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事實上,預防突發性耳聾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作息規律,均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能長期熬夜或者過度勞累。

前幾日,一位19歲的福州姑娘小王在家長的催促下來到醫院耳鼻喉科接受檢查。小王認為自己只是有點耳鳴,不是什麼大事,但檢查的結果卻讓醫生們吃驚。這位姑娘的右耳,到了中重度耳聾的程度,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經過仔細詢問,醫生認為姑娘的病情與她的一個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小王平時除了上課之外,不管是走路、上廁所還是吃飯睡覺,一天到晚都喜歡帶著耳機。之前,她主要是帶著耳機聽歌、看抖音、玩遊戲,最近她更是迷上了選秀節目,經常一直把耳機音量開到很大,甚至睡覺時也不摘耳機。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前一段時間,小王開始感覺自己右耳經常有尖銳的耳鳴聲,剛開始她以為是吃東西上火,沒有太在意。但是,耳鳴逐漸越來越嚴重,有一天起床時,小王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耳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別人和自己說話,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飄過來的,她這才告訴了父母,一起來醫院就醫。

據醫生介紹,小王的症狀屬於突發性耳聾,如果沒有在治療的黃金期內控制症狀,聽力很可能造成難以逆轉的下降。好在經過幾天時間的治療,女孩的聽力基本恢復了正常。

各位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出現了一直耳鳴的情況,千萬不要當做是小事,最好還是及時就醫,避免突發性耳聾的疾病的出現。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表現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覺神經性耳聾,其發病急,進展快,治療效果直接與就診時間相關。據醫生介紹,突發性耳聾患者在發病3天內進行就醫,有50%的患者可獲得痊癒,70%-80%可恢復部分聽力。

突發性耳聾是不能耽誤的急症,如果孩子出現聽力下降、耳鳴等症狀,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及時就醫。

很多家長並不瞭解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表現,這很容易耽誤治療的時機,進而延誤病情。因此,家長提前瞭解突發性耳聾的相關症狀,對及時發現孩子或其他家人的病情並及時就診很有幫助。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1.聽力下降

聽力損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突發性耳聾所導致的聽力下降則一般在瞬間、幾個小時或幾天內發生。多為單側聽力下降,有時也會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的情況。

2. 耳鳴

耳聾前後多有耳鳴發生,約佔70%,一般於耳聾前數小時出現,多為嗡嗡的聲音,可以持續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有些病人可能只關注耳鳴而忽略了聽力的下降。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3. 眩暈

一般而言突發性耳聾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暈,病人會感覺到噁心、想嘔吐,會持續4~7天,輕度暈感可存在6周以上。出現眩暈意味著病變的範圍較大,預示著預後不佳。

4. 耳內堵塞感

耳內的堵塞感一般先於耳聾出現,有時甚至會出現耳周的麻木感。

這些不良習慣容易導致耳聾

一般而言,人體往往是在進入老年期後出現聽力下降的情況,但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了聽力下降甚至患上突發性耳聾的狀況,這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不良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大關係。

1.長期佩戴耳機

聽力受損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長時間的佩戴耳機,尤其是入耳式耳機,會對耳道有很大的損害。這是因為入耳式的耳機對耳道有壓迫作用,開始時會引起高頻聽力下降,患者一般不容易察覺,時間長了,很可能會讓聽力有大幅度下降。因此,家長平時不僅要約束孩子手機使用時長,同時也要關注孩子是否過度使用耳機,及時減少耳機對孩子聽力的傷害。

2.生活不規律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開始習慣晚睡晚起,長期熬夜,以孩子來說,繁重的課業壓力也會讓他們常常得不到好的休息。事實上,長期作息不規律或者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等情況會對內耳的供血循環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聽力會下降得非常明顯。

這個不起眼的壞習慣,竟會讓人耳聾

小編有一位朋友的小孩,上大學後沒有家長的約束,天天在宿舍看小說看到凌晨兩三點,幾年後,他的一隻耳朵聽力突然大幅下降,幾乎聽不見別人講話的聲音,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長期作息不規律導致的突發性耳聾。

事實上,預防突發性耳聾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作息規律,均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還要儘量減少菸酒的攝入,千萬不能長期熬夜或者過度勞累。另外,如果孩子很喜歡使用耳機,家長應該告訴他要每隔半小時拿掉耳機,讓耳朵有休息的時間,同時儘量避免聽著耳機內的音頻入睡,以減少耳機對耳朵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