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近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中提到,同意将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东石古岩村等444个中国传统村落技术文件备案并列入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同时决定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杨家桥乡九里铺村等156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8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据悉,每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有270万个,10年消失了90万个,目前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中国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这些古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被称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的冯骥才曾公开提到中国古村落保护现状。当下,不少文化学者也时常感叹保护古村落甚至比保护故宫还难。这不仅是因为古村落的保护涉及建筑、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也不仅是因为人力、智力、财力等资源匮乏,更是因为在“过度商业化”和“文化空心化”的双重挤压下,古村落失去了“烟火气”的滋养,一些原有的文化特质正渐渐走向消亡。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杭州建德新叶古村 |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去年年末,我国首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的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指出,目前我国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达到4153个(注:该数据截止到2017年,2018年新增156个),并建立了由国家、省、市、区县组成的四级保护体系。虽然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已初见实效,但现状仍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村落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的现象。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也使传统村落生态不断恶化,失去原有风貌。按理说,旅游业的开发是人们认识古村落的最佳途径。倘若没有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古村落鲜为人知。但是,对古村落来说,旅游业似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的文物保护至今实施的是属地管理原则,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开发轻保护”的思维作祟,把古村落当做“摇钱树”,在这个过程中,使古村落的原生态风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安徽宏村 |

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使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泯灭,还有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也随之“灰飞烟灭”。其次,传统民居建筑是民间文化的承载空间,其中留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文脉记忆、艺术创造和生活方式。传统村落中的每一处都凝结着先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发掘,可以为中华民族存留更多鲜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广东清远瑶寨晨曦 |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各地的保护方向往往是重视有形建筑的修缮保护,忽略了对无形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样的保护认识与理念下,传统村落将可能变成一个个没有文化灵魂的建筑“标本”。这归根到底是文化延续出现了断裂,让“文化遗产”正在变成“文化遗憾”。如今,如何对传统古村落进行再生的文化表达成了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油岭风光 |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2018年入选第一批、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杭州市河上镇东山村成为全市唯一上榜者。早在2016年,河上东山村就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中国传统村落需满足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等条件。

东山村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八百多年的建村史。上百年的古村落建筑保留相对完好,至今仍保留有各类传统建筑56处。其中含文物保护点2处、历史建筑12处、建议历史建筑42处。这些建筑主要修建于清朝及民国期间,是杭州周边典型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不同的村子在村落格局上各不相同,依山就势,建筑形式皆为粉墙黛瓦,临溪依山。在这个古村落中,诸如背马纸罗汉、年糕节等习俗以及独特的竹制品编织、制茶工艺,文化色彩鲜明,独树一帜。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杭州东山村漫谷山坞 |

东山村明确定位,结合自身山水田园风光优美、古村风貌协调完整、四时传统生活韵味十足、魏风江文化等特点,请来清华大学建筑专家指导规划,下一步将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杭州近郊休闲古村落。

第一步是修复。东山村在保留村落原有古韵的同时,加大对自然环境、村落建筑的修复,同时注重对永兴河、田园风光、竹林自然风光的保护。第二步是发展。在规划中,东山村将利用农田资源,发展兼具观光功能的特色农业、古村落体验(包括古村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和以亲子为目标的乡村旅游业。

目前,道林山林道铺设已初步完成,结合竹纸非遗、现代纸业和亲子旅游的需求,在重点片区内以纸艺文创为主题的纸博馆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同时,东山村的交通旅游路线、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筑整治与修复、水系景观设计、核心区块建设等工作也在逐步推进。这个曾经寂静数百年的小山村,如今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地处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南部的蒋山村,与安徽宣城毗邻,是典型的“吴头楚尾”之地。烟波浩渺的固城湖畔,坐落着7个自然村和几座苍翠的小山头。在蒋山村党支部书记何腊保的带领下,方圆仅4平方公里的蒋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蒋山村,其实大有历史可循。在这里,可寻找到春秋时期的传说、汉代的墓葬、唐朝的驿道、南宋的祠堂、清朝的民居、梁祝式的凄美爱情故事、穿越式的人鬼情未了怪谈……小山小水,一步一景,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崔致远和双女坟的故事。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蒋山村舍 |

被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的崔致远,于唐咸通七年从新罗到中国求学,公元874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及第,后被派任溧水县尉(当时高淳属溧水管辖)。其间,他巡游花山地区,得知驿道附近有古迹双女坟,遂作长诗《双女坟》追记。后又写出长文《仙女红袋》,此文后被收入韩国古典名著《新罗殊异记》,广为流传。

这些年,每年都有不少韩国人来祭拜双女坟,据说他们都是崔致远的后人。2012年,经南京市文物部门考证,双女坟为汉墓,曾被盗,但主体结构保存完好。双女坟犹在,古驿道亦存。如今,人们偶尔还能在古驿道上捡到一些说不准朝代的碎石片瓦,村中老人还依稀记得驿站的模样。

除了挖掘人文资源,收集大量面临消亡的民间故事和民谣外,蒋山村群众艺术团排练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节目,如跳武五猖、打莲厢、说唱《颂春》、打十番锣鼓、高淳民歌联唱等,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

走进蒋山 ,“驿站文化”也是当地的一大亮点。这里自秦汉以来就建有一个古驿站——招贤驿,一条连接苏皖的古驿道穿村而过,很多古代名人在这里驻足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有专家建议,在双女坟附近修建“爱情主题公园”,公园里建崔致远、《华山畿》(南朝乐府,有专家认为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梁祝”的雏形)、梁祝三座纪念碑,把这里打造成中国经典爱情故事的一块圣地……

蒋山人开始学会“文化表达”时,首要任务是修缮何氏宗祠。据资料记载,何氏宗祠始建于南宋,距今有近800年历史,坐北朝南,原三进,修缮前仅存门楼、照壁及后进,遭人为破坏严重。2012年,何氏宗祠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年经族人发起维修,才逐步得到修缮。如今,何氏宗祠新辟碑廊、家训堂等,成为族人缅怀先祖、弘扬家风的精神家园。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 蒋山村舍 |

如今,蒋山村继续进行着“文化表达”,修葺路氏宗祠,建造蒋山书舍,继续坚持着“文化兴村”的梦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大概是我们对传统古村落的期待。古村落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正如许多专家学者的呼吁,“我们已经把600多个城市变成‘千城一面’,就不要再让村落文化特色彻底地消失了”。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18年6月刊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我国10年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落,古村落商业化失去了“烟火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