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8款的長安cs75還會出現機油增多問題嗎?還會用缸內直噴發動機嗎?

狐狸US


18款的長安CS75機油增多是因為使用了新的缸內直噴技術的發動機,目的一定是好的,為了提升動力節約油耗,在參數上也確實有追趕合資車的趨勢,馬力達到了170,扭矩達到了230,達到主流合資發動機的水平。


可能是廠家急於搶佔市場沒有經過過多的測試就把這款發動機投入了市場上,導致了在長期低溫狀態下和短距離形式機油增多的狀況。

廠家已經對這部分

CS75進行了召回,解決方案是通過刷ECU來解決,和本田CRV解決方法一樣,這讓大多數人還是寒心的,但是隻要能解決就好。

雖然出現了機油增多事件,但是長安還是會繼續使用缸內直噴技術的發動機,因為目前的缸內直噴技術是主流,大多數車企都在使用這個技術,像大眾、本田等。國產的哈弗新發動機也是有聲有色,參數比合資的直噴發動機還高,所以長安是絕對不會放棄的,而且還會繼續加大投入,只是會更加謹慎了。
本身中國的車企在核心技術上就落後於外國車企,因為一個錯誤而不敢使用先進的技術,不敢開發新技術那國產車企這輩子都不會超越外國車企了,雖然有問題,但只要及時拿出誠意解決,對得起消費者兜裡的銀子,我們就接受它。


王老師說車




提高機油級別到召回25萬輛16款和17款長安CS75進行ECU升級和冷卻系統改善,長安在積極應對這次發動機油增多事件。但這可能於事無補,治標不治本。我們先來看看這款


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結合鈴木和東安三菱優勢逆向開發而來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70,峰值扭矩230,參數和國際一線發動機相比毫不遜色。
看著非常優秀的發動機偏偏就出了機油門,現在廠家除了軟件升級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對於剛剛買了這款車的車主來說只能用鬱悶來形容,期待吧廠家應該會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也希望不要像東本一樣束手無策。

缸內直噴發動機肯定還會使用但一定會重新設計,不然使用一臺會多召回一臺。鑑於這段時間渦輪增壓發動機機油頻繁增多買車的朋友還是選擇自吸吧,這樣後期保養也便宜些。


騎士分享


前段時間長安CS75出現機油增多的問題,主要是在北方寒冷地區。關於這個問題的分析,吳總說車已經有相關文章,大家可以關注我。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

3月2日長安在官網上公佈了召回通知。

召回2016年7月26日至2018年2月24日期間生產的CS75汽車,共計25萬多輛。

出現機油增多的主要原因是ECU軟件缺少在長期低溫和短距離行駛情況下的發動機噴油控制程序,造成存留在機油中少量未蒸發的汽油,通過進入曲軸箱箱,強制通風系統進入氣缸再燃燒。

長期以往就會出現機油增多。


通俗一點講就是整個發動機機體中佈滿了機油的油道,發動機活塞是靠活塞環密封的,保證汽油不進去油底殼。

低溫環境下金屬熱脹冷縮,密封縫隙就會變大。所以汽油會進入到機油中。

第二個問題


長安的這款1.5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性能參數還是不錯的。汽車廠也不會輕易的更換髮動機,因為涉及到生產,售後,配件等一系列的問題。


出現問題後再生產的汽車肯定會進行整改的,在廠內進行整改的成本要遠遠小於出廠後,最重要的是品牌的信譽度。

國產品牌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知錯就改才是有擔當的表現,如果國人不支持國產那還有誰會支持呢。


吳總說車


關於cs75機油增多問題的細節我就不要說了,網上都有,很多回答裡說的也很細,主要回答題主的兩個問題。



第一,還會出現機油增多嗎?這個真的不好說,目前給出的方案是更新ecu程序,也就是調整汽油的噴射時間和噴射量,事實上這是一種妥協的辦法,有可能會減弱發動機的動力,我看知乎上,有沒有效果可能還要看升級後的反饋。


第二,還會用直噴發動機嗎,我認為不管是本田還是長安都不會放棄使用直噴發動機,直噴發動機技術畢竟年頭還不長,技術上可能還不會很成熟,也不排除今後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但是它的優點是不會被磨滅的,環境壓力下車企們都在努力提高燃油經濟性,國家政策對油耗標準的規定也越來越嚴格,技術上的難點會被攻克,車企花費大量財力和精力開發的新技術也不會隨便就捨棄,所以直噴發動機不會被放棄。

所以,沒必要把直噴發動機當做洪水猛獸,技術都在進步,每一張新技術開始時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相信未來都會被解決。


侃車工


2018款CS75預計在2018年內上市,但是目前還有沒有具體的上市時間。很有可能會在北京車展守法亮相。這款車目前最大的亮點是全新的外觀設計以及重新調校的1.5T發動機。這款車車將搭載一臺重新調校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8馬力(131kW),相比現款車型1.5T發動機增大了8馬力,預計會匹配手動以及自動變速箱。相比老款CS75在動力方面有輕微的提高。而且新款CS75也將會採用直噴發動機。

目前老款CS751.5T車型面臨著全面機油增多問題,僅車質網就收到此類投訴超過800宗。而CS75的同等競爭對手大部分已經完成了改款,或者即將迎來改款。競爭日益激烈的SUV領域新款CS75能都再續2014年上市之初的輝煌還需市場的嚴酷考驗。


車質網


前言:本人2017款CS75鋒悅車主,2017年8月購車,自今年CS75爆出機油增多事件後,持續關注車輛本身機油量變化及後續新聞報道。


回到問題,先給結論再逐一分析:個人認為2018款發動機仍然存在機油增多隱患,發動機會繼續採用直噴形式。

首先簡要介紹2018款長安CS75較之現款變化部分。

  1. 外觀內飾方面,簡單來說,前臉(進氣格柵,大燈,霧燈行車燈,前槓),尾部(主要是貫穿式尾燈,後包圍),輪胎(多重輪轂造型),內飾(設計豪華前衛,方向盤造型功能鍵,空調出風口)。
  2. 核心部件方面,新款長安CS75將搭載一臺重新調校的1.5T發動機,也就是說發動機的噴射方式,6AT愛信自動變速箱,底盤結構和調教,驅動方式等方面並未發生變化。

其次,針對官方簡介中提到的重新調教的1.5T發動機進行解讀。

發動機燃油噴射方式沒有發生改變,還是缸內直噴,在功率、扭矩、渦輪增壓介入轉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輸出轉速等方面進行了重新的調教標定,發動機動力性能,燃油經濟性方面肯定會比現款有所提升。

最後,我以一位現款CS75車主和一名汽車愛好者的身份談一些對機油增多問題的見解。

  1. 我的車半年多跑了6000公里,汽車使用量不大,城市駕駛居多,也經歷了夏秋冬三季,目前首保已做,四千公里時檢查過機油標尺,機油蓋裡側並無乳化現象,標尺刻度指示上限位置,說明機油中無水分摻雜,防凍液不串,機油量猜測應該有所少量增加(因新車出廠機油加入量很少有加滿到上限的,廠家是比較吝嗇的,一般也就加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位置),機油顏色正常,氣味無特殊異常或者汽油味,初步斷定前6000公里機油增多現象存在,但增多量較少並不影響正常使用。
  2. 本人對最近集中爆發的機油增多事件我持樂觀的觀望態度。因為春節前剛剛作為專家指導外甥女買了一臺思域,去年家裡購置了75,還能咋樣,都讓我攤上嗎?開個小玩笑啦。事件爆發後積極蒐集各方汽車界大神理智分析,其中較為認可愛車的諾諾和愛拆車兩家公眾號發表的相關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增多原因大多分析是油氣分離器工作效率以及活塞油環氣環材質還有噴油嘴設計噴油角度問題,加之冬季氣溫低,城市通勤距離短速度慢,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不容易達到,綜合來說無非就是這些問題,而且可以預測大部分小排量渦輪直噴發動機在相同使用環境和條件下較為普遍,目前看通過刷ECU等方式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我堅信通過改變使用方式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改善並且將問題可控,也就是說熱車時間稍微延長,避免低溫擁堵環境短時間使用,我相信一輛車從設計到量產絕不可能不考慮大部分使用環境,出問題的或者問題嚴重的肯定與使用有關,所以我明確不參加長安的召回,只是在使用時多加註意就是了,現在春暖花開,感覺問題不大,車無完車,幹嘛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3. 再說2018款發動機是不是還會存在相關問題。我的看法是會,原因是問題爆發的時間所決定。長安爆發問題的時候新款早已進入排產期,發動機搞不好都已經生產了不少,新調教之初廠家應該沒有考慮到這方面問題,所以新款發動機噴油嘴不會因機油問題而改變設計角度,因為那時候還沒這事,但在問題爆發後新車上市前會在ECU上下點功夫,當然最後結果還是治標不治本。但是我還要強調,廣大車友網友們不要人為炒作,把問題擴大化複雜化,我相信問題不會像我們想的那麼嚴重,絕大多數車主只是密切關注,出問題的並不普遍或者嚴重。CRV上的1.5T是本田多年來的巔峰之作,設計上絕對不會有硬傷,我們只需要多留心,瞭解問題本質後多注意,即使問題現象仍然存在,也不會影響正常使用。想想吧!EA888前兩代機油燒的那麼嚴重,大眾的車照樣大賣,也沒有說二手車賣不出去的,倒是保值率很高,道理很明顯,車無完車,大家自行選擇就是了。

車系CBD


個人覺得不會,長安新款75採用的是280T藍鯨發動機,搭配的是愛信6AT和6MT變速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動力總成,降低油耗.所以機油增多問題應該是不會了,長安也算是國產自主品牌做的比較出色的了,有這種自主品牌的身份,必然還是會體現出來責任和擔當,我們要對長安有信心。


明天見不見


2018款長安cs75目前還沒有市,在這個時間點長安cs75老車主反映1.5t 車型出現了機油增多這個問題,長安廠家召回已銷車型,這一點說明長安還是有所擔當而且承諾終身免費更換配件的,這一點又有幾個車企能及時糾正?不過我個人認為2018款長安cs75可能會推遲上市時間,或者將缸內直噴改為電噴,長安作為老軍工企業我想會處理好這個問題,應該不會盲目上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