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孩子在爺爺墓前告狀爸爸 父母該做怎樣的反思

孩子在爺爺墓前告老爸的狀。相信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則新聞時感覺好笑的同時又會感到好奇:孩子為什麼會向逝世的爺爺哭訴呢?是不是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還是家長

故事的起源是這樣的:37歲的方先生帶著愛人和5歲的兒子樂樂去給爺爺掃墓。擦拭墓碑時,突然聽到兒子哭著說,“爺爺,我最討厭爸爸說我娘娘腔了,媽媽說他也不聽,你能不能教訓下你兒子啊?”兒子越哭越傷心,方先生心裡“咯噔”了一下。孩子向去世的爺爺“告狀”,讓人覺得好氣好笑之餘,也有點心酸。

孩子在爺爺墓前告狀爸爸 父母該做怎樣的反思

樂樂從小由奶奶和媽媽專職照顧,方先生總覺得兒子太嬌氣,帶他出去玩時他總是這不敢那不敢的,於是就隨口說他“一點不像個男孩子,娘娘腔”,慢慢就說順口了。“其實有時候也是調侃一下。雖然孩子多次抗議過,但我也沒在意。沒想到他會在爺爺墓前哭訴,看來他是真介意這個,我以後再不說了。”方先生說。

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戴帽子”,比如:孩子撒了一次謊,就說他是個“不誠實的孩子”;孩子說話慢慢吞吞,就說他“口齒不清晰”、“娘娘腔”;孩子沒按時做到位,就說他“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等等。這不僅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於和諧的親子關係,更容易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因此,當孩子的表現和家長的期望有違時,家長應該進行正面引導,以身示範,而非妄加評論。

在孩子教育中最忌對孩子其貼標籤,本來孩子的一些性格和習慣就在不斷形成和發展中,貼標籤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叛逆,更是最大程度的傷害的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造成不可估摸的傷害。

孩子在爺爺墓前告狀爸爸 父母該做怎樣的反思

尊重孩子的感受

引起著名教育家的一句話:“我們創造一個孩子很容易,我們塑造一個孩子卻很難,不要輕視孩子的情感。”孩子的行為和他們的感受密切相關,孩子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怎麼樣讓孩子有好的感受?那就是接受他的感受。說白了就是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保護他那顆自尊心。

多說這樣的話

如果想給孩子貼標籤,那就要貼好的。告訴孩子他是個上進的、勇敢的、陽光的、有愛心的、有禮貌的...孩子。孩子出現了負面的性格傾向或者有不好的習慣,父母第一要做的是幫助其尚處在不嚴重的情況下進行改正,鼓勵他鍛鍊他,就如前面的故事一樣,爸爸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自信、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勇敢的事情,比如鍛鍊孩子與人交流中得到的勇氣,並加以表揚和鼓勵再接再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