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

作為箏童的母親,更是如此。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記憶力,從孩子上第一節課用小手彈出第一個音符開始,到孩子學會彈奏出完整的樂曲,中間的付出只有母親們尤為深刻。

自從學琴開始,每週的定時彈琴,母親們路上的來回奔波只為孩子能在學琴的45分鐘裡吸取知識,很多家長即使有事也從未間斷!不但如此,母親們在箏童們學琴的這個過程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一、保姆角色

從小開始學箏的孩子不乏少數,而年紀越小的孩子,從獨立性上來說就越差,此時母親們就需要更加細心的照顧孩子,這個階段往往是最艱辛的。相信很多母親都深有體會。

有人問,到底一個箏童的成長過程中,是母親的貢獻比較大?還是父親的貢獻比較大呢?我認為是媽媽。不信? 你看咱們從小唱的歌《黨啊,親愛的媽媽》,為什麼不是《黨啊,親愛的爸爸》?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二、保鏢角色

很多箏童會面臨異地求學的情況,而此時,母親這個角色就需要轉化為保鏢,變得勇敢和強悍起來。沒有辦法,爸爸要賺錢養家,保護孩子的責任就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小到過馬路、大到天南地北的飛,孩子就是一棵幼苗,必須在媽媽這棵大樹的庇護下才能茁壯成長。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三、苦力角色

學古箏的女生都喜歡自稱女漢子,是的,我們的古箏實在太大,每到比賽和考級的時候,就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漢子也不是一天鍛煉出來的,只有古箏一大半高的孩子,支架都未必拿得動,更不要說古箏了,如果有外地演出,還要拉著行李箱,這些事情最後都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如果說彈古箏的女生是女漢子,那箏童媽媽們都是女金剛。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四、閨蜜角色

箏童也是人,尤其是女孩子,她們都有一個粉色的夢,憧憬著美好的人生,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她們的心思有誰懂,與誰訴說?媽媽必須變身為好閨蜜。不過好在孩子逐漸長大,也在慢慢懂事,媽媽們的負擔也逐漸在減輕。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五、助理角色

助理從化妝、服飾、場地、節目單的準備,到出行日程和演出檔期的安排,以及在學校那邊要扮演好家長的角色,負責請假等事宜,還有經紀人的功能,與主辦方協調各項對接工作,確保孩子的權益受到保護。如何保證孩子在演出中得到休息與成長,是她們時刻關注的事情。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六、心理醫生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歡樂、有淚水,從專業曲目的學習、到文化成績的提高,業餘愛好的培養、到演出和比賽,挫折是一道如苦瓜一樣的菜,如何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品味到苦盡甘來的清香,甚至讓孩子認識到,苦和甜一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這就離不開媽媽的循循善誘和耐心溝通。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七、陪練角色

每個箏童媽媽對此都深有體會,從坐姿到指法,從演奏到演繹,媽媽在一邊都全程陪同,可以這樣說,每個箏童媽媽都和孩子一起學了一次古箏。

孩子學琴,當媽的都被“逼“成了“十項全能”!

做一位好媽媽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光有無盡的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愛的技巧。同樣的愛,不同的給與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作為箏童的母親,我們還需要教育孩子獨立自主,有責任、有擔當,不怕苦,敢拼搏,學琴遇到困難爭取自己克服。把孩子的平安、健康、幸福、快樂看得比成績重要,讓音樂成為孩子一種放鬆享受的方式。

都說現在是“拼爹”的時代,但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