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他博學多才,但生不逢時;他篤志科場,但56歲才考中進士;他客居京都24載,連續20場屢試不第,飽受浮名難立之苦;公元895年,他終以《人文化天下賦》等三賦金榜題名,提出人為國本、英才佐國、治國者應重視英賢的政治理論,然而,不管是博取功名還是經營仕途,他都很不在行。他希求入仕以實現其人生價值,最終卻是文學使他永垂不朽。他的詩、賦、文和文學評論代表了晚唐福建的文學水平,在福建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被譽為“福建文壇盟主”、閩中“文章初祖”。他就是黃滔。

出身貧寒,志向遠大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莆田黃巷,圖:宜居龍橋

黃滔(840~911),字文江,出生於莆田涵江黃巷。父親黃山周是一介布衣,家境比較貧困。儘管如此,出身於書香門第的黃山周還是讓兒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公元860年,年已弱冠的黃滔隻身一人離開黃巷,與陳蔚、黃楷、歐陽碣三人,來到30多里外的南山東峰書堂苦讀。東峰書堂位於縣城西北2裡許的靈巖寺(今廣化寺)旁。

唐宋時代的讀書人上山結廬或寄住寺院苦讀,幾乎是一種風尚。黃滔選中南山作為讀書之處,是“慕三賢之懿”,三賢分別指歐陽詹、林藻和林蘊。唐大曆年間,晉江學子歐陽詹,少有文名,因羨慕林藻、林蘊兩兄弟的學識為人,北上莆田,與林氏兩兄弟在南山結廬讀書,創辦“靈巖精舍”書院。後來,林蘊在貞元四年明經及第。貞元七年,林藻中進士,為莆田進士第一人,其妹林萍則嫁給歐陽詹。歐陽詹在貞元八年,與韓愈、李觀、崔群、馮宿等人同科聯第,時稱天下之選。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圖:南山廣化寺

讀書之餘,黃滔或徘徊於靈巖精舍與歐陽四門之墓,追慕先賢;或流連於靈巖寺前、寺後、寺中,與禪師或膝談或默坐相對。大儒與高僧交往是唐宋時尚。黃滔與佛結緣的成果體現在他的著作《莆山靈巖寺碑銘》等八篇全省各大寺院碑記中。而黃滔的的兩位堂叔,正是中國一代禪宗高僧妙應和本寂。

24年曆經20場考試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圖:南山廣化寺

唐鹹通十三年(872),黃滔北上長安求取功名。那年,他寫了一首詩來暗示自己科舉考試的緊張心境。科考失利對學子的打擊是嚴重的,但在黃滔那裡顯得尤為嚴重,他要從莆田跋涉一年多才到京都,因此他的心境可以想象。但更讓黃滔想象不到的是,此後科舉成了他的一個噩夢,他歷經24年,經過了20場考試(中間因河東兵變、黃巢攻破長安等,朝廷停考4年),場場落第。面對考場規則,黃滔既憤慨又無奈,到了後來,他幾乎患上了黃榜恐懼症。但黃滔的才名,卻在長安傳開了,名士羅隱、韓偓、崔道融等人與他惺惺相惜,相互唱和。

行走江湖,詩興大發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古時吳越之地,現江浙等地

每當考試落第,黃滔總要離開長安,放逐江湖,到各地遊覽,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最常去的是吳越之地。黃滔行走江湖中,寫下大量詩賦。名篇如《過商山》:“燕雁一來後,人人盡到關。如何衝臘雪,獨自過商山。贏馬高坡下,哀猿絕壁間。此心無處說,鬢向少年斑”;又如《雁》:“楚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來期。江城日暮見飛處,旅館月明聞過時。萬里風霜休更恨,滿川菸草且須疑。洞庭雲水瀟湘雨,好把寒更一一知”等。

大自然擁抱了這位惆悵的學子、詩人,讓他在落魄中尋找到心靈的慰藉。流傳後世的黃滔存詩209首,古體詩、五律、七律、排律、五絕、七絕諸體皆備,各具特色。

黃滔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有208首被收入《全唐詩》。他的詩意境開闊,關注時事,同情民生,貫穿了我國古代自《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精神。洪邁對黃滔的詩文推崇備至,贊其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和氣鬱鬱,有貞元、長慶風概”;南宋詩人楊萬里稱: “詩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詩尤奇,所未見也”。所謂“有貞元、長慶風概”,是指黃滔的詩風與白居易、劉禹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的中唐詩風相近。所謂“御史公之詩尤奇”,指的是黃滔的詩與時人相比出類拔萃。

從四門博士到節度推官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圖:xubin312

乾寧二年(895),是黃滔命運轉折的年份。56歲的黃滔終於在南院黃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25名進士中,他名列第十。當日,黃滔寫下《放榜日》七律一首,表達自己悲欣交集的複雜心情。

然而,當這位考了24年,歷經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曄三個朝代的新科進士打算一展宏圖時,昭宗皇帝卻被李茂貞挾持在華州。唐朝政權內毀於宦官,外敗於節度使。

公元899年,剛剛恢復自由、從華州回到長安的昭宗皇帝,立即為黃滔等人安排職位。黃滔被授予“四門博士”,此時,他已在長安整整等待了3年。

黃滔被分配到國子監四門館。但在唐末崇尚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時代,手中沒有兵權的皇帝都不過是節度使們手中的玩偶,四門館博士又能夠有什麼作為?

為黃滔等人分配工作,大約是昭宗皇帝出於自己自由意志所做的最後一件事。這件事後不久,昭宗落入宦官劉季述之手。劉季述作亂,朱溫又殺哀帝李柷,迫不及待地登上皇帝位,建立後梁政權。唐朝滅亡。歷史進入了最黑暗的五代十國時代,黃滔避亂回閩。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圖:閩王王審知

在同鄉進士、京兆尹參軍翁承讚的推薦下,黃滔投奔了駐節在福州的武威軍節度使王審知。王審知對黃滔深為賞識,奏請朝廷授黃滔為監察御史裡行,充威武軍節度推官。推官者,佐官也,大約是幕僚一類的官員。此前,黃滔的好友陳嶠已依附於王審知,稍後,徐寅也從大梁歸來相佐。徐寅、黃滔都是莆田人,都是晚唐五代的著名詩人。兩人經歷相似,均志在功名,千里奔波,四處干謁,然屢試不第,蹉跎歲月,久困名場,卻終都成為文壇大家……

輯錄福建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黃滔回閩之後,悉心輔佐王審知治閩,毫不保留地施展了自己的抱負:提倡節約官府開支、減賦稅、輕徭役;重商務、開港路(主要是泉州港,這為泉州在宋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打下了堅實基礎)、興旺海上貿易;建學校、育人才,發展地方文化。王審知一一採納了黃滔的建議。當朱溫篡唐後,割據各地的軍閥紛紛稱王。黃滔審時度勢,以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眼光,建議王審知“寧為開門節度使,不為閉門天子”。王審知在唐朝覆亡、群龍無首,各地節度使都以過把皇帝癮為時尚的情況下,經受住誘惑,接受了黃滔的建議,奉後梁、後唐為正朔,使福建在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的情況下,能夠獨享太平,30年免受兵禍。朱溫為拉攏王審知,也逐步為他加官進爵,公元909年,拜王審知為中書令(宰相)、福州大都督;次年,又加封王審知為閩王。對於黃滔的匡正之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黃御史集》評價說:“王審知據有全閩,而終守臣節,滔匡正之力為多。”

黃滔的匡正之功,致使七閩大地一時成為樂土,北方名士李洵、韓偓、崔道融、趙觀文、王滌等人,紛紛來閩避亂。黃滔禮遇這些流亡名士,名士們逐“悉主於滔”。黃滔在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同時,不失詩人本色。在此期間,他將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佑290年間福建詩人寫下的詩歌,編集成《泉山秀句》30卷。這是福建的第一部詩歌總集。稍前,黃滔的從兄黃璞編寫了福建的第一部人物傳《閩川名士傳》。600年後,黃滔的第十八世裔孫黃仲昭編寫了福建第一部地方誌《八閩通志》。

文采斐然,一時絕調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圖:黃滔的詩

黃滔是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與韋莊、羅隱、杜荀鶴齊名,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唐天覆二年(902),王審知修築福州城,在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像鎮守城池,命黃滔撰《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碑文長達2000多字,駢散間行,氣韻生動,神采飛揚,堪稱碑記中的珍品。另外,黃滔的辭賦也很有名,“雄新雋永”,“悲愴激越”,有22篇被收進《全唐文》,《館娃宮賦》《秋色賦》等風行一時。後人稱譽“一時絕調”。

黃滔故居蕃衍出的後裔,僅僅留在故鄉的子孫,就有進士94人,其中包括狀元1人。東里黃氏一族不僅人丁興旺,而且科甲蟬聯,世代簪纓,成為閩中最為顯赫的文化大族。

(文字整合了作家黃志雄及網絡其他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