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四川到底試出了什麼?

今天

2019年4月1日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

正好兩週年了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兩週年,帶你實地探訪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分為成都、瀘州兩個部分,涵蓋三個片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川南臨港片區。

兩年來,自貿試驗區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待解的難題?它給四川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記者從四個維度審視四川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變化,在成都、瀘州實地走訪,最終形成了今天四川日報一版和四版的大篇幅精彩報道。圖文並茂,請君細讀。

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四川到底試出了什麼?

今天的四川日報一版下部,刊發了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兩年“成績單”。

一版消息:試點兩年 四川自貿區形成超過400個實踐案例

2017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兩年來四川貿易試驗區的成績真不少——

制度創新:中央賦予的159項改革試驗任務實施率逾95%,形成超過400個實踐案例,29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省複製推廣。

營商環境改善:區內推出“43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間降低到5個工作日,最快1個小時;雙流空港全面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

四川自貿試驗區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積,承載了全省近1/10的貨物進出口、近1/2的外商投資企業!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標題閱讀全文:《試點兩年 四川自貿區形成超過400個實踐案例》

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四川到底試出了什麼?

四個維度看四川自貿試驗區這兩年

全國現有12個自貿試驗區。橫向來看,四川自貿試驗區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據中山大學學者評判,在同步啟動試驗的第三批自貿試驗區(15個片區)中,成都區域排名第1,川南臨港片區排名第9,整體上走在全國前列。

縱向來看,實施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的協同開放戰略,是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最大特色。四川做了不少“從零到一”的探索,從根本改變內陸區位劣勢。

回頭來看,逾400個實踐案例多數為“小切口、低風險、大成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向前看未來,自貿試驗正逐步走進“深水區”。圍繞“敢不敢”,專家建議加快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圍繞“能不能”,建議對上積極爭取國家差異化政策,對下加大賦權放權力度。圍繞“順不順”,建議加強四川自貿試驗區涉及行政區域和部門的統籌協調,建立新的集成攻堅機制。

這篇高屋建瓴、論述全面的文章,推薦朋友們點擊標題細讀全文:《四個維度看四川自貿試驗區這兩年》

實地探訪:一列火車和一艘貨輪

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四川到底試出了什麼?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志國透露:企業正考慮把位於深圳、廣州的產能向成都轉移,在成都打造一個面向歐洲市場的生產基地。原因是:從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的中歐班列,比海運節省三分之二的物流運輸時間。

兩年來,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先後推動實施了50多項改革;去年成都鐵路口岸整體通關效率提升75%。青白江片區還全面取消了口岸收費,並探索實施“先通關後繳稅”,將力爭把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以上……

想看視頻及詳細報道,請點擊標題閱讀:《一線看變·青白江鐵路港片區 | 一列火車的翻山越嶺》

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四川到底試出了什麼?

兩年來,瀘州港漸漸步入“電梯翻壩”“貨物直達”的快船運輸時代。過去貨輪過閘排隊要兩三天,現在個把小時就能過去。

不僅東向通道變得更快,船公司和企業還多了南向、西向和北向通道的新選擇。

南向,瀘州至廣州、欽州外貿聯運班列開通,成為川南地區外貿貨源最便捷的南向出海通道。西向,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蓉歐+瀘州港”號班列順利開行,在省內實現長江水運和中歐班列(成都)無縫對接。北向,俄羅斯-成都-瀘州木材專列開行。

想看視頻及詳細報道,請點擊標題閱讀:《一線看變·川南臨港片區| 一艘貨輪的通江達海》

看完整組報道,

你難道不想對四川自貿試驗區豎一個大拇指?

你還想說點什麼?

歡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