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五胡十六国简介

五胡十六国简介

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以 匈奴、 羯、 鲜卑、 羌及 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 五凉、四燕、 三秦、 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东汉时胡人偶有内附, 魏晋时期则将胡人大量内迁。由于 晋廷的虚弱腐败和胡汉矛盾, 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十六国简介

五胡十六国是指,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 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 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4]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

​ 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 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2]。后来,北魏分裂,出现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东魏,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5][6]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为 匈奴、 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北燕等)、 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五胡十六国简介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 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北夏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