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人物」北中醫教授劉大新:以患為師,無為而治

專家介紹

劉大新

男,中共黨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3月生於北京,1974年進入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學習,在校期間曾受教於劉渡舟、任應秋、程世德、王綿之、楊甲三、董建華等中醫大家教學和臨床帶教,這些老師的教誨對他學術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現為國家第五、第六批及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初次見到劉大新主任的人,都會被他一身儒雅的氣質所感染。每週兩次的耳鼻喉科特需門診,他總是忙忙碌碌,幾乎無暇他顧。對每一位患者,他問診的專注、認真,令人印象深刻。我也好像隱隱懂得了,什麼叫“以患為師”。

“以患為師,無為而治”是劉主任提出的臨證理念,也是他半生為患者解難所得出的理論精華。簡單幾個字,道出了劉主任沿襲卻不拘泥古法、從患者具體情況出發、“人病同治”思想。

耳鼻咽喉科的中醫大夫

說起“耳鼻咽喉科”,大多人常以為“都是小病”。治好了皆大歡喜,治不好也不要命。

殊不知,患者的痛苦可不是以病的大小來衡量的。更何況,人體乃一綜合全息的體系,見微知著,大患往往從細節中首先顯露出來。

曾有過這樣一位患者,當他重獲新生時緊緊抓著劉主任的手說:“劉主任,太感謝您了,救了我一命啊!”幾年前的一天,劉主任接診一位咽部不適的患者,經過仔細問診和檢查後,劉大新主任讓他馬上到心電圖室進行檢查。經過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發現竟然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刻留觀搶救,最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劉大新主任多年來,就是秉持著這樣嚴謹的精神,為每一位患者盡心診療,從耳鼻咽喉入手,診治的卻是整個“患者”。

臨證施治 不問中西

劉大新主任總結他四十年的行醫經驗時說,看病不是隻盯著病人的“病”,還要注重看病的“人”,就是指上至自然變化,四季更迭,中至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下至人的體質、性情、好惡、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都將體現在患者身上。整體觀與辨證施治是中醫的核心,作為一名中醫大夫首先要培養中醫思維。

中醫與西醫不同,不是“僅僅針對疾病的症狀表現”去判斷和治療疾病,而是深入探究“患者為什麼得病”,洞察更深層病因,進而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醫學應該是人文關懷+醫療技術。無論現代醫學、中醫學、民族醫學,只要不斷髮展、優勢互補、提高療效,就是臨床“最好的醫學”。中、西兩種醫學是互補關係,無所謂哪一個更好,在疾病某一個階段,哪一種方式更有優勢,就應採用相應治療方式。

「人物」北中医教授刘大新:以患为师,无为而治

以患為師 無為而治

劉主任提出“以患為師,無為而治”。臨證時他將患者視為老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讓患者指導用藥”。劉主任總是耐心聆聽患者敘述,親切地答疑解惑,盡顯尊重體貼之情。醫者以患者為師,正如畫家以模特為師一樣,患者有著獨特的身體狀況、病情亦是千差萬別,必須根據每一位患者具體狀況給予最合適的治療。劉主任常說,這是一個變化萬千的世界,你必須時刻學習,向你的患者學習!耳鼻咽喉科絕不是以局部疾病為代表的“小科”,耳鼻咽喉疾病無一不與全身臟腑經絡相關聯,臨床不能“以偏蓋全”,有時“眼見並不為實”,要結合病人進行深入分析。

一位來自山東的患者找到了劉主任。“劉大夫,我是昨晚坐火車來的,這個病已經摺磨我很多年了,簡直無心工作了!”這是一位中學老師,由於咽部症狀十分嚴重,已停職休整一年有餘。曾多次在當地就醫都未能緩解,甚至逐漸出現了焦慮抑鬱狀態。

「人物」北中医教授刘大新:以患为师,无为而治

劉主任給他做了詳細檢查,告訴他不必過於緊張,疾病本身並不嚴重,主要是症狀長期沒有改善,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回去之後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不必擔心。減輕了患者心理負擔後,劉主任給患者開了幾付中藥,因為外地患者不便反覆來京就診,劉主任給了他聯繫方式,今後可以網上交流,根據服藥後變化調整用藥。

劉主任總是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為病人謀求方便,甚至利用自己休息時間為外地複診患者答疑解惑、調整用藥,分文不取。

劉主任就是憑著這種“以患為師”的精神,把每次診療都當做全新的東西去深入探究,杜絕固執己見、慣性思維、經驗主義。我想,這才是對患者最大的尊重吧。

傳承學術 發展專科

作為國家第五、第六批及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劉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他的工作室成員19人。分別來自於於東方醫院,東直門醫院,宣武區中醫醫院,鼓樓中醫醫院,北京同仁醫院,清華大學醫院,河南中醫學院等醫療單位。

他提倡開展“無利益師帶徒”。以繼承、弘揚中醫為宗旨,按照傳統師承理念,師徒自願原則,在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組織下,長期、永久性地開展“無利益”師帶徒工作。

「人物」北中医教授刘大新:以患为师,无为而治

有一位醫學院學生,名叫陳灼,因本科期間曾有幸聆聽劉大新主任授課及講座,深為劉主任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折服,本科畢業後毅然放棄就讀研究生,堅持要跟隨劉主任學習,參加了劉主任“無利益師帶徒”的中醫傳承,跟隨劉主任門診,劉主任非常用心的教授他如何學習經典,怎樣建立中醫思維。幾年時間,他獲益匪淺,在劉主任的經驗交流會上發言已能看出他的潛力,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一名成績卓著的中醫師。

在擔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的8年中,他對全國該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2007年前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僅有1個重點專科。目前全國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中管局重點學科11個,中管局重點專科37個,培育單位9個。全國會議參會人數從幾十人發展到近千人,中醫耳鼻喉科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

他還主持、主編了行業標準,如《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臨床路徑》、《中醫耳鼻喉科科室建設指南》、《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名詞術語》、《中醫耳鼻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釋義》等標準文件。

每年組織全國性學術會議1至2次。受邀進行學術講座不少於10次。曾多次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廣西、遼寧、貴州、黑龍江、河南、山東、山西、南京、雲南、福建、新疆及瀘州醫學院等兄弟院校進行學術講座及交流。

他將個人學術觀點及時提供給本行業討論、論證。他的學術思想近幾年均得到本行業專家的認可,並將其體現在行業標準、統編教材等行業指導性文獻中。

劉大新大夫

每次出診時,劉主任有個規矩:有三類人只掛普通號:一是80歲以上的患者;二是連續三次就診,效果不好還需要繼續就診的患者;三是殘疾人或經濟困難的患者。

他常引用明代裴一中《言醫》中的話告誡學生:“學不貫古今,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劉主任認為,醫者不問中西。學習掌握現代醫學知識為中醫所用才是正道,中醫、西醫本應殊途同歸。兩者一為“道”一為“術”,現代中醫既要領悟“道”,也要掌握“術”。

劉主任強調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生。在學習專業同時,鼓勵學生廣泛涉獵相關文化如古代哲學、諸子百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天文地理、戲劇音樂、地域民俗等。廣博的文化知識是中醫思維基礎,知識越廣博,思維就越開闊,臨證之時才會舉一反三,洞察病機。

他總是從患者角度出發,以“沿襲古法,人病同治”為施治原則,以“排兵佈陣,以藥為鑰”支撐用藥;他謹遵為醫之法,從不“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認真做事,誠懇待人是他的座右銘。

他常以“情存慈悲,心求思智,謙以養德,廉以立身”自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