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為什麼在線教育是趨勢!

引言: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帶動下,教育逐漸從線下走向線上,在線教育近幾年一直處於行業的風口浪尖,那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用戶需求也發生不少變化,因此傳統教育機構、新興互聯網企業都在探索在線教育的最佳模式。那未來在線教育又將會呈現哪些發展趨勢,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呢,下面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1)在線教育行業市場由一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展,移動端應用加速普及

據百度教育大數據顯示,近6成互聯網學習者位於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用戶對優質互聯網學習資源的渴求程度,高於發達地區。在三四線城市,教師資源尤其是優質教師資源十分稀缺。找老師難,找好老師更難,而在線教育能夠很好的幫助這些人群突破地域限制和資源限制,通過網絡將發達城市優質資源傳播到三四線城市。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產品的普及,學習將更加自由,在何時何地都能學習。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移動APP上線。也就是說,未來的學習場景並不受限於具體的地點,而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

為什麼在線教育是趨勢!

2)技術升級,軟硬件雙重驅動在線教育市場發展

隨著寬帶速度提升、移動網絡普及、智能終端和智能穿戴設備廣泛應用,硬件持續升級為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基礎條件,拓展學習場景,打破教學內容瓶頸;另外,語音識別、在線測評、直播互動等技術升級,完成了教學測評的閉環,滿足了用戶師生互動、答疑等教學基本需求;雲服務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帶來了個性化學習解決方案,提升了用戶體驗,教學管理也更有針對性。軟硬件雙重驅動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在這個大形勢下,老師更專業、教師資源更平衡、用戶成本更低。

3)在線教育促進傳統教學模式變革

在線教育促進傳統教學模式變革,對於學習者,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生擁有更加自主、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學生,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知識、能力水平自行把握學習進度、選擇學習環境;與教師的互動更加頻繁。對於教授者,老師重建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方式,老師上課不見得要講很多,學生也可以把課程內容學會。對於學校,新技術使教學管理更加有效,技術也虛化了學校的地理界限,校園從純粹的實體校園轉為虛實結合的共同體;改變學校課程的師資隊伍結構,師資隊伍具有“主講教師+教輔人員+技術人員”的多元化特徵。

為什麼在線教育是趨勢!

4)在線教育將進一步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助力教育公平

在線教育的推廣,能夠集聚各所高校的學科優勢、社會各地的優質教學資源,為整個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與規模效益,並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在拓展教育邊界的同時,助力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在線教育可以切實降低教育的門檻,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全球共享進程。因此,有機會改變人類歷史上長期難以解決的教育不公問題,有希望縮小不同國家、地區間的教育鴻溝。

5)在線教育的發展將有利於國家軟實力輸出

意味著校園圍牆正在被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功能將會發生顛覆性變化,教育會超出現有教育範疇,會成為國家文化和軟實力輸出的重要載體。基數的引入可以實現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知名高校優勢學科的學術影響力,提升我國知名高校的國際影響力,進而提升我國思想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6)在線教育發展為我國高校參與國際競爭帶來了更多機遇

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一直不強,英國2018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我國大陸進入前100名的高校只有北大和清華兩所大學。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註定會加劇高校間的跨國競爭,每個高校既有的聲譽和影響力,對在線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多少,都會對其未來的發展和地位產生影響,全球高等教育的版圖也會在這一過程中發生改變甚至重塑。我國高校在參與國際在線教育的發展中,共享自身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可以借鑑和學習國際知名高校的課程設計和內容,優勝劣汰,提高教育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總的來講,教育培訓市場資源是無限的。隨著社會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將把更多的收入投資於教育培訓,這既表明社會對教育的有效需求不斷增加,也相應地擴大了教育投資的源泉。教育業是未來投資的熱點,全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力巨大,市縣級城市培訓市場急需開發,新一輪的教育掘金即將到來!

為什麼在線教育是趨勢!

7)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相較於傳統教育行業,如今的師範畢業生更傾向於選擇互聯網教育。據調查,目前傳統教師的基本工資為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4200元,大專教師4800元,大學教師5500元。這樣的工資水平,在城市裡生活艱難。調查顯示,目前約七成師範生更傾向於在互聯網教育平臺任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薪資待遇高。

“一小時能掙1.8萬元,在線教育輔導老師收入超網紅主播?”成為2018年教育最為吸引眼球新聞事件。通過互聯網教育,老師的生源數量和分成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高薪自然不成問題,而且有實力的老師口碑和影響力可以快速擴散至全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讓老師們潛心教書育人,首先要保證老師們的待遇。生活上有保障了,老師也會更專注在平時的教學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