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位於潮汕市區南中路東側,是潮陽唯一主體建築保存較完好、十分珍貴的宋代古建築,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獨具特色的建造方法

宋代縮影 | 人文寫照

“四序堂”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穿堂中堂正是以宋代的營造法則,用九星天卦、地卦飛白尺法進行丈杆式設計建造的。

前兩廊及前三山上的三疊型,兩硬山,兩歇山式傳統瓦蓋屋面,則是明代中期由匠師根據工部頒佈並延用至今的老建築營造法落杆設計的,門斗尺寸,用民間延用的魯班門光尺法。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而在建築風格上傳承了古代浙俗、閩南建築風格,用古唐尺法則——樑架上的海棠型收角科斗,以及拱枋託檁等也與宋代工科頒佈的營造法則造型接近。

四序堂在採用了多種建造手法,不僅是宋代古建築的實物縮影,更是閩、粵乃至潮汕地區一帶的人文風俗寫照,十分珍貴。

古樸大氣的建築結構

四兩託千斤 | 金漆木雕

“四序堂”面積二千多平方米,雄偉壯觀的古祠整體建築按原分金,平面呈“興”字佈局。原造型、原尺寸、中軸對稱的三壁聯、三進廳堂,鰲階抱印,以三落陰聯穿堂左右龍虎井對配,官廳前天井一個,三山疊鰲式,疊級而上的臺階,上接堂前浮壇月臺,左右廂包,各具廳房,通連回轉,多合院宮殿式結構型體,屋頂按舊貌,飾以體現皇權的獨特龍頭屋脊,配以神態各異貝灰泥塑的屋脊,祠內堂廂間的宋承唐制的抬梁式疊鬥託拱金木載,古樸大氣,支承合理,不重裝飾,突出穿插平衡,牆內採用穿梁式負木載結構屋架,以四兩託千斤之力學恰到好處的解化了大暴雨,強颱風,抗地震的作用,層次分明,前後陛上。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置設的牽手聯拱疊鬥更是匠心獨運,堂上隔扇門頁,精工細作的金漆木雕,渾厚雄奇的古碑字,堂內紅綠相間的色彩,和諧搭配,無不顯示出這座800年曆史的珍貴古祠的莊嚴大氣。“四序堂”的建築內結構,與潮汕地區常見的祠堂,廟宇結構不同,因溯源,“四序堂”初建為紀念性的生祠格式,其後堂聯穿心亭接中堂 官廳佈局 ,堂前通衢對面原置設木製大牌樓一座,中屏是開合活動式的寬度與四序堂寬度同,油飾棕紅色,中屏飾麒麟朝陽踏八寶,左右屏飾鶴、鹿圖。

悠久燦爛的文化氣息

教育興學 | 蕭族紐帶

粵東歷史上最早興辦的鄉校

南宋慶元元年(即1195年),漳州人蕭洵出任潮陽縣令,連四任共12年。在任期間,他清廉勤政,禮賢下士,體恤民情,多行善舉,深得民心。潮陽的民眾感念他的恩德,自發集資為他興建生祠,褒揚他的業績,於宋嘉泰四年(即1204年),建成“四序堂”。蕭洵很受感動,落籍潮陽,回報鄉民,並親自在“四序堂”開辦學堂,不分姓氏,興學育才,成為潮陽乃至粵東歷史上最早興辦的鄉校。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上千名學子的教育搖籃

“四序堂”收歸公有並更名為“棉城鎮第五小學”。由於歷史的原因,“四序堂”堂址年久失修,沉寂黯然。2001年,蕭洵分散在海內外的後代子孫,在蕭輝文等人的倡導下,捐資340萬元,重新興建建築面積達4600多平方米的“蕭氏四序教學樓”,目前,已擁有36個教室供1200多名學生就讀。2002年4月,在潮陽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潮陽區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蕭氏後人集腋成裘,自發捐資對“四序堂”原堂址進行全面修繕,並邀請省文管專家和專業人士作技術指導,堅持“修舊如故,古為今用”的修復宗旨,歷時4年多進行修復建設,全力保存“四序堂”獨特的古宋建築佈局和明清藝術風格。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祭拜祖先的墓祭日

“四序堂”蕭氏後裔秉承先祖優良傳統,集腋成裘,自發捐資,修復古祠的做法,也是新時期黨、政、民齊心協力,建設和諧潮陽的有力體現。潮陽區委常委、副區長翁甲洪希望“四序堂”文物保護管理處,要精心保護好這一南粵古建築文化瑰寶,進一步挖掘其深遠而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並讓它得到更好的發揚光大。

淵源洵公逝世後,與孺人陳氏媽合葬於潮陽內輋巖前‘姐墓陵鄉前’。俗稱“舂臼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定為墓祭日。近代,每年十二月初一、二、三日,除粵東各縣市裔孫前往墓祭外,更令人引以為榮者,眾多非蕭氏宗族鄉人也於公墓前行禮祭拜。祭日之外,公墓前長年香火不斷尊公若神靈,蓋公恩澤於民殊深,民至今不忘公之德耳。

廣東潮陽第一祠——蕭氏肇基祖祠“四序堂”

“四序堂”作為潮陽洵公支派始祖祠,八百多年來,蕭族祚胤,承祖宗德業,弘光前徽,為梓里及蕭族造就大批俊秀之才,譽滿潮邑。

它是我們蕭氏一族的驕傲,也是蕭氏文化、道德、倫理、氣質等諸多品質的承載,凡我蕭氏兒女,都需牢記這一傳奇,以勉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