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福特級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最強大的第二艘福特級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有50%完成,這艘名為肯尼迪號的航空母艦將取代即將於2027年退役的尼米茲戰艦;福特級航空母艦計劃在未來五十年左右以漸進的方式一對一地取代現有的尼米茲級航母。肯尼迪號將採用新的相控陣雷達,學習中國航母思路,加裝火力強大的近防武器系統,可以攔截反艦巡航導彈等。

美國海軍和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已經開始將第二艘全新福特級航空母艦肯尼迪號新的雷達武器和鋼結構整合到50%完整度。

造船廠報告說,在很大程度上,大規模進展是由於最大規劃的鋼結構之一“超級升降機”的整合。

超級升降機重達約905噸,是計劃中最重的鋼結構之一,擁有19個單元結構,位於後部的超級升降機在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高4層甲板。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採用“模塊化結構”

肯尼迪號為了加快進度,採用“模塊化結構”,在建造福特號時也被使用; 開發商一直在積極努力降低肯尼迪號航空母艦的成本,肯尼迪號航空母艦的成本將比建造第一艘福特級艦艇的成本低15億美元

福特號的建造成本比早期成本估算高出數十億美元而飽受批評,達到近129億美元建造成本。

肯尼迪號航空母艦將採用新雷達

海軍計劃為其第二艘福特級航母測試和操作一種新的高度敏感的艦船防禦雷達技術 ,可以探測敵人的反艦巡航導彈和攻擊無人機,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

這款名為空中監視雷達(EASR)的新型雷達預計將投入正在建設中的美國肯尼迪號(CVN 79)以及及第三艘下一代兩棲攻擊艦“布甘維爾號”(LHA 8)。海軍表示,測試計劃於明年進行,目前正在進行EASR的技術開發。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新型雷達

EASR使用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並建立在海軍下一代AN / SPY-6(V)相控陣雷達的通用硬件,軟件和處理元件的基礎上,該雷達在伯克 III DDG 51驅逐艦上使用。

EASR是一種SPY-6相控陣雷達變體,使用相同的硬件,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 EASR將擁有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的附加能力,這是以前的防空反導雷達所沒有的。

根據雷神公司的聲明,與SPY-6非常相似,EASR經過精心設計,具有網絡強化和可靠性。

EASR具有氮化鎵的成本和可靠性優勢。它使用數字波束成形和先進的算法在高雜波,近地電磁干擾環境中進行操作。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AN / SPY-6

雷達工程師將AN / SPY-6描述為比大多數現有的艦載雷達系統強35倍;開發人員表示,與現有雷達相比,它能夠檢測到兩倍遠的物體。

學習中國思路,新航母的防衛技術大幅度提高

以往美國航母本身沒有防禦武器,全造護航艦艇,受中國航母的啟發,新的福特號也將大規模裝備防衛武器。

福特號和肯尼迪咓號由四臺26兆瓦發電機驅動,將有可能實現新興武器,如激光器和軌道炮。

除了載有超過75架戰機外,福特號航空母艦(以及肯尼迪號航空母艦)也具有一定的打擊能力。計劃像中國航母一樣,裝備一些高科技近防武器。可以攔截導彈魚雷,進行電子戰甚至激光攻擊。

鑑於中國DF-21D“航母殺手”射程超過1500公里,中國DF-26反艦導彈射程高達4000公里,,這些系統正在福特級上裝備。

預計升級演化海麻雀2導彈,用於追蹤和攔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其他威脅的武器。

海麻雀導彈 Block 2採用所謂的主動制導系統設計,這意味著導彈本身可以通過接收和主動發送電磁信號來改善飛行或引導目標。

還要裝備改良版密集陣近防炮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密集陣近防炮

像中國航母一樣,福特級上也要裝備美國密集陣近防炮,每分鐘可發射4,500發子彈,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海軍標配。美國密集陣火神炮,採用圓形的穿甲彈,射程3公里範圍內。

可以攔截小型,高速,機動水面飛機,慢速飛行固定和旋翼飛機以及無人機。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密集陣近防炮

近年來的美國密集陣大量升級,將現有系統轉換為所謂的Phalanx 1B配置。同時,為該系統開發和持續集成新的下一代雷達,包含穩定的前視紅外傳感器,自動採集視頻跟蹤器,優化炮管和增強致死彈藥。還通過向火控計算機提供更準確的角度跟蹤信息,提高了反艦巡航導彈的性能。Phalanx 1B使用專門設計用於穿透反艦巡航導彈的增強致死彈藥筒發射Mk 244彈藥。

海軍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已完工50%,50年內一對一替換現有航母

密集陣近防炮

根據通用動力公司軍事和戰術系統公司提供的信息,Mk 244彈藥採用48%重型鎢芯穿甲彈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