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湖北省1个县级市,建县超2200年,市名来自刘备

宜都市,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北接宜昌市,西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南连松滋市,东界枝江市。

湖北省1个县级市,建县超2200年,市名来自刘备

宜都县境,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朝属南郡辖境,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夷道县(治今宜都市陆城街道),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郡治夷道县,“宜都”之名始于此。此后,历孙吴、两晋、刘宋、南齐、南梁,今县境仍为宜都郡夷道县。

南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夷道县遂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南陈;天嘉元年(560年),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湖北省1个县级市,建县超2200年,市名来自刘备

隋朝开皇七年(587年),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江北夷道县仍名夷道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宜昌县复名宜都县;贞观八年(634年)夷道县并入宜都县。此后,历唐、宋、元、明、清,宜都县先后隶属于峡州郡、夷陵郡、峡州路、夷陵州、荆州府。

建国后,宜都县先后隶属于宜昌专区、宜都工业区、宜昌专区、宜昌地区,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

1987年11月30日,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

湖北省1个县级市,建县超2200年,市名来自刘备

宜都市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8个镇、1个乡,2016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91864人、常住人口39.07万人,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

宜都市历史名人:王永彬(清朝学者)、杨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贺炳炎(开国上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