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陵川縣馬圪當鄉雙底村地處陵川縣城東南50公里處,馬圪當大峽谷(俗稱黑毛溝大峽谷)雙底村有最具代表性、最富吸引力但又完全處於原始自然狀態的景觀。雙底村95戶,有348口人,其中勞動力192人,耕地面積335畝。現在的雙底村幾乎不種糧食了,因為它靠著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這兩個景點,發展起了旅遊接待,農家住宿,避暑觀光,餐飲特產等等。現在的雙底村家家都是好幾層的樓房,寬敞明亮,每家都能接待幾十人的吃住。每年夏季來此避暑觀光的熙熙攘攘,很是熱鬧。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紅豆杉大峽谷就從村口下面河谷處進入

峽谷谷長約32公里,谷體深幽奇險,在20公里的谷段內拐了25道彎。走進這條大峽谷,就感到了一股不同的氣勢,它絕不同於普通的峽谷,自然風光秀麗,原始氣息濃郁,湖光山色倒映,河道兩側絕壁如削、怪石崢嶸、造型奇特;河床底部三步一泉,五步一溪,十步一潭,清泉流淌,噴珠濺玉,時而急湍而下,時而微流細浪,時而平靜如湖。驢友至此猶如墜入世外桃源,給人以"長恨嚴冬無覓處,不覺轉入此間來"的詩情畫意。峽谷氣候暖溫溼潤,兩側生長著數萬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樹,紅豆杉樹的枝、葉、根、莖、果均可提取抗癌藥物紫杉醇,每公斤紫杉醇價值500多萬美元。同時,紅豆杉大峽谷內的地質遺蹟自然景觀豐富多彩,主要有:地質構造形跡,溶蝕沖蝕河谷階地剖面,寒武系和奧陶系沉積形成的地質遺蹟自然景觀和古生物化石等。紅豆杉樹具有6500多萬年的生長曆史,為第三紀遺存世界珍惜植物,世稱"活化石"。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小壺口瀑布,是不是很像??!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小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峽谷內水質清澈,平緩。休閒娛樂,老少皆宜。

白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是古代的官道,太行山是直上直下幾百米的懸崖,為了登上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山頂,在這裡修建了“七十二道拐”。由於道路陡峭,白徑只能走人和馬,不能行車,就是皇帝打這兒過,他也坐不成車。1972年修好黑毛溝公路以前白徑古道七十二拐一直是這一帶去山西的唯一道路,有了公路以後才把它廢棄了。但它卻成了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保留路線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雙底村的白經古道入口~晉門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進去之後就是這種小路,呈之字形,蜿蜒向上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鮮花盛開,風景秀麗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山腰的涼亭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陽光燦爛,流光溢彩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太行明珠~雙底村,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

從白經古道出來,又回到了黑毛溝公路上,順公路走四公里就回到雙底村了。

從鄭州去雙底村玩適合兩天以上,第一天鄭州出發到雙底村就快中午了,安排好住宿,吃午飯。少時休息後可以先去紅豆杉大峽谷,玩水乘涼。晚上可以在村裡喝酒聊天,唱歌開心。第二天一早,趁著還不太熱,就去爬七十二拐,中午之前就可以回到村裡。當然你也可以多住幾天,慢慢欣賞周圍的景色!........ 再說明一下,紅豆杉大峽谷和白經古道都是要門票的,好像是20元。但是你只要住雙底村農家,農家給你開個條子,就可以免門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