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能說一個小時候見過或用過的老物件,證明你老了嗎?

小時說事兒


老式座鐘,據說是乾隆八十大壽歐洲人的獻禮。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擺在我奶家的箱櫃上面,裡面的鐘擺左右擺動,發出輕微的金屬碰撞的“咔啦咔啦”的聲音,每到整點還會發出比較大聲的“噹噹”的聲音,都很好聽。需要上弦,過一段時間就得上,不然會停。後來有了手錶也一直在用,經常是鐘停了我爺給鐘上完弦以後拿著手錶調時間。質量很好,到現在也一直在用。不用電也算是個優點。現在也有賣的,還有改良的很多種類。




木子是初衷


今天向大家展示15種曾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老物件,如果說你見過超過5種,那麼說明,你已經老了。

一、風箱

風箱,在過去的時候,家家都需要準備的一種物件,在做飯的時候,因為都是燒木柴或者煤,為了控制火的大小,就需要用風箱來控制,那個年代的小孩子,應該都有過,媽媽在做飯,自己邊拉風箱,邊饞著美味的經歷吧,現在已經風不到風箱了,並且現在的小孩子更不認識這些東西,這絕對是70後最珍貴的回憶。

二、煤油燈

在曾經沒有電的日子,煤油燈是家家都用的一種日常必須品,就是後來有了電,但是為了節省,煤油燈也一直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現在生活水平都好了,對於電也不是那麼節省了,煤油燈再也見不到了,但是,有煤油燈的日子也是非常令人懷念的,在煤油燈微弱的光線下縫補衣服的母親,提前煤油燈去田裡替我們摘果子和蔬菜的父親,畫面還是那麼清晰。

三、16兩秤

在過去的得量計量中,十六兩為一斤,與現在的十兩為一斤不太一樣,所以,過去的秤,都是經十六兩為進制單位的,所以,就有半斤八兩的說法,而十六兩的秤,可能70後可能記憶都比較模糊,因為畢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

四、火柴槍

在過去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小孩子們的玩具可沒有現在那和豐富多彩,那個時候,折一個紙飛機,都能玩上半天,而火柴槍,這種高端的,工藝複雜的玩具,可是很多小孩子夢寐以求的玩具呢,用自行車的鏈條,製作的火柴槍,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現在這種玩具已經沒有人再製作了,也沒有人在願意讓孩子玩了。

五、軍用水壺

這種軍用水壺,是鋁製的,一般家庭可能不會擁有這樣的水壺,而如果有了這樣的水壺,那絕對是小孩子們炫耀的資本,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種軍用水壺就是奢侈品了,現在,各種各樣,花花綠綠,色彩豐富的水壺,越來越多,這種軍用水壺,再也沒有人喜歡了。

六、手推子

在過去,出去剪頭髮,也是一種奢侈,一般家家都會準備這樣的一把手推子,當頭髮長了的時候,媽媽就用這種手推子幫我們剪頭髮,但是,可能對於這種手推子最記憶猶新的,可能就是那種拉扯頭髮的痛吧。

七、石磨

又叫石碾子,在過去的時候,想把糧食磨成面兒,就需要用到這種石磨,但是一般情況下,自己家擁有一臺這樣的石磨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都是在村口,有一口大石磨,全村的人排著隊使用,這樣的記憶,你還有印象嗎?

八、錐子

最簡易的鐵錐子,媽媽卻用它替我們做出一雙雙溫暖的鞋,為我們納出一雙雙厚厚的鞋墊。

九、皮匠刀

看這把殺氣騰騰的刀,可不是用來殺豬的刀,而用皮匠用來做鞋的刀,用這刀,可以刮掉皮上面的殘留的雜質,可以把厚厚的皮子割開,製作,人見人愛的皮鞋。

十、老風扇

這種老風扇,是最早一批電風扇,在炎熱的夏天,吃著冰棍,吹著風扇,那是很愜意的事兒,現在,空調越來越普及,這種老風扇已經見不到了。

十一、收音機

這種老式的收音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在過去,結婚時候的必需品,三轉一響中的一響,通過這個小小的木盒子,讓人們與世界溝通,瞭解國家大事。

十二、篦子

在過去,物質條件不好,蝨子還是比較常見的,而想去掉頭髮裡的蝨子,就用這種篦子像梳頭髮一樣,來回的梳,但是那種拉扯的疼痛,成為了很多人難忘的回憶。

十三、暖水瓶

現在暖水瓶已經很少人用了,就算有人用,也是那種塑料殼或者金屬殼的,而這種竹殼的暖水瓶,已經很少見了,是不是非常具有年代感呢?

十四、黑白電視機

電視機,在那個年代,可不是家家都有的,在村子裡,有一家有電視,那可以說是相當奢侈的,一大群人圍著電視,看電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滿是雪花,週二停播電視,已經深深的刻在記憶裡。

十五、打口磁帶

在任何時代,聽歌都是必要的娛樂活動,而現在聽歌,有手機,有電腦,可在那個時候,聽歌最奢侈的就是隨身聽,而打口磁帶就是那個時代的標誌,現在,打口磁代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相信,很多朋友家裡,還會有很多這種打口磁帶的身影吧。











豫見好時光


見過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流行的柴油爐子,大都是找熟人利用一些廢料手工製作的,略顯粗陋。因此,燃燒效果不太好,往往冒黑煙,有明顯的柴油味。使用中還經常要用手進行調整,弄得滿手是油,所以,很快就沒人用了。可以說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過,今天說的柴油爐子不是用來做飯的,是與類似下圖的工具一起使用,圖中是火鉤子,這裡要說的是烙鐵,形狀與火鉤子差不多,只是頭部是扁的,並且比較薄。將烙鐵頭放在柴油爐子中加熱到發紅,用來粘接塑料涼鞋。

當時,夏天人們穿的涼鞋基本都是塑料的,很容易出現斷裂現象,有點斷裂就扔掉有點可惜,就要修復一下,於是,街上就出現了專門粘接塑料涼鞋的手藝人。粘接時,先將斷裂處清理乾淨,拿起燒紅的烙鐵,前面說了,燃燒效果不太好,烙鐵頭上會粘上一層碳黑,會嚴重影響粘接效果,手藝人在地上放有一隻清理乾淨的舊的布鞋底,將烙鐵頭在鞋底上反正摩擦幾下,烙鐵頭就乾淨了。這裡用舊的布鞋底很巧妙,一方面舊的布鞋底很粗糙,能產生的摩擦較大,便於將烙鐵頭清理乾淨;另一方面布鞋底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很慢,不會將烙鐵頭的熱很快傳出去,使烙鐵頭保持較高溫度。然後將烙鐵頭放到斷裂處,斷裂處的塑料受熱熔化,就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時用力擠壓斷裂處兩側,等熔化的地方再凝固後,由於分子間距離的減小,分子間作用力增大,斷裂處就會重新連接在一起。為增加粘接強度,往往還在粘接處另外在粘上一塊同顏色的塑料片,經修正後,不仔細看幾乎沒有粘接的痕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涼鞋越來越少,所以,粘接涼鞋的手藝也就消失了。



甜甜向上314159


作為一個70後來說,家裡面見過或者用過老物件比較多,有一些可能現在的朋友都沒有聽說過,分享給大家,都是美好的回憶!

1:木炭熨斗。

小時候,媽媽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裁縫,還帶有學徒。所以我們家裡面一直都有縫紉機,鎖邊機。最讓我稀奇的是熨斗,那時候的熨斗是燒木炭的,一個鐵皮造型,上面有蓋子,燃燒的木炭放在裡面,冷了可以隨時添加,給衣服,褲子上面噴上水 就可以燙制了。

2:亮瓦。

南方的平房房頂是瓦片,屋中光線昏暗,一間屋頂就會安裝幾張透明的瓦片,就叫做“亮瓦。”

3:涼床棍。

一種夏天乘涼的工具,拇指大的小斑竹,2米長的樣子,大約百八十根,用結實的鬆緊帶像竹筏那樣編好。兩邊搭2根長凳,鋪在上面,中間懸空能夠透風,躺在上面很涼快。是爸爸專門託人從外地買回來的。

4:蜂窩煤模具。

家裡買來煤炭,加是泥,水。。。攪拌均勻,用專門做峰窩煤的模子,壓緊,一提一鬆,一個蜂窩煤就做好了,晾乾了就可以用了。

5:電視櫃。

八幾年電視是稀罕之物,是家家最寶貴的財物,買了電視的標配是電視櫃,老老實實的放在櫃子裡面看。記得爸爸單位上電視櫃還會有鎖,由一個人專門保管鑰匙和開關電視。

6:煤油燈。

用過的墨水瓶,蓋子上轉個孔。用火紙或者棉線做燈芯,外面用廢舊的牙膏皮裹住,穿過孔。一盞簡單實用的煤油燈就做好了。

7:郵遞員叔叔那綠色自行車。

小時候特別羨慕,郵遞員叔叔騎著自行車跑來跑去,送遞信件和書刊。

8:烘籠。

川北地區的一種獨特取暖工具,外面是竹子編制,裡面有一個瓦器,用來盛炭火,可以取暖。

老物件不計其數,都是童年滿滿的回憶。

朋友們,這些老物件你見過或者聽說過嗎?還有那些說出來大家分享一哈!







倩姐的生活日記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在農村生活了60多年,用過的老物件太多了。今天分享五個最右價值的老物件。

第一個:人人都渴望擁有的萬能充,我的錢包、米袋都是它充的鼓鼓的。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萬能充,雖然很小不起眼,但是關鍵時刻很管用,還好當初沒扔。

第二個:沙坤兒(同樣記得讀兒化音)

我很想知道這個老物件在其他地方叫什麼字,因為它比碓要小很多,但是功能方面很碓差不多,農村很多很多,你們那還有麼?

第三個:鑽兒(單念一個鑽,但是記得要把兒化音讀出來)

這個想不想鑽頭?嘿嘿~~縫鞋的時候用的,因為鞋底太厚,縫衣針穿不透,太吃力了。所以先用這個工具先鑽個大孔就可以了。

第四個:手鋸

認識這個的粉絲應該很多,大家都熟悉,只是現在用的很少了。

第五個:這個叫什麼呢?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2000年通電的時候用的,那會我們農村用的是木電杆,這個東東用綁掉線的,現在已經不用了哦。


思南申阿姨


作為一個90後,也快奔三了,童年的記憶還是很清楚的,那個時候房子還不是水泥磚瓦蓋的,而是土坯子做的,雖然條件很艱苦,但過的很快樂,除過上學課程外就沒有多餘的補課。暑假會幫家裡做農活,下河洗衣服,撈魚……等等。見到的老物件至今都記憶深刻。下面我就來列舉下:

1.掛鐘

我媽的嫁妝之一,裡面沒有電池,過一段時間需要上一下發條,鍾才能走,滴答滴答,到整點會報時。

2.老式手電筒

銀白色外殼,基本上家家必備,那個時候老愛停電,他就派上用場了,小時候比較好奇其發光原理,每次都把後蓋摳開,往往會被爸媽說。

3.老式稱

這種稱會帶個大坨,杆子很長,上面有刻度,現在基本上都是電子秤,那個時候家裡要賣糧食,都是用這種稱來稱,街上賣菜的也是用這種。

4.黑白電視機

我媽的嫁妝之二,電視機很小,還是黑白的,每次換頻道得撥一下按鈕,而且收到的頻道不多,小時候特別喜去隔壁家看電視,因為人家是彩色的。

5.老式自行車

我們叫二八大驢,小時候就做到前面那個樑上去趕集,到後來自己學著騎自行車也是用這個車子,腿從大梁下掏空過去,哈哈哈,太有才了。

6.縫紉機

我媽嫁妝之三,現在還在家,質量真的很好啦,衣服有問題就喊我媽用它縫補,我喜歡用它運動的聲音,而且不用它時,可以把它收起來,當個桌子用。

7.頂針和錐子

這兩個是配套的,小時候穿的鞋都是媽媽做的,自己做鞋底,鞋幫少不了用它兩,棉鞋冬天穿起來很暖和。

8.老式放映機

那個時候村裡有會或者其它大事,會用放映機和幕布放電影看,村民早早去佔位置,尤其是在夏天晚上看地道戰,好好看。

9.兒童三輪車

那個時候誰家有這個那就很羨慕了,我小時候沒有騎過,我弟後來有了,我和他搶著騎,哈哈哈。

10.算盤

小學時學校老師會教算盤,買的那種質量很好,撥起來特別響。

11.鋁飯盒

家家必備品,那個時候人們幹農活基本上都在地裡從早到晚,中午給我爸媽送飯就用這種。

12.籠子

我們叫蛋籠,用很結實的草編織的,尤其是在做農活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13.鐵質鉛筆盒

盒子內部的蓋子上有乘法口訣,很實用,慢慢的從單層演化到雙次,好洋氣呀!

14.收音機

那時候收音機又大又笨重,但只要有就覺得很好,可以聽廣播,音樂等等。

15.風箱

小時候家裡做飯燒柴火,這個風箱功不可沒。飯熟了,炕也熱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老物件,都是見證我們的回憶,雖然時間回不去了,但是看到他們,童年又浮現在眼前,過去的日子雖苦,但我們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故事,有苦有甜,伴隨我們成長。

請大家多多關注,我是小君主在此謝過了








我是小君主


我小時候在姥姥家睡過那種老式床,現在只能在電視裡或者博物館裡才能看到了。

除了被單不一樣基本都一樣。

兩邊有個半圓的鉤子懸掛兩頭,蚊帳往兩邊一攏就掛在勾子上了,很方便。

比現在遲些的時候梔子花就開了,姥姥把梔子花掛在床頭的縫隙上,伴著我最愛的花香入睡。

再熱一點,姥姥就會拿那種老式蒲扇給我扇風或者驅趕蚊子。

還可能會用她的抓撓幫我撓癢癢。

很想念我的姥姥。





當年孤獨時


既然說小時候,那就先說小時候玩的吧,其實很多很多,要說就說現在沒有的,那就是‘推鐵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一個直徑50釐米的鐵環,二是一個鋼筋做的推杆,推杆前面有個U形,玩這個也要練習的,也是需要技術滴😄,如果你也玩過請留言哦(´-ω-`)
再有就是小人書,鏈條做的小火柴🔫
,學習用的鐵製鉛筆盒,打開鉛筆盒蓋裡面印有乘法口訣,1×1=1,1×2=2,2×2=4當時的順序就是這樣的。


再說穿,當時主流色彩就是灰白黑還有綠(綠色多是軍裝款式),那時候穿一身軍裝款式的衣服,再佩戴毛主席紀念章,簡直是帥呆了。說到紀念章了,知道的活著佩戴過的朋友們請舉手啊。

再說說當時大人們用的吧,什麼碾子,磨呀,這些東西現在也有用的,說就說現在不用的,糧麵票,自行車票,那時候很窮,即便是你有錢好多東西也是買不到的,要指標憑票購買的。

糧票有地方糧票,全國通用糧票,買糧食要糧票,買面要麵票的。

還有生活中用的物件,煤油燈,馬蹄燈,罩子燈,電器有手電😄,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單卡錄音機等等,

朋友們,不知道我說的東西能不能證明我老了啊!

不管我們年齡上老不老,我們要有一顆年輕的心,一顆用不服老的心,老了就應該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開開心心每一天!

祝朋友們開心快樂每一天!


路橋11號


下圖中,除了最後三個,其餘都是小時候俺家裡有的。

第一個鐘錶,俺家裡的雖然不用了,但還一直在那擺著呢!

第二個木箱子,現在家裡也還有,給俺奶奶裝衣服用著。

第三個水壺,小時候都用這種水壺,下地幹活就用這壺裝水。

第四個縫紉機,那個縫紉機一抬就能把它放下面去,那時候好像大多數家裡都有一臺。

第五個電視機,小時候俺家裡就是這種黑白電視機,一用就好多年,還經常沒臺!

第六個煤油燈,早不知道去哪了,小時候停電用過,後來就改用蠟燭了。

第七個也是煤油燈,在農村老家應該還有,而且可能還會一直留著,因為有人去逝就會用到這個燈,在最前面挑著照路。

第八個爆米花爐子,裝上玉米粒搖啊搖,到時間了一壓“砰”一聲響,小孩子們都跑過去撿炸到外面的。現在也還有,去年我們小區門口還經常有個來爆的。

第九個石碾,小時候經常幫母親推碾,我轉不了圈圈,每次幹這個都轉的我頭暈眼花的!但還經常幹,因為小時候都是去石碾上砝麥仁、碾玉米、磨豆麵。我兒子小的時候,我還回去和老媽去磨過小米粉,兒子兩個多月就添加小米粉了,他還挺愛吃!

最後還有一些其它的,那種老自行車,小孩子們夠不到大梁,都偏著身子照樣騎的溜溜的,還有那種小孩子用的竹編的推車,中間一塊板隔開,兩邊能各坐一個孩子。算了,還是不說了,實在太多了!這些你們講究看看吧!











兔子趙的日記


我也說個老物件,這東西,過去在北方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相信在鄉下長大的、稍微上點年紀的人都會知道。雖然它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卻給我留下了極深印象,那就是乾糧籃子。

籃子有圓形的,也有橢圓形的,大都是柳條或荊條編成的,籃子上有一個提把,人們把樹杈截斷成一長一短,用麻繩拴好倒掛在房樑上,一個天然的木製掛鉤就做成了,把盛裝著乾糧的的籃子懸掛在屋子半空,大人伸手就可夠到,小孩子就不行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

將乾糧掛起來,主要是防鼠和貓等一些小動物,籃子上蓋一塊粗白布,防止房樑上的塵灰落在乾糧上。籃子是透氣的,這樣存放乾糧在夏季也不容易壞掉。我小時候,家家都會有這麼個懸掛在半空中的乾糧籃子。

那時候窮啊,不是一家窮,是家家都窮,籃子裡放的大都是高粱面的窩頭或玉米麵餅子,哪個孩子不嘴饞,但那時候的孩子可不像現在的孩子,有吃不盡的零食,記得小時候一放學,回到家第一眼就是看半空中的乾糧籃子。我就常常回憶起站在凳子上揹著大人偷乾糧的情景。

那時候 ,鄉政府不叫鄉政府,叫公社,村支書不叫村支書,叫大隊長,每個村子分成幾個小隊,每個小隊有幾十戶人家。每天大隊長敲響村前頭那棵老槐樹下的大鐘,人們便從各個房舍裡聚攏來,聽從大隊長派工。簡單說就是那個時期盛行的吃大鍋飯。

說起這派工,也是頗有講究的,農活繁雜,各種活計自然輕重不同,年輕力盛的自然幹些重活計,善於溜鬚拍馬的或與大隊長關係好的就會得到一些清閒的差事。日子長了,通過派工你就會看出村裡的三六九等,也常常因為派工鬧出許多糾紛,好在鄉人本性忠厚,也鬧不出什麼大的事端。

我記事的時候,這種吃大鍋飯的形式已經結束了,那時候土地早已承包到戶,各自單幹,所以,我對合作社吃大鍋飯那個時期的記憶是模糊的,但也常常聽大人們講那時候的恩恩怨怨的故事,多少也算有所瞭解吧。

我有個堂叔,人聰明能幹,脾氣又好,村裡買了第一臺大型拖拉機時就做了第一批拖拉機駕駛員,那時候拖拉機在農村可是個新鮮玩意,能做拖拉機手是個無限光榮的差事,自然是村裡青年們爭奪的眼熱工種。我那堂叔在眾多爭奪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批也是唯一一個拖拉機駕駛員。堂叔駕駛著東方紅牌拖拉機奔跑在鄉間大路上時,那種風光,引來一片村裡男女小青年們豔羨的目光。

我那堂叔天資聰穎,每天琢麼拖拉機的構造原理,漸漸的成為了一個能開能修的拖拉機技術能手。後來大鍋飯解散,土地承包到戶單幹,日子好轉,家家有了拖拉機,村裡的拖拉機有了大小毛病都會請堂叔去看看,堂叔秉性憨厚,有求必應,落下極好的口碑。

我小學三四年級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隨著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每家的乾糧籃子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籃子裡的乾糧也豐富起來,蔥花餅、油煎餅、白麵卷子糯米糕,我記得我經常和村伴們到人家裡去玩,第一件事就是搬個凳子扒乾糧籃子,看看有沒有好吃的,看到喜歡的就自行拿去邊吃邊玩,那時候村風淳樸,從沒人和我們計較,我們沒品沒樣的吃相反而常常讓一旁的老人笑眯了眼。

那天下午放學回家,看見村東頭人工渠的大土堆上擠滿了人,便揹著書包去看究竟,原來,一輛滿載紅磚的拖拉機在大土堆拐彎處卡住了,這條土路順渠而行,要在一個大土堆旁拐彎到另一條大路上去,大概司機走了神,拐彎時沒有及時打轉方向盤,拖拉機的一個前輪懸空在渠坡上不敢動了,再向前半米就會開到一丈深的渠溝裡,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倒車原路返回,可是拖拉機車頭與掛鉤車斗被扭成了S型,旁邊就是深溝,稍有不慎就會連人帶車翻到深溝裡。

拖拉機倒車可是個技術活兒,車頭與車廂全憑一個掛鉤相連,車廂後退路線完全取決於車頭對掛鉤的擠壓角度力量大小都息息相關。而這些全憑車手的經驗判斷,這輛車車頭半個輪子懸空,倒車必須一蹴而就,來不得半點猶豫,又是重載,角度力道極其難掌握。

開車的是一個外地的小夥子,一看就是個生手,這時早已六神無主,蹲在車旁唉聲嘆氣。村人越圍越多,村民善良,但面對這種情況沒一個人敢伸手相助,只是站在土堆上出謀劃策。天漸漸暗下來,小夥子急得馬上要哭起來。

這時候突然有人喊堂叔的名字,說快去叫他來吧,也只有他能解圍了。於是就有熱心人撒腿去喊我的堂叔。

我堂叔來的時候,天已朦朧不清了,有熱心人拿來手電筒給堂叔照明,我那堂叔圍著車轉了兩圈,他擺手讓車後的人閃開,真是藝高人膽大,我那堂叔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讓那小夥子將車搖著火。車頭劇烈的搖晃起來,坡上的人們一下子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那堂叔先狠打了兩圈方向盤,感覺了一下掛鉤相剋的力度,好個堂叔,猛哄了一下油門,踩離合、掛擋、一氣呵成,一鬆離合,那拖拉機車輪一絲不差地順原路呼的一下返回到了土路上。土堆上的人群爆發出一陣喝彩。

那時候天已完全黑了,幾隻手電筒把土堆空地照的一片光明。那小夥子對著堂叔就要跪下去,被堂叔一把托住,原來小夥子是鄰縣一個鋪子的,去姐夫的磚窯場拉磚回家修豬舍,沒想到半路出了這種事。那小夥子被堂叔托住,伸手掏出幾百元錢就往堂叔兜裡塞,被堂叔制止了。堂叔說都是鄉里鄉親,這樣做就見外了,他告訴小夥子拖拉機已有些毛病,天又黑了,要信得過他不如把車開到他家去過一晚,第二天修好再走。小夥子連連稱是。就這樣,堂叔開著拖拉機載著小夥子回他家去了。

小孩子好奇,我也做著堂叔的拖拉機一同到了堂叔家,一進堂叔家門,我一下子跳下磚車直奔廚房,我那堂嬸正在忙和著做飯,我喊一聲嬸兒,我餓,搬凳子就扒吊在房樑上的乾糧籃子。被堂嬸兒一巴掌拍在屁股上,順手摘下乾糧籃子放在我目前:小兔崽子,餓了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