湿湿的碾麦场上翻跟头,玩游戏,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就这样由我们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一大早,生产队长就安排人用新买的扫帚来“漫”场,前一天没有扫掉的麦秸就这样被新扫帚“漫”了起来,看到大人们刚扫的一堆麦秸,我们就飞快的抱了起来,因为生产队长发话了:这些少量的麦秸谁抱了就归谁,带着雨露的潮湿,场面的麦秸大部分被来来回回的扫帚“漫”走了,生产队的“光场”就这样光好了,每天早上的“漫”场,直到麦子碾打、晾晒结束。

(二)

到了改革开放的生产责任制后,土地成了自己的,碾麦场也被大家种了大麦、油菜这些比小麦思春期短的农作物,大家在收割完后,租用拖拉机带着“旋耕机”翻土,劳动量减轻了许多,不下雨干哄哄的趟土四处飞扬,麦子即将收割而碾麦场还是这样,老农们生气的骂着年轻人不懂事,光场来不及了!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临吃中午饭的时候,村上大喇叭通知宝鸡峡的水渠来水了,大家赶紧去“泼”场!

到了自家的碾麦场地头,洗脸盆端水的孩子们、满头大汗均匀的“泼”场的大人们,丝毫看不出来大家是还没有吃中午饭的样子,大家从离水最远处往回泼,泼水溅起来的尘土与新鲜的泥腥味,让我们顿觉清新无比,满身的渠水夹着汗水让每个人都觉得开心。当我们泼场结束的时候,每个人才觉得该填饱肚子了。

到了黄昏时分,大家都从炕洞掏出来前一年的炕灰,均匀的撒在场面上,卸掉“旋耕机”的拖拉机拉着水泥筑的光面碌碡,在撒灰的场面上欢腾的跑着,泥腥味、灰腥味弥漫着整个天空,天黑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碾麦场也都平平整整的了,前半天还骂骂咧咧的老农们也没有了骂声了,快节奏的“光场”就这样持续了好些年。

(三)

新仟年过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横空出世,让新生代农民们不用重复“光场”的繁重、脏累的农活了,新疆2号收割后的纯净麦粒,让农村再也没有了碾麦场,“清明不光场,麦在土里扬!”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的农谚再也没有人谈起了,碾麦场,光场,等等的这些词汇只能从记忆当中搜寻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出现,让我们农民的重体力劳动减轻了许多许多,小麦黄了,一个电话就让干干净净的麦粒回家,新时代丰收的赞歌就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全面推广,我们农民重体力劳作也解放了。

通联: 陕西中达集团(彬县)火石咀煤矿洗煤厂


陕北故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感谢阅读,收藏、转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评论区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小编会认真看大家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让“陕北头条”更加完善、积极健康、正能量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