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国演义》中蜀汉灭亡,主要原因是因为后继乏人吗?

和风学史


蜀汉是一个畸形的政权。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常权力基础。

蜀汉集团,核心是刘备及其原从系的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孙乾。这些人很快凋零,后代基本与荆州士合并。所以蜀汉的骨干力量是诸葛亮代表的荆州士,荆州士的同盟是吴懿李严代表的东州士。

这三部分就是蜀汉的统治阶层。

但数量非常少。

人口最多的东州士只3万户,算上荆州士及基本可以忽略的原从系,再算上其他所有拉拢的外来户比如法正关陇派,马超西凉骑,王平的返回系,魏延的尴尬系,庞曦的前刘璋系,合计大约不足4万户30万人口。

显然这难以统治益州的。所以被迫引部分本地世家作为基层统治力量。最终依旧被张秦两大家族渗透干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哪怕邓艾不进攻,蜀汉也会被本地世家颠覆。


四川達州


谢头条!蜀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许多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其中人才缺乏是蜀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当初,蜀国文有孔明、庞统和法正等天下高人,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人才可谓济济,个个能独挡一面,卧龙、凤皱得一人可以得天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何等勇武,刘备从一织蓆小儿能成为三分天下的蜀汉之主,无不是人才济济发挥了作用。

但到了诸葛亮手里,五虎上将仅剩赵云一人,当初不敢造次的魏延却成了孔明看之不惯、弃之不能的香饽饽,随着赵云老死,偌大的蜀国就无一人让诸葛亮瞧得上眼,想尽千方百计,收服姜维做了自己的接班人,招致魏延对诸葛用人和用兵颇有微词,后来诸葛亮五丈原一命呜呼,魏文长原形毕露,不听招呼,被孔明事先设下的计谋所杀,蜀国一代名将随之殒落。



姜维率军北伐之时,蜀国人才已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呈现出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替蜀军扛大梁的是姜维和夏侯霸两位魏国降将。

反观魏国可谓人才辈出,司马懿、钟会、邓艾人人是统兵高手,而蜀国尽靠一个姜伯约苦苦支撑,防住了钟会,防不了邓艾邓忠父子,导致其偷袭阴平,直取成都,而蜀国一个国家,竟没有一个人能挡住邓艾小股人马的进攻,最终让蜀国被魏国灭亡。



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智者,执掌蜀国军国大权,凡事只知恭亲,对属下不知道进行调教和培养,屡屡用所谓的锦囊妙计指挥手下打仗,不晓得人才培养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最终毁了蜀国。

当然,蜀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后继无人,还应该有刘备的义气用事,关羽的骄傲自大,蜀国的穷兵黩武,魏国的过于强大等。


知未是也


当然不是,后继乏人,其实各国都有,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源问题。有钱的时候,什么矛盾都不是矛盾,没钱的时候,没有矛盾也是矛盾。这就是蜀汉后来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