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米進軍白酒市場,對此你怎麼看?

翡翠俱樂部


前幾天小米董事長雷軍飛臨茅臺酒廠,對茅臺酒廠進行了參觀考察。很多人覺得肯定小米有後續動作了,想是不是有更便宜的茅臺酒喝,或者說走小米~茅臺的網絡電商路線,因為小米公司的確是走大眾化,物美價廉的路線。小米公司的確從手機入手開始,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的確是因為小米的介入,的確相比同品牌小米的東西的確是價格便宜也很實用。從小米的行業歷程來說,我們能用到物美價廉的智能手機,有小米的原因在裡面這不能否認。畢竟當年的諾基亞,三星動輒七八千一部手機的價格的確很貴,即使現在蘋果手機是在中國代工,價格也沒有便宜!



回到主題大家可能覺得雷軍訪問茅臺,可能會帶來更便宜的或者說對於茅臺酒降價有一定促進作用?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的。首先小米公司不是電商平臺,它並不是直接去銷售茅臺酒的渠道,所以指望小米成電商平臺得到便宜茅臺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茅臺酒本來就是供不應求的,這本來就是常態化的,而且茅臺已經在線上天貓超市,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穩定供貨了,線下有物美大賣場等商場還有各大專賣店。而近年來茅臺集團就是要把銷售慢慢的抓在自己手上,各種管控茅臺酒讓其處於一種平穩運行的狀態,不可能再去非電商平臺公司讓茅臺外放。 其實我覺得雷軍訪問茅臺酒廠應該說是一是取經,學習醬香型白酒的各種知識,也品鑑體會茅臺酒的滋味。二是有備而來想以茅臺酒為標杆,搞一款醬香酒或者是挖掘茅臺酒或者醬香酒的品牌價值。

其實關於小米公司對白酒的傳聞挺多的,聽說小米也出了款白酒叫谷小酒濃香型白酒,還有就是小米注資某茅臺鎮白酒企業準備搞自己的醬香型白酒,不過傳聞最可信的應該是茅臺集團保健酒公司為小米打造了款茅源醬香型53度白酒,聽說在網上眾籌了不少資金了…………雷軍這操作果然會玩啊! 當然了這種屬於貼牌定製酒而已,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明智選擇,其實就是和普通定製酒貼牌是一回事,只不過這個對象是小米和茅臺集團,當然這是目前來說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白酒的模式。不過我個人不太看好這個事,娃哈哈進軍醬香型白酒也是鎩羽而歸了。本來醬香型白酒是非常需要時間適應的,只是為了搞個品牌包裝的醬香酒的話,也是和前面的是一樣的結局。 你怎麼看待雷軍訪問茅臺酒廠的後續?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已逝情殤


小米進軍白酒市場,是廣大酒民們的希望。理由有三:

⒈小米產品的“貨真價實”特性,正是白酒市場的痛點。人們急需白酒也像小米一樣,真的糧食酒,真實的價格。20元的釀造成本賣30元就得了,別昧心賣到幾百上千了。也別盡搞假的,酒精兌水當好酒賣。

⒉小米的互聯網技術,有著結束白酒江湖亂象、導引白酒市場迴歸正常、一統江湖的能力。當前白酒市場已經到了瘋狂的邊緣,每個酒民深受其亂。為了一口小酒,被折騰的心煩意亂。

⒊小米進入白酒市場,必定的要秉持白酒文化傳統,做真酒,口糧酒,固態法做的酒。還原白酒的本來面目,也還原酒精酒的本來面目。

在小米進入白酒市場之前,已有大嘎強勢進入,華潤51.6億購買山西汾酒11.45%股權,走的是名酒路線。傳言的小米“谷小酒”上網亮相,走的是平民路線。不管怎麼樣,這現象給白酒市場帶來了希望,讓酒民們有了盼頭,終於要喝到想喝的酒了。
這才是做市場的意義和目的,相信小米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普濟



品涵


謝邀!

在大眾的眼中與認知中,小米只是一家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靠著小米手機在中國手機市場,那攪得是「亂七八糟」,以其低價、高價值而著稱。

然而,最近有同學爆料道:小米要進軍白酒行業,上線了雪蕎·小蕎酒,短短時間就成為了一款熱銷品。相信很多同學聽到這個消息,都是一臉懵逼。什麼,小米賣白酒?然而等許多人去查詢真相的時候,還真的是被雷到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小米這樣一家數碼科技公司,開始賣白酒了?

如果我們深挖這件事兒,其實就很好理解了。

不錯,小米是靠著小米手機起家,也靠著小米手機積累了超多的用戶群,雖然國內經常聽到有人嘲諷小米手機:屌絲機。但正因為是「屌絲機」,也凸顯了小米手機的便宜以及用戶多。既然用戶這麼多了,流量自然也就巨大了,如果不用這部分流量那就對不起自己的用戶了。

所以,「小米生態」就出現了大眾眼中,我們也就發現了小米除了手機之外,跟數碼產品沾邊都有了,什麼電視、路由器、移動電源、平衡車都有了。也就在國人的眼皮底下,小米生態就被建立起來了。其實,在這些生態鏈中的產品,基本不是小米本家參與的,多是投資與控股的關係,也相當於小米自家人。

在整個世界中,小米生態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還剩下一大部分優質的第三方產品,自然小米就著手建立了屬於第三方優質產品的平臺,也就是我們的本篇文章的主人翁「雪蕎·小蕎酒」所在的平臺:有品。

所以,整個事件也就是小米生態鏈下的第三方優質商家的產品,賣酒這事兒很大可能是一種營銷,至於這商家與小米有直接關係嗎?目前,吉普還沒有找到。

至於小米自家有沒有酒呢?當然有啦,只是沒拿出來賣而已。


我的保險人生abc


小米進軍白酒市場的結局一定和史玉柱的黃金酒的結局一樣!還有一個不提名了:做市場真的是高手:不過酒質不好:早晚一定會敗下陣來!

不管是誰?想在白酒行業中突然進來跨界打劫想異軍突起都是徒勞的!因為白酒行業是有文化傳承的,必須要有時間積澱檢驗的。

白酒行業不接受高科技的短平快!白酒行業不論你打多少錢廣告最後都沒有用!

想進入白酒行業的人太多了!因為白酒附加值太高!

想做白酒最好的辦法就是慢慢來:以自己的酒廠為中心:每年劃半徑逐漸增加半徑長度,一點兒一點兒讓知道你的酒民喜歡、熱愛你的白酒!前提是你的白酒質量一定是絕對高粱大麴子優級白酒還必須要在酒罐中貯存10年以上的!白酒貯存時間長而產生的香味是你用什麼香精都調製不出來的味道!沁人心扉、妙不可言!

總而言之白酒行業沒有時間和文化積澱:想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做市場的人才優勢,都沒有下笨功夫通過時間積澱一點兒一點兒的磨練來的實惠。



千里馬250251229


喜的是:小米白酒一旦做好,一定是個“王炸”級的項目:

  1. 小米的品牌調性與白酒天然吻合,與小米芯片的硬拗相比,小米白酒更易於為消費者喜聞樂見,平民化的品牌名稱更接地氣,在營銷上不需要做過多的傳播就可以進入消費者的心智。

  2. 目前白酒行業普遍產能過剩,營銷模式老化,行業景氣度偏低。小米自帶互聯網基因,小米進入白酒行業有助於為中國白酒行業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將成為中國白酒業的一股“清流”,並有助於促進白酒行業轉型升級,帶動行業景氣度回升。

  3. 白酒屬於快消品,民間消費基礎厚實,品牌溢價空間大。小米若能在中國白酒市場站穩腳跟,不僅在銷售額和利潤方面全面趕超格力應不在話下,與董明珠的“十億賭約”應可穩贏;而且,可利用小米的品牌效應可輕鬆收割白酒消費中最大的民間消費市場,並在整合目前市場上數量眾多、銷量停滯不前的中小白酒品牌時可“傳檄而定”。

憂的是:縱觀國內外,很少有企業在多元化方面是成功的,陷進多元化“泥潭”的倒不少。

  1. 小米品牌雖然與白酒的調性高度吻合,但與手機等電子行業相比,畢竟跨度太大。小米過度的、盲目的多元化會稀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拖累核心主業的發展,使企業陷入盲目多元化發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2012年以後,許多優秀的民營企業之所以會陷入困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許多民營企業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後,過於迷信自己的能力,紛紛進行多元化的投資佈局,結果經濟降速後,不僅新投資的業務遲遲沒有起色,原來的傳統核心主業也元氣大傷,自此一蹶不振。

  2. 小米進入白酒領域,與手機等電子領域相比,需要的人才結構不一樣,市場操作的手法也有較大的差別,這些都要在前期交學費、走彎路。但如果小米白酒不能“一炮而紅”,在營銷及品牌策略上出現較大偏差,以消費者記憶只有七秒的“尿性”,小米白酒將會很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變得寂寂無名。

  3. 小米進入白酒領域是深思熟慮的戰略思考的結果,還是僅僅因為看到了白酒行業巨大的抄底機會而進入,如果是後者,則要三思而後行;如果是前者,則需要有長達十年的戰略佈局的思想準備,如果秉持短線思維,不僅會對行業產生破壞作用,而且對小米自身來說,“餡餅”也會變“陷阱”。



部落酋長劉飛洲


小米進軍白酒市場,對此你怎麼看?


請問雷總,還有什麼不想做的嗎?一說生態,就沒邊界了,有互聯網優勢也不等於什麼行業都能做,企業都是有基因的,你是什麼就是什麼,其他的跨界,最多是投資佈局,不在經營範圍之內;尤其是這種純粹不沾邊的行業。BAT前幾年在自己的價值鏈的佈局自己不擅長的產業,也都是寥寥收場;


比如騰訊拍拍進入電商對標淘寶,網易的易信撕逼微信,騰訊搜搜VS百度,百度外賣VS餓了麼等等,看似都是沒有進入門檻,用戶、流量、技術、資金一個都不差,但是結果確都敗的很明顯。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你的基因決定了你在消費者心中的屬性;用戶就會想,你一個搞科技的,能搞好白酒嗎?就如郭德綱所說的,你天天去看病,不代表你有一天能成為醫生。

小米進軍白酒行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是他最大的障礙:

1、企業本身具備的行業屬性太過明顯,無法讓消費者產生信任。

2、小米的渠道主要是線上和線下小米生態店,這和白酒的銷售場景完全是兩碼事,目前小米生態旗下的,主要還是以電器和科技產品為主,在同一場景下,白酒則截然不同;

3、小米進入白酒行業將讓白酒行業原先的態勢產生鉅變,由原先的亂戰,變成了傳統白酒統一戰線和互聯網生態白酒對標;矛盾的轉變讓小米在白酒行業成為眾矢之的,寸步難行;

4、高端市場非專業公司是很難進入,小米能選擇的就是中低端,中低端的消費者基本都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這類型的消費者對手機或科技產品可能沒那麼懂,屬於高性價比為主要購買誘因,而對於白酒都是認知比較深的,情感關聯較重很難被輕易打破。

因此我認為小米進軍白酒也是戰略投資,不可能作為重要產業來發力;小米生態的構建目前是基於品牌與科技壁壘的雙重驅動,如果要進去其他行業,那麼這兩個優勢則都發揮不出來,得不償失。

最後,在自己的行業裡好好的做大哥多好,幹嘛非要到別人的地盤上做個弟弟,如果非要進入,那就要建議把廣告語改一改把“為發燒友而生”改為“為發燒而生”這樣你可在高度烈酒打出一片天地。


策略顧問楊濤


我會站在產業鏈的角度來表達看法:不論小米是否進軍白酒市場,是對其他企業家的一種強烈提醒,不在時代中前進,你可能就會在安逸圈中被淘汰。

這個時代早已不是某個個體或者同行業的競爭,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

銀聯萬萬沒想到與他競爭的是支付寶,

酒店萬萬沒想到被民宿民居逼著轉型,

出租車萬沒想到被滴滴網約車搶生意,

如果雷軍進軍白酒市場,

酒業可能萬萬沒有想到與他競爭的會是小米手機。

如果你做早餐店,在未來打敗你的,會是同行業的早餐店嗎?我想不是的。

打敗你的可能是,健身房、麻將館、網吧等跨行業的產業。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

你來我這消費,我送你早餐。你在我這是會員,我送你早餐。這會是什麼概念?

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做早餐的,被做麻將館的打敗了。

不升級轉型,那終將在時代中慢慢消失。

站在產業鏈的角度來講:小米目前有許多核心產品,如MIUI系統、小米手機最初的火爆就離不開口碑營銷。這些肯定也是可以複製到白酒行業,就如前段時間瘋起的江小白,花式營銷,佔領了很多年輕人的心智模式。除此之外,小米的資金鍊、現金流和渠道是非常充裕的,如果進軍白酒行業,那必定也會捲起一場腥風血雨。如果進軍,也必定在生態鏈總獲得一份巨大的羹。


連鎖運營大亨


雷軍說:我不想賣酒!可是、米粉要喝,你說怎麼辦?


小米進軍白酒?我不確定。如果是真的話,我看好,但原因和所謂的品牌調性沒一毛錢關係,只跟小米年青的發燒友需要一壺酒來洩憤有關。

前一陣子,作為一名屌絲創業者、寫了一篇正襟危坐、一臉端莊的作品——《企業增長戰略漫談》,核心思想就是:不要總抱著競爭戰略(差異化|成本領先,尤其是什麼聚焦戰略)的狹隘眼光左顧右盼,再強調一遍,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策略(我一直不認為聚焦算什麼戰略,它只是你初始階段資源有限被迫選擇的做事態度而已,記住:而已),它的功能的確有限。我經常說的話就是:時代變了,你還要固步自封多久?


但企業增長戰略(或成長戰略)則完全不同,是真正的企業高層應該而且必須乾的事。具體包括:集中化、一體化及多元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瞭解一下)。

言及至此、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在行業週期進入成熟後期時,你沒得選、你必須多元化(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那現在有的公司玩聚焦的不是好好的嗎?我想說的是它的歷史沉澱比較豐厚、它所處的行業還沒有進入我說的成熟後期,不信、咱坐看歷史風雲500年?印證一下!)

現在是什麼時代?畢恭畢敬看用戶臉色時代。你生產什麼、怎麼來賣、定價多少、甚至利潤多少?在用戶潛移默化的意識中已有了定數。劃一個圈,圈定你的用戶,和用戶互動,粘性夠了,想賣啥賣啥!不過、你要真誠,怱悠用戶——一定會讓你死的很難看,而且很快。

迴歸正題,基於以上邏輯,小米基於超高的認知度、龐大的粉絲量、富有韌性的生態鏈,給狂熱的發燒友再灌一壺老酒——又有何問題?

——END——


拼命三狼的創業腦洞


這主要源於“江小白”的成功。

“江小白”的成功至少說明了以下幾個方面:

1、白酒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不高,至少遠沒有那些“老名牌”們想的那麼高。看看周圍喝酒的人就知道了,幾年來換了多少個品牌,還有酒桌上的隨機性。

2、傳統品牌在人群市場定位上,大都定位在了四、五十歲及以上,而忽略了年輕人這支生力軍,至少從產品宣傳上看是這樣的,這給“江小白”只主打年輕人市場留出了巨大機會。同時,也覺醒了一些有識之士,本屆糖酒會就已現端倪,開始出現了新的定位的切分市場,並初獲成功。

3、市場巨大,但地方割據嚴重,非常混亂。國內註冊酒廠有上萬家,品牌琳琅滿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小銷售半徑的強勢品牌,但大多采用夜總會式的營銷思路,子品牌一批換一批,嘗試性迎合消費者。

4、只要品控管理嚴、市場營銷強,新來者在任何時候都能成功切出一大塊市場來,市場壁壘沒有想像的那麼堅實。尤其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許多過去“神秘”的東西也都被逐漸揭去了面紗。法國“灰雁伏特加”更是鮮明的案例:如同白酒一樣,在有幾百年歷史的伏特加酒領域,傳統伏特加酒生產國內品牌林立,上百年的強勢品牌也很多,但“灰雁伏特加”卻在非傳統伏特加國的法國,只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在全球伏特加酒市場佔有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並一躍成為一線品牌。其他領域類似的例子也舉不勝舉。

…………

因此,作為品控管理和市場營銷都較強的企業,進入白酒領域,“小米”來的正是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