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一年豪赚150亿,农民出身的他,用40年逆袭打造出千亿钢铁帝国

一年豪赚150亿,农民出身的他,用40年逆袭打造出千亿钢铁帝国

对于外界来说,沈文荣低调而神秘。已经年过七旬,仍然操着一口难懂的苏南话,他是当今中国最大也最重要的商人之一,但却也是最让人陌生的商人。

作为中国最大民营钢企沙钢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业界素有“钢铁沙皇”之称。

沈文荣1946年2月出生在苏南张家港市(原沙洲县)的一个小村庄联兴村。沙洲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围沙成陆,偏僻贫穷,交通闭塞,沿江农民以种棉为主业,经济落后。他家里只有三间茅草房,父亲英年早逝,兄弟姊妹6人和母亲相依为命。

沈文荣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在初中辍学回家务农,因肯出力,做事又一丝不苟,从生产队记分员当上副队长,后来还到公社轧花厂的技工学校半工半读。1968年,中专毕业后的沈文荣,进入沙洲县锦丰轧花厂当钳工。

轧花厂是一个季节性的棉花加工厂,有职工170多名,归属县供销社,因工人一年半闲,后来发展了造纸、油毡和人造板副业,都很成功。沈文荣在厂各方面表现突出,很快成为老厂长张耀生的培养对象和左膀右臂。

在70年代,钢材是中国最紧俏的物资,那时轧花厂办的纸厂和油毡厂,由于没有钢材,只能用木头、水泥做架子,连螺丝钉都难找。沈文荣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只要有了钢,什么都好办。

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县里与轧花厂商量自办小钢厂,于是1974年轧花厂集资筹建了一个轧钢车间,沈文荣为筹建小组负责人之一,并带领23名青工到附近钢厂学习轧钢技术,沈文荣回忆当初的艰难处境时说:“我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用什么。”

当年在沙钢周围几百公里之内,就有宝钢、苏钢、锡钢、南钢、马钢等一大批“老大哥”,一个集体性质的小钢厂要想争一碗饭何其之难。

刚初出茅庐的沈文荣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收缩产品线,他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于是,窗框钢首先成为沙钢20世纪80年代的拳头产品。窗框钢很快就以质优价廉货源充足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沙钢也由此声名在外。

一年豪赚150亿,农民出身的他,用40年逆袭打造出千亿钢铁帝国

1988年底,当沙钢积累了1亿多元资金时,沈文荣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购买了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 生产螺纹钢,这一项目在1992年投产后不久,中国就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潮,3亿元投资不到3年就全部收回。

沙钢从创立到今天,仅仅专注于钢铁这一个行业,但却把这个出生、成长在小镇的民营钢铁企业做进了世界500强。翻开2017年的日历,沙钢集团收获颇丰。2017年1月~11月份,沙钢利润总额达151亿元,同比增长230%;吨钢利润水平居国内特大型钢企第一位。

在前沿技术和优化生产线上大手笔的沙钢,在成本控制上可以说是行业里最严厉的。沙钢厂区没有一名专职的清洁员,由各区域的工人划分打扫。集团的领导层占沙钢集团总人数不到10%。“我不赚钱,国内就没有人能够赚钱”,沈文荣说。

一年豪赚150亿,农民出身的他,用40年逆袭打造出千亿钢铁帝国

目前沙钢集团拥有总资产1700多亿元,职工4万余名。主导产品为宽厚板、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高速线材、大盘卷线材、带肋钢筋、特钢大棒材,产品已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中,沙钢则以3300万吨的粗钢产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也是唯一进入世界钢铁10强的中国民企。

多年来他每天都能坚持工作至少10个小时,而且不觉得累,摆弄钢铁是他最大的兴趣。沈文荣曾说:“我们实际上是最大的打工者,不要觉得做了老板了就不得了,不要觉得做了老板就是享受,老板只不过是比别人多做一点,多思考一点。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企业领导的想法,不想着轻轻松松做老板,而是准备吃苦。”做老板必须要有打工的心态,这个老板才能做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