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由“兰州料理”说开去……

看题目,你可能有些疑惑,“兰州料理”?什么鬼?别误会,我只是借用郭德纲相声的说法,因为实在不知道把在兰州以外开的面馆,是叫“兰州牛肉面”好呢?还是叫“兰州拉面”好?

你可能留意了,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那些挂着“兰州某面”的面馆,肯定不到一成是“兰州牛肉面”,其余都是“兰州拉面”,就餐人数“牛肉面”更远远不到一成。而经营“兰州拉面”的人基本都来自青海省化隆县(现在扩展到周边县),按说,化隆人一没拉面技术,二没拉面传统和品牌,怎么就从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星星之火发展到席卷全国呢?细想化隆人和兰州业者唯一相同的都是回民,饭馆都是清真,当然,现在也出现了非青海人开的,不挂清真招牌的“兰州拉面”。化隆人之所以走出去干拉面是贫穷所迫,拉面只是突破点,成功了,产生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的人走出去,开面馆。最后20万化隆人,有7万人开面馆。化隆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首先要让所在地人吃得起,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吃的惯!全国兰州拉面都是一个味?不!南北不同,东西有别。在生存压力下,再加上回民做生意的天赋,他们成功了。

由“兰州料理”说开去……

相反,最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有传承,有技术,虽然大部分也是私营机制,全部回民,但在兰州混的滋润,钱也挣的舒服,已与国营无异,到兰州以外开的分店,一味坚持正宗标准,不与当地人习惯口味相结合,定位不清晰,结果大多铩羽而归,上演了现代版的李逵大战李鬼,所不同的是,这次”李逵”败于”李鬼”,形成了‘’兰州牛肉面”出不了兰州,“兰州拉面”包围兰州的局面。

由“兰州料理”说开去……

国内餐饮业类似例子比比皆是。沙县小吃各地口味,品种绝不相同。杭州小龙包,不但在杭州地位一般,各地包子的口味,杭州人也未必吃的惯。重庆人吃着各地的“重庆小面“大多会摇头。连方便面,各地配料也不近相同,西北,西南大多偏辣,宁夏,新疆还有清真方便面

国外餐饮也是如此。大家都吐槽的国外中餐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到过华盛顿离白宫,国会山不远的一个有名的中餐馆,店内挂着美国国会领袖,副总统,部长,大明星来就餐的照片,生意兴隆,价格不菲,让你结账时给20%的小费都自愧嫌少,但口味实在不敢恭维,虽然大堂领班,服务员(都有些岁数了)操着粤语口音,可是菜品明显不是粤菜,更不是别的什么菜系,可客人照样吃的津津有味,兴高采烈(80%是洋人),门外还有等座。难道老板不会经营正宗中餐,找不到好厨子?不!你太小瞧中国人的智商了!在加拿大,中餐也是这个路数,口味大同小异,中国人来了上筷子,洋人来了上刀叉,你不说,就是一人一个冰水,说了就有茶。中餐之所以这么经营,就是客人大部分是洋人,你让他们吃好饭,你自己才有饭吃!难怪我在加拿大上学的儿子,老是嚷嚷假期回国,两大目的之一就是为吃(二是见同学),为了吃我们不在意的正宗中餐。

由“兰州料理”说开去……

再说个国外和“兰州料理”境遇相同的餐饮秘密。你知道吗?国外大部分“日本料理”的老板是中国人,道理相同,中国人深知口味与当地人相结合的重要性,更了解价格不能让人望而却步,最后形成了只剩个别曲高和寡的正宗日餐(日本工匠精神),其余中式日餐遍地开花的局面。

正宗和推广是矛盾的吗?请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