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我的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二多岁了。十多年前,就离开山区农村到城里面居住生活。我的几个兄弟姊妹都参加工作,生活居住在城里。由于在经济上都不是很宽裕,母亲没有固定跟谁一起长住,跟大哥,大姐住过,跟二姐也住过,跟我也住过,目前一个人住在我的一套小房子里面,跟大哥离得近,大哥常常去看她,帮买菜做饭等,跟我两三天通一下电话,告个平安。按理说,她这个晚年也还过得去,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在她的内心,自从离开那个拉扯我们长大的那个山村的家之后,不论住在那里,在她的内心再也没有了家的感觉,常常念叨要回到那个山村老家,虽然那里就只有几间十多年都没人居住过的土房子了。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我能深切理解母亲内心的感受,自从离开那个生我们养我们长大的那个山村的家之后,其实母亲都是一直在漂泊。虽然跟儿女们一起居住生活,但是她知道那不是她的家,只是一个生活吃饭休息的地方,是别人的家。回到农村没有可能了,刚好我在城里有一套小房子空着,就把母亲搬过去,告诉她这里就是你的家,你愿意就一个人住下去,一直住下去,直到终老。这样的安排,母亲才稍稍觉得安稳了一些。期间,大姐叫她回去跟她们住,去了一段时间,就想回我的小房子,我知道她是把那里当成她的家了。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家是心灵的归宿。一些人可能觉得这是矫情的话,其实是真理。从农村出来,经过各种努力,最后在城里面工作生活,成家立业,甚至户口子女上学等这些社会因素都融入城市之后,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的回答仍然是你的老家。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正是有了人口的迁移,才促成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但是心灵要有个归宿才行。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曾几何时,房地产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主导,多少人集几代积蓄,透支未来就是为了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成了商品,成了投资品,成了保值增值的硬通货之后,虽然它主要的功能是居住,但是它再也无法承载家的所有含义。今天这个房子是你的,你的一家在里面居住,但是你会想着,假如能买个好价钱我还是会出手的,再去换一个更好更大的房子,或者您的工作换了,公司搬地方了,你的家也需要迁移了,再者可能你的生意失败了,房子供不起了,或者被拍卖了,你的家就没有了。迁徙流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力能够转化为商品的前提。

作为七零,八零后的这一代人,出生在农村,至少在情感上还有个老家的概念,别人问你,你是哪里哪里人,你还回答的出来,但是作为九零,零零后的这代人,他们在城市里出生长大求学,他们有老家吗?他们也许只能说我爸爸是哪里人,我妈妈是哪里人,我在哪里出生,只能这样告诉别人。他们在一个城市里面长大,去另外一个城市里面工作生活,接着再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他们能说我的老家在北京,上海,广州吗?当然祖辈父辈一直都居住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居民的后代是可以这样说的,他们有自己的街坊邻居,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圈,但是居住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面,你连你对面居住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能成为家吗? 家要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有自己的亲戚好友,承载了你的经历梦想,让你的心灵留在这里的一个地方。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一个万余人业主的小区,业主无法当家做主,全由聘请的仆人物业说了算,这里面除了社会的一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业主并没有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而是临时居住工作生活的地方,你敢说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你不会卖掉这里房子而离开吗?这就是业主再多,也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精力,承担压力和风险去组建业主委员会的深层原因。这里不是我的家,是大多数业主内心的潜意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

城市注定不是你的家,即使你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屋子,村子,可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将是高楼大厦,你根本不知道这高楼大厦是谁的。当下的社会,在农村也是一样,你的房子随时都会被一些人,一些利益以某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规划掉,让你搬走。国家说,有国才有家,无人敢说是错误的,是啊,没有国,哪有家。家必须是一个长久稳定的地方,人必须居住地球上,地球被一个个的国家管辖,在目前的中国,没有一个人拥有一寸土地,都是国家的,所谓集体的,70年的产权让你无法淡定地说这里是我的家,70年的产权不够一代人的寿命,长寿的人会活过一百岁,无法延续一代人寿命的地方是无法称为家的,我想家是一个至少要承载祖父儿孙四代人的生活的地方。70年不是建筑的寿命,高质量建筑的寿命可延续几百年,这也许就是一个偶然,正如某人说某个地方五十年不变一样。制度遇到了天花板,无人敢捅破,所以注定了你我都不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年代,我们真的是无“家”可“归”!

既然这样,那你就努力去赚钱吧,有了钱哪里都会有家。心在那里,家就在那里,不要再去追寻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时间会改变一切,也许你的儿子孙子辈上,制度的天花板被打破,他们就会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家。

回到文章的开头,其实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除了生活的艰辛外,我母亲她们这一代人至少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己耕种,自己收获,没人去给你强行拆迁,至少在精神上是没有焦虑感的,唯一的是物质的贫乏。她们其实是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的,而我们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作者留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