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麻竹怎麼種植高產?

用戶85502609555


麻竹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也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的。但是麻竹極其不耐寒不耐旱,所以在選擇在水分充足、陽光充沛的山坳、土地上種植。



種植麻竹可以選擇在1-3月種植,麻竹在3-4月發芽,6-9月長筍,所以在1-3月麻竹的休眠期種植是最好的。麻竹種植應該在雨季到來前種植好,這樣在雨季到來時,竹苗可以迅速補充體內水分,有利於發筍長竹。

在麻竹種植初期,可以先種密集一些,等麻竹長大時,可以每隔一棵麻竹疏掉一棵。麻竹的收成盛期在三年後,所以這個工作可以在第二年或者是第三年進行。


種植麻竹每年都要施三次肥,第一次在三月中下旬,成為春肥。施春肥的目的在於促進筍木萌發,增加產筍量。第二三次施肥在6-8月竹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施夏肥的目的在於促進竹筍生長,提高產量。

對於新造的竹林,每年都要鬆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這個時候的雜草幼嫩,容易腐爛。第二次在7-8月。及時除草,可以減少雜草搶奪麻竹營養。兩次鬆土除草有利於竹筍生長,提高產量。

竹林土壤水分狀況也直接影響到竹林的成活率。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會導致嫩苗缺水太多枯死。如果林地排水不良,容易造成根系腐爛。所以,在多水的雨季要及時排掉林地的積水,旱季及時補充土壤水分。


小馬話三農


感謝您的提問,接下來和大家講講腐竹種植高產的這5種科學管理的好方法,希望能對農民朋友們能有所幫助。

隨著農村種植業的不斷髮展,很多的農民朋友開始種植麻竹,很多農民朋友都會種,但是沒有好的科學管理好方法,對於科學的管理種植才是增產的關鍵。一、選擇土地、麻竹只要溫度適宜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種植,對於麻竹種植當年和次年可以間種花生、生薑等其他作物,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二、規模、對於麻竹的種植一般每畝種植在60棵左右,還有就是麻竹三年後是收成盛期,麻竹前期可以種植密一點,然後麻竹發蔸大棵的時候,可以在每個間隔一棵蔬掉一棵,這樣更加有利於麻竹的生長。三、種植季節和做法、基本上是在一月至四月期間,對於不同地區有一定的差異,還有對於種育成的一般在15公分深為最佳。四管理、麻竹在新種的管理很重要,保持泥土溼潤然後新種的麻竹七天就發新根,但是不要用淋水,儘量不要將壓實的竹頭碰松。


四、施肥、可以施用土雜肥最佳,也可以用化肥,基本上就是對於當年的新種竹6月份施肥。每棵用尿素2兩即可。二年以上的在5月份左右施肥,每棵用尿素4兩左右等。五、除草鬆土、剛種植的最好一面進行除草鬆土二次即可,建議在第一次和施肥時間一致在5月份左右,第二次可以在11月份左右即可,也可以為了省時可以使用除草劑,但是沒有人工的要起到鬆土的作。

 最後,希望能對農民朋友們能有所幫助,大家覺的麻竹的這5種種植管理方法怎麼樣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每天都會分享三農種植養殖的科學管理的好方法,關注可以看更多實用的科學種植管理的好方法哦。


農事百態


麻竹是一種高產,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竹種。如何提高麻竹產量,在當下很多竹農面臨的關鍵技術問題。



一、麻竹種植土地的選擇。選擇種植半陽、水分較為充足的山坳、土質為沙質腐質土的土地。 二、種植密度。一畝種植50-60棵最佳,可根據地形適當的增加或減少種植密度。 三、幼竹管理。幼竹管理期為頭兩年,第一年定植後,竹周圍覆蓋直徑兩米的茅草可以保持水份和減少雜草生長,冬季可以施加腐熟家畜糞肥,一顆可以下50-100Kg。第二年管理,新長幼竹時,可以施雨天直接撒施複合肥料,促進幼竹直徑生長,為來年豐產繼續能量。 四、產筍管理。產筍期間,注意蟲害的影響,還有肥料的管理,可施水溶性複合肥。產筍後,要預留2-3棵成竹,為來年產筍奠定基礎。 五、老竹數量控制。老竹達到3年竹齡,必須砍伐,砍伐時必須注意不能傷到當年預留成竹。



麻竹是一種粗放性管理,只要選好種植土地,和管得當,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知識的力量wen華


在我們農村這種麻竹可以說是到處可見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大片麻竹林,因為麻竹算是我們農村一個比較好的經濟作物了,在我們那裡麻竹大概有22元一百斤吧。現在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麻竹怎麼種植才會有高超”

種植麻竹應該選什麼樣的幼苗

麻竹,竹科中最普通的一種,一般生活在小的山丘或平原地區。自身不耐旱,耐寒能力一般,所以在極度乾旱或極度寒冷的地方不宜生存。什麼樣的幼苗就會有什麼樣的產量。



在我們農村如果想要種植麻竹一般會選一年生的小麻竹,長勢較好,有較多的竹節,枝條多,挖麻竹的時候要儘可能的多挖一點,因為麻竹的根比較細長,多挖出一點根系有利於它後期的存活。還要注意一點在挖的時候根系要儘可能多帶一點土,這樣有利於移栽的成活率。當挖好麻竹後先用廢棄的一些袋子把根系包好直接帶走移栽。



栽種環境的選擇

想要產量高千萬不要把麻竹栽種在特別肥的地方,我們可以選擇土壤相對較貧瘠但土壤較多的地方。太過於肥的地方麻竹只會長枝幹與葉子了,不會根系延長新生,土壤較多相對貧瘠的地方有利於麻竹根系的延伸長出新的麻竹竹筍。

其次高超麻竹需要種植在向陽的地方,不可以是水窩,有充足的陽光可以使麻竹迅速的生長,延長根系繁殖,在保證新生數量不錯的情況下,一般兩年就可以砍一次。

麻竹生長的環境不可以有太多的雜樹,如果在一片空地上只種植麻竹最好。這樣有利於麻竹的生長與新生。

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華夏教育1949


職業農民的故事


【竹林的整地方法】

 1. 營造“四旁”林的整地挖穴方法:

麻竹性喜溫熱、溼潤、肥沃的土壤,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利用田邊地角,房前屋後栽植麻竹營造四旁竹林,既能綠化美化環景,保持水土,又能收穫竹筍和竹材,獲取經濟效益。四旁栽植麻竹,一般地塊零星、面積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因此多采用挖穴植竹法營造,可以根據具體地形地勢,因地自宜,選擇適當的密度,如2×3米,3×3米等,進行整地和開挖栽植穴,一般栽植穴以長70釐米×寬60釐米×深40釐米左右規格,除去穴內石塊、雜草、灌木根系,表土填入下層,底土翻到表層以利風化。整地挖穴工作應在頭年冬季封凍前完成,以利土壤熟化。栽植後的3~5年內需逐年擴穴。

2. 營造成片林的整地方法:

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開墾和挖穴三個工序。造林整地質量好壞,不僅影響成活率,並且直接影響成林速度與竹筍產量。山地及丘陵坡地通常採用帶狀水平階整地,帶寬為1~1.5米,帶間距大小,主要視設計造林密度、種植點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帶間距的寬度可以大些,以便攔蓄和保持水土。而需整理翻耕的帶面寬度也與坡度有關,通常坡度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則整理翻耕帶面寬度相應為2~3米、2~2.5米及1~1.5米。對於坡度較緩的翻耕帶可進行全深翻30~40釐米深,對較陡的翻耕帶可先挖栽植穴(規格同上法),但需對翻耕帶內的雜草及灌木除去,其空間待栽竹後3~5年內逐年翻耕完畢。在坡度陡的地方,帶間植被(灌草)頭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只挖栽植穴,以免帶來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發筍生長後,第2~3年通過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溝谷緩坡或河岸沖積地帶,則可採用塊狀整地。同樣既可以全面深翻或先挖栽植穴。整地挖穴填土需在頭年土壤封凍前完成。

【竹苗栽植技術】

1. 麻竹苗的栽植時間:麻竹一般在3~4月發葉,6~9月發筍,栽苗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進行。不過,在不同地區,由於溫度、降水的季節性分配不同,則造林時間也不一樣。如春季降雨充沛,無春旱的地區,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顯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或灌水條件好的,也可以在1~3月份內任選時間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較好的灌溉的,應在春旱及將結束,春季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將來臨前栽植為好。這樣,竹苗栽種後就能很快滿足體內的水ā分動態平衡。這是確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環,並有利於當年發筍長竹。

竹苗的選購

竹苗的選購

 2. 竹苗的選購與處理 竹苗應從正規公司購買,較大數量購苗時,應先前往苗地考察、簽訂相關合同。要按先整地改土,後栽苗的程序,銜節調運苗木時間。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假植”,或用稻草打溼後覆蓋,定時澆些水。遠距離運輸需打泥漿保溼包裝運輸,防止根芽乾枯。在運輸途中或上下車時要注意保護竹苗不受損傷。

在栽植前,用鋒利快刀把竹頭傷口削平,除光竹頭筍殼,用濃泥漿(泥漿里加入適量濃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的包裝袋上有使用說明,按說明操作)漿根備栽。

3. 栽植方法:由於麻竹的地下莖有節間縮短的特點,在土壤中不作長距離的蔓延生長。栽苗時在整 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需開穴(即挖窩)栽植,穴的空間處理很重要,要求每穴(每叢)用腐熟堆肥、廄雜肥15~25千克,與表土拌勻墊底,澆足底水,然後將竹苗直立栽植於穴內(直栽適宜於密植,常規稀植時也可以正面斜栽),分層對竹蔸蓋土。竹蔸部覆土時要使細土與之緊密結合,適當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實,然後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內積水,弧形高度僅高於竹苗稈基3~5釐米,栽植深度以剛露出竹枝的一個節為準。注意回土以壓實為度,不能用鋤頭捶打覆土;栽後灌足定根水;栽苗後,可用地膜或稿杆覆蓋,保持土壤溼潤,以利發新根;覆蓋後若發現土壤乾燥或遇持續晴天,應揭膜灌水後再覆蓋上地膜。當氣溫回升,夏季到來時揭去所蓋地膜。竹苗成活走新根後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時不宜施肥。

【撫育管理技術】

林地土壤的水分狀況是影響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經過挖、運與栽植,根蔸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會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積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謝,會腐爛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乾燥時,則必須及時灌溉;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或遭沖刷時,又須及時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灌溉時可以開挖水平溝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溼潤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圍開排水溝,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溝引出。

鬆土除草

新造竹林,在林枝鬱閉前,每年要鬆土除草1~2次。第一次在5~6月,這時雜草幼嫩,易腐爛;第二次在7~8月。稀植林栽後的1~3年可以間作豆科作物,若有間種則結合撫育農作物進行。同時,注意結合鬆土除草進行壅垛壓青,把雜草剷除後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的效果。這樣有利於竹筍生長,可提高產量。

施肥

每年3次。第一次稱春肥(基肥),3月中下旬扒土暴曬後進行,促進筍目萌發,增加竹叢產筍量。常用的春肥有人糞尿、豬欄肥、牛糞、餅肥等。一般每叢施人糞尿、豬欄肥或牛糞25~50千克,或腐熟的餅肥7~10千克,亦可施塘泥或堆肥150~200千克,肥料施入已扒開土的竹叢周圍,施後隨即蓋土。第二三次施肥(追肥),應在竹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8月)進行,促進竹筍生長,提高其產量。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每叢每次可施入氮磷鉀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銨等化肥0.5~1千克。先在竹叢四周開溝,將化肥均勻地撒入土內,或用水將化肥稀釋後澆灌,施後隨即蓋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觸嫩筍,以免引起竹筍萎縮死亡。

培土

未出土的竹筍,筍籜黃褐色,筍質細白脆嫩、味鮮。竹筍出土受光後,筍籜變綠或暗褐,竹筍老化,筍質降低。因此,在竹筍尚未出土前,用細碎的潮土培土,可避免竹筍的筍籜見光變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筍質量。通過培土,還可培育大筍,提高產量,培土厚度一般為15~30釐米。

扒曬

扒土是讓竹蔸上的筍目露出土面,暴見陽光,以便提高溫度,刺激和促進筍目萌發,同時也便於施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用鋤頭自外向內將竹叢四周的土扒開,使筍目露出土外,但應注意不要損傷筍目。然後結合施肥ā覆土填回土壤。

割筍

割筍應掌握日期,割筍過早,筍體過嫩,產量低;過遲,則筍體老化,品質差。一般出筍初期和末期氣溫較低,竹筍生長緩慢,可每隔5~6天割1次,出筍盛期,氣溫高,生長快,筍質容易老化,每隔3~4天割1次。

割筍時,先扒開竹筍四周的泥土,用割筍刀從筍蔸上部切下割斷,採割時切勿損傷附近筍目,割後必須用泥土覆蓋已割筍的筍蔸,如肥水充足,其上部的筍目還會萌發出竹筍。結合割筍覆土,在竹叢四周鬆土除草。

留筍養竹

採筍與留養母竹是重要的技術關鍵,因為竹林是異齡林,合理的年齡結構及每叢保留合理的立竹數量甚為關鍵,可以視為竹林產量形成的內因。母竹留養方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養竹方法

第一年,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後,在首批出土的竹筍中,選留健壯的竹筍1~2株撫育成竹(第一次由母竹分生的後代,稱第一支派、第二支派)。新竹長成後,在冬季來臨前可砍去1/5~1/4的竹梢,以減少蒸騰,提高抗寒力,促使來年多發筍。此稱“留母”。關鍵是不能在中後期出的筍中去“留母”,也就是說,中後期筍可以全部挖食。

第二年,把所有出土的竹筍全部挖食,本年度每叢可產竹筍5~10千克。

第三年,將早晚期筍全部挖食,只在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的盛期筍中選留2~3株母株。如果初期選留母竹多了會過多消耗竹叢養分,影響當年竹筍產量;而晚期發的筍,往往成竹質量差,而且此時選留母竹到冬季梢部尚未老化,易受凍害。

第四年,同第三年一樣留養母竹,至年底,每叢留存母竹(1~4年生竹)7~8株。此時竹林已開始進入鬱閉成林,每叢產筍20千克左右。

第五年,可把所有出土的竹筍全部挖食。

第六年,除首批筍選留2株外,可將全部出筍挖食,並於年底把第一年留養的母竹與栽植的母竹砍去。以後每隔5年進行一次。

第七、八、九年就只採筍,不留母竹。

第十年除採筍外,每叢選留新母竹3~4株,並於冬季將第三年留養的母竹砍除。

總之,麻竹的經營管理,以每叢母竹保持在7~8株左右為好。造林成活後留好母竹,每年都可採筍。每隔4~5年疏伐一次,而疏伐當年又留母一次。最好在8~10年時挖老竹蔸一次,以放寬地下空間,有利於林地持續利用。

第二種留養母竹的方法

在第1~2年“留母”,即第一年的首批筍選留2~3株。

第二年在頭年留的新竹上長出新筍,又各選留1~2株培育成新竹。這樣每叢竹中就有新竹7~8株。

第三、四、五年只割筍,不留母竹。

第六年除割筍外,每叢選留新母竹3~4株,並在冬季砍除3~4株老的母竹。

第七、八、九年同第三、四、五年。

第十年同第六年,並將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

如此週而復始。由於筍用林每年要從林地裡採筍,帶走大量有機物質,因此,為了確保穩產高產,必須補充養分。要求每年每公頃追施有機肥37500千克;並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為主,每年每公頃225千克,可分期施肥。

【竹林病蟲害防治】

 麻竹從出筍期到竹材砍伐利用期,一直都有可能受到各種ā病蟲害的危害。因此,病蟲害防治是竹林生產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現將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竹象鼻蟲:竹象鼻蟲的幼蟲蛀食竹筍,使竹筍內部黴爛,繼而死亡。成蟲每年發生一代,於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開始出土活動,6~7月活動盛期。成蟲有假死現象,不善於飛翔,在筍體上啃咬筍籜纖維堵塞槽口。卵約經1周孵化為幼蟲並蛀入筍體取食,被害幼筍則逐漸死亡。

防治方法:①冬季結合林地墾複翻土,適當深挖,破壞竹象鼻蟲的土室。②在清晨或黃昏人工捕捉該蟲的成蟲,立即殺死。③捕殺幼蟲。當發現筍尖枯萎發黃,筍體變軟,則被蟲害的可能性極大,可用利刀切開捕殺。

2. 竹螟:竹螟又稱竹苞蟲、竹卷葉蟲。幼蟲吐絲卷葉取食,大模發生時竹葉可被吃光,影響光合作用,使來年出筍很少。成蟲每年發生一代,有趨光性,在交尾產卵前需吸食花蜜補充營養,6月中下旬取食竹葉,7月中下旬老熟,到冬季在竹蔸附近疏鬆土中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結合墾複鬆土,消滅越冬幼蟲。②在6月下旬發現幼蟲卷葉時,可噴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毒殺。③5月底成蟲出現期間,可用黑光燈誘殺。④蟲口密度大時,可在林中放“721”煙霧劑燻殺。

3. 竹蚜蟲:主要危害竹葉部至稈部。竹蚜蟲體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體外有少量的白粉覆蓋,在麻竹葉部或稈部密集生長,吸食汁液。這是竹林中一種十分常見的蟲害,特別是在竹林密度過大、通風透氣不良、過於潮溼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①加強撫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調節密度,改善通風透光度。②用50%樂果乳劑800倍液噴殺。

4. 竹煤病:竹煤病發生較普遍,多種竹子都可能發生。主要危害竹葉與小枝,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長衰弱。

防治方法:竹煤病是由蚜蟲或介殼蟲的危害而引的。因為蚜蟲和介殼蟲的分泌物正是竹煤病病菌的營養來源。因此,防治方法以消滅蚜蟲和介殼蟲為主。也可用石硫合劑殺死煤病病菌。此外,適當砍伐,使竹林通風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減少發病機會


陳錦煜YLOG


麻竹怎麼種植高產?


麻竹還是比較好種植,麻竹生命力很強一般地方種都能存活,麻筍也挺好吃,胃不好的人吃了也不影響,在農村一般地方都能看見麻竹身影,幾乎農村每家都會種一兩棵。


麻竹比較喜歡土質疏鬆,深厚、肥沃、溼潤的地方。可選擇退耕還林地或山谷地及山坡下部的緩坡地作竹園。河流兩旁、水溝兩旁、水庫和水塘周圍以及村邊宅旁。


種植季節:以春節後至3月底栽植為宜,最遲在5月上旬栽植完畢。種苗可以挖兩到三年的麻種作為種苗,株高留七八十釐米高度,挖個坑種下澆一兩次水就行了。栽植後每年除草培土3-4次,以利於竹子生長。


農事寶典


種植麻竹只有一個訣竅,開春種植,存活率百分之九十,一般過完年到4月份是最佳種植期。廣東英德西牛麻竹是中國麻竹之鄉,清代開始麻竹產業逐步啟航,到了七八十年代,西牛走向全國大批出售麻竹苗銷路上,西牛老師傅挖竹苗的手藝成熟,有利於移栽提高存活率,到了現今網絡時代,只要動動手機,就可以諮詢批發竹苗價格,種植,做筍各種關於麻竹的信息。v信 yingde48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