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应该在中国白酒行业中废除吗?

___Mary


加上昨晚的修改,这是第六次补充帖子,昨天说自己增加帖子内容像笨蛋和面----硬了加水,软了加面,终于小盆换大盆,大盆换案板,我看再揉下去,案板也得加宽了。


酿酒只是我的爱好,我还有本职工作,囿于精力和水平,也没办法一次性把大家的疑问全部回答完,我是这样想的:先这样互动着,搜集着问题,目前将近四百条评论,涉及技术领域的,我基本上都回复了,尽可能把大家存在的疑问,以及明显有背实际操作的说法,汇总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脱水贴放在我的文章里,为喜欢喝酒的人以及关心家人、朋友健康的人,提供一些参考,能帮到他人的话,善莫大焉。

今天主要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液态酒是以什么为原料,谁提出来的我已经忘了,我先说下我对所有技术类问题的做答原则,那就是必须以国标为理论依据,因为如果不确立一个标准,问题就没办法界定范围,答案可以没边没沿地胡乱延伸,但我也绝不是本本主义----国标归国标,现实是现实,我最终会把问题的落脚点放在现实情况上,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现在说回正题,根据国标GB/T20821-2007的规定:液态法白酒(Chinese spirits by liquid fermentation)是“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者用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具体国标图例文中可见)。

这句话里的“糖化”、“香醅”、“串香”都是相对陌生的技术性语言,因为很占篇幅,我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去搜,简单说一句就是:液态法白酒的香,不是粮食发酵而来,是通过使用“香醅”这种东西经过“串香”而来,一句话,人工干预的,不是天然的。

最核心的意思在“含淀粉、糖类物质”,没有规定必须是粮食,对吧?可以是葛根、薯类、甜菜头、植物杆茎叶等等,最重要的是括号里的“食用酒精”四个字,不用再说了吧?

事实上,既然允许使用食用酒精,那谁还费劲地去折腾葛根和薯类?那是上一个环节(酒精制造企业)的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我记得很清楚是一位叫做“大圣杜哥”的网友提出来的,说实话看他的文字我很无语,这位先生说我“有些写的对,有些不对”,那我就理解为他的水平是要高于我的,不然怎么能发现我的错误呢?

但问题是看他的留言,我发现这位先生不具备白酒行业的基本常识,完全就是想当然的张口就来,其实这没什么,因为这种人多得是,但我看到有人给他点赞我就坐不住了----不懂还瞎说,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因为这位先生行文比较混乱还有很多错别字,我简单归纳下他的四点意思:1、液态法白酒是用粮食加水发酵制成的;2、液态法白酒成本远高于固态法;3、液态法是最原始的酿酒方法;4、固态法白酒的营养价值远不及液态法。

看完这样的叙述,如遭雷击,瞬间石化,真是人有多大胆,嘴有多大铲。

第一条、说明这位先生完全不清楚什么叫固态法和液态法,固态法指的是酿酒的原料是粮食(粉碎后的形态也是固态),而液态法指的是酿酒的原料是“基酒”或者“食用酒精”,(见文中图示)所以才叫“液态法”,按照您的叙述,加水就算液态法,那么不要说中国白酒,全世界所有的酒都只有一个酿造方式----就是您发明的“液态法”。

此外,就算固态法,也不是您说的粮食加水就完事儿了,没有酒曲,您沤肥呢?

第二条、您说液态法成本远高于固态法,按照您第一条的叙述,飞天茅台一定是液态法了?建议您去茅台官网问问(http://www.moutaichina.com/),要是茅台客服能从屏幕里够得到您,估计早就大嘴巴子伺候了。

第三条、照您这样说,中国古人是用酒精酿酒的。

第四条、无论固态液态,白酒的营养价值基本为零,这是初中生都该知道的基本常识----白酒98%~99%的成份是乙醇和水,您告诉我乙醇和水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或者建议您去问医生,至于白酒中含有的极少的钠、铜等成份,对人体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告诉您,我除了酿白酒,自己在终南山还有个黄酒厂,所以我对黄酒比对白酒熟悉得多,黄酒是真的营养丰富,尤其是氨基酸,居各种酿造酒之首,这个不展开说了。

您把液态法比喻成炖高汤,我真的有点儿接受不了您这种无知近乎勇的大愚若智----粮食加水一边发酵一边炖就是液态法?那我相信您煮点儿醪糟就是在给自己液态法酿酒了。


回复这样的留言,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我其实是最不喜欢晒书装逼的,但是今儿忍不住给您推荐几本书,您要是看了,我相信今后再不会问出这么奇葩的问题了,这几本书都是业内前辈或者久经考验的,其中有的前辈已经作古,尤显珍贵,图放在本帖最后,敬请留意。

说下个问题,一位朋友提出了酒中加水变浑浊就是粮食酒的观点,平心而论,不算错误,只是不完整,我略微补充下。

加水变浑浊的酒,大致分四种情况,一种是整体都比较浑浊,用手机上的小手电从杯子底部照上去,会看到杯子里的液体是一团乳白色的雾状,光线在杯子里是漫反射状态;第二种是透明度也降低,杯子里看起来有极多的透明小颗粒在上下翻滚,透明度要比上一种强很多;第三种是不仅有乳白色的雾状,甚至可能分层或者在手电光下泛很淡的蓝色,这是因为酒精和添加成份产生了失光现象;第四种则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第一种基本可以确定是固态法的纯粮食酒,第二种很可能是度数较低(52°)的固态法白酒或者添加了原酒的液态法白酒,第三种是高端勾调酒,第四种就不说了。

因为酒中的酯类不溶于水,所以酒中加水会变浑浊,这也说明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可靠:厂家可以通过添加酯类让自己的酒“通过”这种测试。

除此之外,白酒的鉴定方法,还有冷冻法、烧碱法、茶水法、融油法、手搓法、闻香法等其他方法,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展开,我会在整理脱水帖的时候把这些写进去。

看到好几个朋友提到木薯也是粮食,食用酒精也能食用的说法,特地把这部份放到最后说明一下。


以下是昨晚改过的帖子。


这个帖子发出来后有朋友留言说我在忽悠他,也有人说让我把勾兑酒留着自己喝,他要喝纯粮酿造的,也有直接让我滚蛋的,说实话挺无语的,不懂没问题,谁也不是生而知之,但是别人给你提供了查证途径,你自己不去落实,还骂人,那这辈子也就喝假酒的成色了,自找的----您连啥叫“勾兑”都不知道,就算粮食酒放在您面前,您认识吗?您能尝出来吗?您是来搞笑的吧?酒厂最喜欢的就是您这样的冤大头。


有一个朋友的观点很犀利也很有见地,他说:合法就是好的吗?我的回答是:合法当然不一定就是好的,但是我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了,确实如此。


现在重新编辑一下这个帖子,就不一一回复了。首先要说清楚一件事:“勾兑”是合法的,没有任何贬义,大众的理解有偏差,刚蒸出来的头道酒最高能达到73°,如果使用精馏塔,能达到90°,您喝得下去吗?所以必须和度数低的酒勾兑,所以,那些说自己不喝勾兑酒的人,照这种喝法,早早就抛下家人去纣王的酒池肉林报道了。

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勾兑调味”,国标GB/T15109-2008对“勾兑调味”的定义是:“把具有不同香气、口味、风格的酒,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使之符合一定的标准,保持成品酒特定风格的专门技术”。


这条明确说明“勾兑”是在酒和酒之间进行的,不是在酒和酒精或者水之间进行的,所以,勾兑不是造假酒的同义词。


勾兑是酒类生产加工中极为重要的工艺环节,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品质的原酒,勾兑手法也分为“释、敛、衬、掩、抗、加、乘、修、融、正”等多种手法,过程中也包含混合、搅匀、吸附、过滤、沉淀、冷冻等环节,通过勾兑,对整批酒的酒质、口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国标的规定是很明确的:

要求勾兑是在酒和酒之间进行,也就是“以酒兑酒”,并不是酒和其他的东西,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就能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勾兑了,这也是我一贯用“酒精酒”代替“勾兑酒”的原因,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固态法白酒一般称“勾兑”,而液态法白酒多叫“勾调”,因为固态法白酒不需要使用酒精、香精、糖精、调味液、抗爆剂、除苦剂、除杂剂等添加成份,只需要以酒兑酒就行了。


至于工业化白酒,或者说新工艺白酒,正规的学名叫做“液态法白酒”,听这个名字,“液态法”就说明了酒是在液态下被造出来的,众所周知,粮食就是粉碎成渣渣甚至粉状,它都不是液态的,而是固态,那么就说明液态法的白酒是不以粮食酿造为主的,当然这不是说液态法的酒就是垃圾,只是工艺、口感以及对人体的作用,都和固态法白酒(传统白酒)有区别。

液态法白酒的成本比传统白酒低很多很多,而且节约粮食,所以废除液态法白酒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这是大趋势,也是市场环境决定的,大部份人的购买力和对酒的品鉴水平、饮用需求,都决定了液态法白酒不会消失----毕竟真正懂酒的人不多,而且,最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 : 1、酒類是利稅大戶; 2、固態法白酒是耗糧大戶,液態法則幾乎不耗糧,政府既要收稅又要考慮到糧食的戰略儲備,所以廢除液態法白酒,我認為是絕無可能的---任何有可能影響政府收入和“和諧穩定”的事情,政府不會容忍。


现在说说市面上的所谓“十年陈”、“二十年陈”,国家对这一块儿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般的做法是,在500ml白酒里加入不低于50%的十年的固态法的老酒,就可以称之为“十年陈”,但这个是检测不出来的,无论技术指标还是检测设备,和固液法白酒的检测一样,目前均为空白,所以到底是1%还是50%,得凭企业良心。


再说价格(仅指拥有正规窖池的传统厂家,民间低端陶缸发酵酒,不能取得牌照进入流通渠道的不在此列),三斤粮食一斤酒,三斤粮食加上酒曲、人工、水电煤(现在用天然气)和房租,算30块钱,一个瓷瓶子算5块,一个木盒算20,瓶标、瓶塞、酒精膜、封口绸布、绳子加起来算3块,手提袋、周转箱,还有物流,加起来算20,这已经78块钱了,(光瓶无包装的成本相应减去对应的成本),再加上17%的增值税、20%的消费税,还有超市加价率,除此之外还有政策成本、隱形成本等成本是没办法算的,所以说,一、二百以下想喝纯粮酿造基本没可能,除了價格,渠道和個人鑒定經驗也很重要。

还有朋友说食用酒精也是粮食酿造的,所以可以喝,適量喝當然沒問題,但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造的,显然太偏頗,只需要百度就能解决,我国大量进口木薯就是为了制造酒精,此外,淀粉质的植物、玉米也都是制造酒精的原料,如果国家允许食用谷类作物提纯酒精,干嘛还要推广液态白酒?


那位让我喝勾兑酒的朋友,谢谢您,我一直在喝勾兑酒,自己廠裡勾兑的,从自己的窖池生产再勾兑的,这是实情,但是我不喝酒精酒,有下图为证,第一张是抛渣车,第二张是准备出酒的池子,第三张是我赶在出酒前回到厂里。

我的VX:qinshou-G


最后,真心告诫喝酒的人:要喝就尽量喝传统白酒,而且即使喝传统白酒,也一定不能过量。

网友“胖胖”提到了白酒的稅率,毫無疑問是非常高的,從延安時期就很高,包括我們最困難的大躍進那幾年,酒企的稅率一直沒低過,附上早期的白酒税率。

最後是關于木薯和酒精的补充叙述:

酒精,目前的生产方法可分为发酵法和工业合成法两大类,发酵法是采用薯类、谷类淀粉质、纤维素等加工而来,化学合成法主要是利用炼焦炭、裂解石油的废气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反应而制成酒精。


目前我国的食(医)用酒精主要是采用木薯、玉米等加工而来,木薯的平均亩产量大约在2-3吨,最高亩产已经突破6吨,目前还在大量进口,而玉米也是高产作物,所以木薯和玉米是最主要的食(医)用酒精生产原材料之一,但木薯含有氰酸毒素,必须处理,所以使用木薯生产的酒精,质检总局做了明确规定:其每升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5毫克(GB10343-2008),木薯、玉米生产酒精,属于超大规模生产的典范,根据2014年的网络调研数据,中国酒精产量已经突破九百万千升(换算为重量单位大约为900多万吨),除去出口的和其他用途的,余下这些,也够酒徒们喝一壶了。


经由木薯等物加工的酒精,还不能叫食用酒精,它的学名是:工业乙醇,必须再经过纯化工艺,才能得到纯度在95°以上的“食用酒精”,再往上还有“试剂纯”、“化学纯”、"分析纯"和“光谱纯”等好几个纯度,就不展开说了。


至于说酒精生产酒的成本,我发一个内部培训资料,但其实也并非秘密,只是大众不了解罢了。

除了清香,还有酱香和浓香等香型,价格大同小异,程序和成份基本类似,我就不把面和到地上去了,省得悟空小秘嫌弃我,下面是为“大圣杜哥”推荐的书。

明天周一会很忙,如果有回复不及时的情况,还请原谅。


秦兽季


先说说食用酒精的生产,现代化的食用酒精生产使用大型发酵罐。原料经过糊化,糖化,发酵而成,酒精的蒸馏使用精馏塔蒸馏,这种方式生产具有效率高,产量大,周期短,质量好。是现在和未来白酒生产的发展方向。这种生产的唯一缺点是生产出的酒精,没有任何香气。我国传统的白酒生产使用固态发酵法原料的糖化过程使用大曲,生产的白酒具有典型的大曲香味。并且随着曲种,工艺,温度,以及发酵时间的不同,香味各有差异。产生了各种香型。但固态法生产白酒粮食转换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生产过程复杂而绵长固态发酵,生产的效率很低,质量差。因此目前国内的白酒行业。基本都转向了,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品控质量好的液态发酵。同时国内的食用香精工业能够提供各种风味的食用香精,勾兑出各种风味的白酒。所有的香型食用香精目前都能生产。勾兑出来的白酒口味纯正,理化指标优良。也是目前我国白酒的主要生产方法。传统的固态发酵法,基本被淘汰。用液态法生产的白酒,唯一的缺点就是。食用香精的特殊成分,在和酒精混合后,容易裂解酸败口感变差(并不影响白酒饮用安全),无法长期保存。因此喝白酒时时尽量卖新鲜的,并且尽量短期内喝完。口味还是不错的。只是不能长期储藏。😊😊😊🌷


树165323956


“食用酒精”、“勾兑”这些词只要一出现,很多酒友就闻虎色变般直接给定性为假酒。究其原因,或许是走不出多年前“朔州假酒案”的阴影,也或许是因为看到很多所谓的专家博人眼球却并不负责的言论,导致对白酒企业普遍不信任。

在之前回答过的问题时举例提及的白酒,有些网友就直接评论:“都是勾兑的假酒”、“没良心的酒精勾兑酒”,不知何时,有些酒友不仅不相信科普文章,反而用自己认知中错误的观点去反驳真正正确的事实。这篇文章就打破常规,并借此机会还原“酒精”、“勾兑”和“假酒”这三个概念的真相,让真正爱酒的朋友远离错误的引导。

食用酒精勾兑“造”白酒,合法!

2017年6月23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酒精》再次明确: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其中很多专业指标是食用酒精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准入指标,同时也是食用酒精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食用酒精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从标准上来看,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是被法律允许的。食用酒精被广泛的应用到我们日常吃的各种食品中,所以,食用酒精是达到标准食品级水平,是安全的。GB/T 20821-2007 液态法白酒,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均允许以食用酒精为原料进行产品加工。

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让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错误认知中“万恶的酒精酒”始作俑者是工业酒精,其来源于石油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裂化长链有机化合物而得到的乙醇,其中含有甲醇等一些有机有毒物质,对人体伤害很大。工业酒精的“锅”,食用酒精不背了!

一盘好菜离不开各种调味剂,离不开油盐酱醋,而一款好酒也是如此,离不开老酒、调味酒的勾兑。“七分技术,三分艺术”就是讲的勾兑,勾兑对于酒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从而使酒体协调、平衡,并且保证每一批产品都保持稳定的风格,在口感或者气味上不出现太大偏差。让酒友们闻之色变的“勾兑”是不良商家为获得利益而用工业酒精或甲醇进行勾兑。

食用酒精配制酒,在国外十分普遍,知名蒸馏酒白兰地、金酒等都是酒精配制。

市场需求主导方向,合理!

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一般称之为新型白酒或新工艺白酒。早期的新型白酒因分析手段落后,勾调技术水平差, 缺酸少酯、口感差的现象时常发生,加之少数制假贩假者 根本不懂勾兑技术,又贪图便宜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恐惧,使人们谈到“酒精、勾兑”等字眼就害怕。

现如今,新型白酒的生产实现现代化,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设备,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并且因其“成本低、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科技含量高、获利快”等特点被众多酒企采用。从目前全国市场销售水平看,质优价廉的新工艺白酒,受到低收入群体欢迎。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提高,新型白酒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酒的理念,被不同阶层消费者所喜爱。

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是合法的,并且市场对其有很大的需求,即合理,合法合理,为什么要在白酒行业中废除呢?

以上是个人的拙见,喜欢的朋友欢迎转发和评论哦。如果您还有其他不同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欧阳千里


个人观点觉得还是不应该,因为作为穷酒鬼的口粮,它比任何酒都安全实用,即使优质工艺(不是所有纯粮酒都是好酒)的纯粮酒品质全方位吊打食用酒精也不应该。

不过看了其他几位的答案,真心觉得:

第一,我国个别食品人的水平要加强;

第二,知乎的广告号都不懂酿酒,更不懂食品安全,文字间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无所不用其极的正面或侧面衬托自己的产品。可是,作坊就是作坊。

酒精是一级致癌物,看见哪个张嘴就白酒健康的,各位看客就可以关了那回答了。酒谈不上健康,只能说相对安全,而实际上食用酒精在成品的理化数据上,比任何粮食酒都安全。

粮食酒因添加稻壳等辅料,其果胶成分在处理不完全的情况下,会在发酵过程中生成甲醇,而酿造白酒中的甲醇只能通过成熟的工艺和熟练的蒸馏手段控制其含量到合理范围内。后期的检测中,超标的报废,不超标的入库,正经酒厂很少会为了处理那几乎为零批次可能性的甲醇超标原酒而单独设计处理环节。

而成品食用酒精,因为工艺的先进,有害物质都会被集中处理掉,几乎不含有甲醇,与合格粮食酒在理化数据上是 ≈0 和 0.5±0.1g/L 的差距,甲醛也一样。

说真的,卖酒的人一般不喜欢讲事实,而且喜欢误导,现在的中国白酒只能用这几个字来形容,能喝,不保证健康;合法,不代表良心;标注,不代表真实。

1.没有健康的酒,无论贴什么数据都不健康;

2.合法即是良心,使用食用酒精的厂家全是包装酒,没有资质的作坊拿不到大量订单,包装酒作为食品,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食品安全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其食品安全人员的专业度、设备的合格度与定期校准水平、用料检验、工艺流程、操作流程与使用环境均是很高的标准,您说这样有着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与追溯体系的生产单位,会不如那些自酿酒作坊?现在社会,渠道就是良心,有标准就是有良心;

3.标注必须真实,不干质管和食品安全的怎么会知道标签作假的后果,且不说停业整顿这种小惩罚,取缔都分分钟的事,现在国家基本不再批准白酒酿造许可证,已经有证的想建新厂都难上加难,因为一个标注而被取缔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使用食用酒精想在标注上作假,就必须在数据上作假,你一年花这么多钱购入食用酒精,成品酒中全是粮食酒标准标注,请问食用酒精哪里去了?食用酒精供方作假数据更是难上加难,有人觉得这个东西很容易做,因为你们是不在监管体系内的不是吗?因为你们生产量低的一批不是吗?全国每年统计数据都在国家统计网上有,不过也是,你们没接触过审查包括但不限于内审、外审、飞行检查、市抽、省抽、国抽,说这些有点为难各位了。

第一次听说把香味物质说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食用酒精也能添加,难道说食用酒精可以更健康?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已经明确其具有低毒性,所以其在极低含量的时候对人体健康构不成任何威胁,只有提香的作用,且对健康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粮食酒中各种香味物质例如乙酸乙酯,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系菌群厌氧消耗淀粉生成的酒精也就是乙醇与其他菌类生成的酸(这里主要是乙酸,就是醋)反应得到的,这两种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常温下只可缓慢反应,催化剂是加热,炖鱼的时候加啤酒再加些醋会更香就是这个原因。

酯类是酒精与酸类反应生成的产物,胃酸环境下比酒精稳定,请问他怎么能够消耗酒精?催化还是与酒精反应?很玄学啊。

这个问题抛开不谈假设他能够消耗酒精,为什么出厂的酒中还会含有酯类?就那百分之零点几的含量,在胃里我加个十倍都不够酒精反应的吧?这一段一起勘误算了。

食用酒精的利润比贩毒高?所以毒贩冒着枪毙的死罪不去倒腾食用酒精而去贩毒?不说有没有依据,逻辑就不对,更何况利润最高的明明是茅台。

现在环境监察这么严,一周来酒厂N次,还敢往出甩酒糟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怕不是想被约谈,现在很多酒厂丟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包给附近的农户喂猪喂牛,天天趁早晚处理。而烟囱要敢冒烟,政府就敢让你停产,什么年代了废气哪有不处理就排放的?更何况很多酒厂已经改用天然气烧酒,更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诉求。

食用酒精酒,无论是添加食用酒精固液法的20822标准还是只有食用酒精的20821标准,的确不如10781和26760标准的纯粮白酒,其真正的差异是在白酒的口感、香味、品质和工艺的考究及食品安全环节的投入,跟健康以及是否有益根本搭不上边。


王杰酿酒


不要闭门造车,先看看国外吧。伏特加、白兰地、朗姆酒、龙舌兰酒都采用液态法,用的原料也都不是粮谷,分别是土豆、葡萄、甘蔗汁、龙舌兰根。按照国内某些人的说法,只要不是固态不用粮谷,就叫酒精酒,就不能喝,这绝对是一种炒作,也是对液态法的污蔑。

再谈液态法白酒增香,有两种方法,一是香醅串香,香醅也是粮谷固态发酵的。二是添加香精,有人一听酒中添加香精就如丧考妣,殊不知喝一瓶饮料中的香精远多于白酒。

再谈是否饮后上头,固态法白酒由于发酵的控制难度,含有复杂的甲醇、甲醛、乙醛、杂醇油等有害成份,饮后易上头。当然,也不是说液态法白酒就全都不上头,应该讲液态法更易控制杂质成份。

再谈消费观念,固态法白酒只在中国存在,几乎走又出国门,所谓出口也是卖给华侨,液态法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

再谈固态发酵酒(俗称纯粮酒)的发展,国家标准也允许添加不超过30%的食用酒精,这一规定是综合了许多酒厂的智慧和时代的实践。原来的白酒老口味香气发闷,加酒精后,香气打开,分型明显,例如原泸州老窖特曲,加酒精并配合降度后,出现了以前品尝不到的粮香、花果香、醇甜香。即使是顶级的茅台五粮酒1573梦之南内参之类,都无一例外采用了食用酒精提香工艺,但不能超过30%,

最后谈节粮,液态法无可比拟占优。

综上,采用新工艺白酒,保持传统口感,节约用粮,应是中国白酒发展方向。


来自胭脂河夭桃浓李


我来回答一波吧。

这个该不该和能不能意思是不一样的。

从个人角度看,应该废除。为什么呢?因为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说白了就是工业技术进军食品行业。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会加入酒精,香精,糖精等工业物质。对于追求健康的酒友来说,喝酒就喝完完全全用粮食酿造出来的酒。

我看楼下有朋友说液态酿酒法是全世界最认可的,我只是笑笑。不是说多人用液态法就说名这种酿造技术是最好的。首先它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外国人就会这种酿酒工艺。其次,我国这么多使用液态法酿造酒是因为以前粮食欠缺,国家考虑到酒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特意从老大哥哪里引进回来的。因为这种方法工艺省粮食,省成本,省人工。但你看看国家领导人,他们喝的就是茅台,而茅台就是用固态酿造法的,全程不加任何工业原料,香精,色素。其他的自己斟酌。

那能不能废除呢?不能。为啥,一来,液态酿造法的市场已经成熟,而酒这东西和烟一样,对口味是有依赖性的。我国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酒用的都是液态酿造法,可以说除了近几年新兴的酱香酒,其它香型的白酒用的都是液态酿造法。这就好比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国家还是继续卖烟,因为它已经是不可取代性的了。无论是税收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有些东西已经成为定局,只能引导,不能一刀切。


其次,酱香酒的制作工艺复杂,酿造成本高。这些无形都会提高了白酒的价格,对整个市场以及经济产生动荡。所以,国家是不可能废除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制作工艺。


藏仓刀


个人觉得应该废除。这种东西对身体百害无利。因为我就是做纯粮烧酒的,所以我现在有一个目标就是干掉江小白,然后干掉所有市场上的勾兑酒,打造一款平民酒,平价酒,让人人都能喝得起,放心的粮食酒。大家都知道勾兑酒不好,那为什么还有企业在做呢?因为赚钱呀。这些企业为了赚钱已经不要了良心。而我的口号就是用良心。做粮芯,所以我给我的纯粮酒起名字叫粮芯酒。

同时也奉劝各位喝酒人一句,喝酒的时候不要看包装,不要看品牌,就要看这种酒是什么做的。比如江小白,那么难喝那么次的酒,为什么要喝?如果他便宜也行,而且还挺贵的。买一瓶它的价格可以买两三斤纯粮食酒了。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去选择他。。真是想不通。

很多瓶装酒现状是这样的,能喝,不代表健康。合法,不代表良心。标注,不代表真实。有多少勾兑酒打着纯粮酒的名义在售卖?还有很多人在质疑这种纯粮烧酒是否真实,这种纯粮烧酒的小作坊,东西是否可靠。

那我告诉你很多负责任的,还有一点儿良心的品牌酒都是从小型作坊收购的,而那些不负责的直接进行了勾兑,反正很多人也喝不出来,比如江小白谁能喝出来它是不好的酒。只有一部分人懂,他不是好酒,另外一部分人还觉得它好喝。所以我的目标就是首先干掉江小白。











良心哥的粮芯酒


在前几天的代理商培训上刚好也才说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食用酒精勾兑酒?这个有历史原因也有消费高低问题。

1.六七十年代前没有食用酒精勾兑酒,全部纯粮固态发酵,但是需要大量粮食,要知道当时还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粮食紧缺,厂里没有粮食就没法酿酒,所以建立了技术研究小组去开发怎么降低粮食成本来生产白酒。

2.用含糖量高的植物生产食用酒精,然后加入增香成份这就是研究出来的液态法白酒,也就是俗称的酒精酒。

3.现在不缺粮食了为什么还生产酒精酒?

固态粮食发酵生产白酒所需时间比较长,最少发酵两个月,所需时间和人力还有周转资金都比较高,生产出来白酒成本高,售价自然也高,这样就没法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喝酒需求,所以酒精酒将会长期存在。

4.怎么才能喝上一杯性价比高的好酒,关注我,我会经常分享白酒知识。




洞藏酒王大伟


我们不说国内的白酒的液态酿造法,我们来换个角度看~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去酒吧喝酒,像伏特加是出名的生命之水,酒精浓度可达95可以说是完全的酒精酒!用这样的酒精酒勾调上其它饮料或者果汁这类饮品,一杯卖你几十块钱你还觉得新鲜好玩有意思!但是它的本质就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其它液体饮品,只是降低了酒精度数,但是你喝的就是酒精勾兑酒本质是没有变的!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喝白酒,觉得中国白酒太老土掉档次不时尚,却去酒吧喝着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或者喝着很多自己都不认识的红酒洋酒,那些名字都不认识的添加点色素葡萄汁的红酒,喝着真的那么放心?这是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在国外合法合理,到了中国就是不合法的!只能说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觉得液态酿造就是原罪!其实相比之下还有很多比酒更为迫切的事,比如禁烟禁止食品的化学添加剂和药品安全!那些都是绝对的致癌物质和对身体有害的!


从目前来说食用酒精勾兑酒的确不适合
,但是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能一直被大家接受说明的确是有一定的可控性的。我们不照搬别人的事情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在现在大家都提倡健康的情况来下可以慢慢减少这类产品是可行的!当大家体会到纯粮酒的好处食用酒精勾兑的酒自然不受欢迎了也没市场了!

我个人对酒的理解和定位就是——酒质要好,少喝酒,喝好酒,喝健康酒,这应该是是以后白酒的趋势和该有的目标!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为大家推荐高品质酱香好酒,分享酱香趣闻轶事欢迎关注私聊讨论!


已逝情殇


要是食用酒精被废除了的话,中国就可能只有一种香型了,那就是酱香酒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除开酱香酒以外,基本上任何其他香型,都会要用到食用酒精,如果没有了食用酒精,很多香型的酒就可能制作不出来。

就好比浓香型来说,因为它们的生产工艺都是要先制作食用酒精的,然后经过各种调料,使得酒精度数降低,从而达到一个标准化。

所以它的生产周期差不多一两个月就可以制作出来,也不需要经过储存,再经过勾调差不多3个月就能打包出库,就可以给消费者品尝了。

而酱香酒就不一样了,光是五个过程,30道工序,还有165个复杂的工艺,再加上才生产的轮次酒需要存放五年之内,用的是纯粮食,以酒勾酒。

再加上酱香酒没有存放的期限,而且存放时间越久,酒香越协调,口感更细腻。

如果废除了食用酒精,可能中国白酒行业只有酱香酒一家独大了,而且以目前这个行业情况来讲,根本不可能废除得了。

而且它既然能作为食用酒精,那它肯定是经过国家认证了才敢做,不像一些光是酒精或者串酒,假酒之类的,这个酱香酒比较多。

这里聊个事,刚刚小帅加了一个群,然后里面呢全是说酱酒爱好者,经过小帅的一个了解,其实就一群骗酒喝得,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的朋友,小心别掉坑里。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而言,我是小帅,一个敢于直说的酱酒爱好者,喜欢我的可以关注、评论或者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