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取代袁绍称为当时北方的霸主,很多人根据袁绍在官渡之战的糟糕表现推断袁绍的能力是不足以争霸天下的,甚至有人觉得袁绍就是个草包,徒有其名,但是小编我觉得,三国时英雄辈出,袁绍能在早期纵横北方,占据四州,如果他就是一个草包,或者只是背负家族荣誉的沽名钓誉者,那我想还不足以建立起这样的功绩,袁绍的能力并不在曹操之下,甚至有时还有过人的表现,今天我为大家展现一个小小的历史片段,看袁绍是怎样举重若轻的把玩权力的游戏。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话说黄巾起义被平息之后,汉灵帝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眼看着皇帝身体是一时不如一时,一会不如一会的,皇宫里传来了圣旨,传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这就意味着只要皇帝一咽气,大将军何进作为外戚是要把持朝政。那么何进来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什么呢?那就是立谁为皇帝。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能参加这次决策的有三方势力:皇帝、太监和大将军,而在外朝的三公九卿只能干等着,眼睁睁的等通知,等待命运的无常。皇帝他有俩儿子,大儿子叫刘协,是大将军的妹妹何皇后所生,小儿子叫刘辨,是王美人所生,但王美人死了,就由皇帝的老妈董太后收养。

这两儿子立谁呢?如是按照制度,立嫡以长,长子是最合法的继承者,但是皇帝偏爱小儿子,临死前想立小儿子为接班人。这是皇帝的意思。这也是太监们的意思,这到不是他们多么忠于皇帝,而是不选小皇子,那掉落的不仅是他们手中的利益,还有项上的人头,因为大将军一定会选他外甥做皇帝,这样大将军就能把持朝政,大将军把持了朝政要这群老太监有啥用呢,杀他们跟杀狗也没啥区别,但立了小儿子就不一样了,起码有一个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为了求生吗,太监们意志坚定的选择了小皇子。那结果就简单了一些,现在三方有两方都选小皇子,2比1何进看似已经输了。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可还面临一个问题,皇帝马上就要不行了,皇帝一死,大将军手握军权,加之可以以遵循古制的理由直接干预皇位继承问题,一个小皇帝和一群太监能怎么办呢?这时有个叫蹇硕的太监说:“要是立刘协为太子,必须要先杀掉何进,以绝后患。”,皇帝说“好。”,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宣何进进宫的事情发生,那怎么杀何进呢?直接弹劾怕是不容易,加之大将军手中的兵权,皇帝和太监也有限忌惮,集思广益,太监们决定暗杀,就是把他召进宫,趁着他单枪匹马大家把他乱刃分尸。

这边再看看大将军何进,大将军接到通知兴冲冲的往宫里走,本来这一去是有死无生的,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他快走到宫门的时候,一位官员喊住了他,说蹇硕公公要杀你,你快跑吧,何进听了一身冷汗,转身就跑,这一句话就把太监的设局给搅乱了。

何进气的不行,马上就到宫外召集诸位大臣,对他们说,太监们太心狠手辣竟然要对我下手,我决定我要杀进宫去,把太监们赶尽杀绝。这又是一次重要的决策,决策的目的就是杀太监以及行动方针,参与这次决策的有大将军何进和外朝的其他诸位官员,回忆地点就在何进的府邸。

此时此刻,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的三方变成新的三方:太监、大将军和诸位朝廷命官,现在何进变为了最强势的一方,但获胜的把握还不确定,所以他把诸位朝廷命官都召集并联合起来,来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而在这些朝廷命官里,我们熟悉的曹操和袁绍都位列其中,本来根本和这次换届行动没一毛钱的关系的他们,忠于有机会参与进来,虽然势力还是微弱的,但是现在看来跟着大将军应该比跟着太监得到的利益更多,所以双方一拍即合,那么下面就是讨论该怎么杀的问题了。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杀死所有太监,一次性的解决问题,主要代表是袁绍,另一种是只杀死罪魁祸首,其余的太监不杀,主要代表是曹操。他们俩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都很有道理,但到底哪种好呢?首先做为曹操袁绍这一方,无论是大将军和太监谁笑道最后对他们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大将军和曹操袁绍联盟后肯定会拼全力诛杀太监,否则失败的后果是惨痛的,所以大将军必定破釜沉舟,那曹操袁绍该怎么办呢?开始的时候也要帮着大将军,要不然进入到这个权力游戏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如果一次性的全部杀完太监,大将军很可能卸磨杀驴,把矛头指向曹操袁绍,甚至把这次行动的锅让他们背,所以曹操袁绍们必定要放太监一马,看时机谋定后动。只有在不断的见风使舵之后,方能占据有利的位置,等到大将军和太监们两败俱伤,曹操袁绍才能出来收拾残局,做最后的赢家。这里要提示一下,曹操 袁绍当时都是这么想的。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曹操选择的为首太监的方法是朝廷官员这一方最好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这对于大将军来说不是,只有将太监一次性的消灭,才是大将军的优选策略,所以在袁绍表态后,大将军很高兴,但是在曹操表态后,大将军就骂道:“汝小辈,安置朝廷大事。”

这不是对不对的事,而是对不对大将军心思的事,曹操说的不对大将军心思,第一时间被PASS。看到这你肯定就会更加坚定自己对袁绍是草包的看法更为坚定了,选了一个对本势力非常不利的选择,这就是助纣为虐嘛,给别人当枪使嘛。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袁绍的选择是他给大将军的表忠心,是唱赞歌,口头上是这么喊的,但心中未必这么想的,而且在后来他选择了和曹操一样的做法,令人意想不到。

既然达成一致,就要行动了,大将军派袁绍带兵进宫杀太监,而没用曹操。袁绍获得了执行权,但是袁绍杀进宫中却只杀了蹇硕一个人,本来喊着赶紧杀绝的,现在却不杀了,袁绍真要痛下杀手,太监们又不是后来武侠电影里的太监,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他这样做是放了太监一马。

太监们马上连滚带爬的跑到何皇后面前求情,何太后不忍啊,就对哥哥说,蹇硕害你已经被杀了,但为什么要全部都杀了呢?要不是这些太监的照顾,哪有你我兄妹的今天呢?

大将军听妹妹一劝,心一软,大手一挥“哎,算了吧。”此时此刻,大将军的心软注定了他的灭亡。

袁绍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本集团的优选策略的第一步,他留下其他太监,给后来的故事发展做下了铺垫。那下面就要大将军和太监们互相攻击了,怎么办呢?此时,袁绍跑到大将军旁边出主意:“将军,既然您不好意思动手,那就传旨,让下面的地方政府头目都带兵来逼供,清君侧,太后迫于压力,必然会同意杀掉太监。”大将军一听:“刺激甚好”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曹操有不同意见,表示招外兵,动静太大,对局势不利,势必不成。其实袁绍这么做,在当时对于官员这一系就一个妙招,他确实没想能靠这一招成功。他不是想杀太监,想杀早就杀了,他是想把动静高大,提醒逼迫太监,太监们你们再不动手大将军可就动手了。此时太监们已别无选择,必须要先杀掉大将军,否则外兵一来也是死路一条。结果,太监们在大将军进宫的时候,预先埋伏的太监群起攻之,把大将军乱刃分尸,把脑袋割下来丢到宫墙外。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大将军遭到太监的暗杀,这都拜袁绍所赐,估计何进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是谁杀了他。到此袁绍靠自己完成了官员一方崛起的第二步,但现在还没完。

太监们杀了大将军,马上宣布圣旨,说何进造反,已被诛杀,其余胁从,一概赦免,既往不咎。

本来到这个时候,大家就回家洗洗睡吧,因为外朝的官员都要听命于内朝的调遣,但是此时袁绍突然大喊一声:“阉贼谋害大将军,诛恶者前来助战。”话音刚落,袁术(袁绍的弟弟)第一个冲进宫中,见宦官就杀,无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和曹操并列第二,一时间宫中血雨腥风。

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假如大家都听从太监的命令,回家睡觉,那局势很快会安定下来,胜利的机会再不复重来。此时袁绍、曹操和袁术的果决让人叹服,他们争先恐后的奋勇杀监,原本主张只杀主谋的曹操现在也是不甘人后,见太监就杀,哪有一点怜悯,不为别的,现在就是官员们收拾残局的时候,不赶尽杀绝是不行的。

杀完太监还没完,还得杀太监的家族,杀完太监家族还不行,还要杀大将军的家族,大将军的兄弟也都被冠以跟太监勾结的罪状被杀。至此,皇帝内操的外戚和太监两大势力,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被杀的片甲不留,至此之后东汉的皇室失了势,再也没有崛起过。而在这一局权力的游戏中,官员一方大获全胜,本来最弱的一方却笑道了最后,而作为操盘手的袁绍,必然成为众官员的领袖,袁绍由此逐渐走向权力巅峰,所以日后的讨董联盟袁绍才能被推举为盟主。如果袁绍是草包,那当时怕是再无英雄了。

说袁绍是个草包?且看袁绍巧玩权力的游戏

各位看官如果看的还凑活,麻烦高抬贵手,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