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很多新晉升的寶媽以為熬過了這些,就躲過了最難熬的日子,殊不知,真當了媽才知道,相比帶孩子,生孩子根本不算什麼。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尤其是現在家庭,還會面臨一個要不要老人幫忙帶娃的問題。

本以為多個人帶娃能輕鬆不少,沒想到反而是身心俱疲

當了媽之後,小麗才算真正明白,相比分娩時的肉體痛苦,帶娃產生的精神“暴擊”對自己的摧殘才更可怕。

孩子一切高頻率的吃喝拉撒都足以讓小麗抓狂。但是還好,坐月子時候白天有婆婆幫忙,晚上老公還算給力,能幫著喂喂夜奶。

不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誰來帶孩子成了全家人討論最多的話題。

婆婆的意思是她把孩子帶回來家帶,週末時候小夫妻可以隨時回去看看孩子,小麗也能有時間重返職場。一家人都同意了。

於是兒子一歲左右的時候,小麗把孩子交給了婆婆,自己重返職場。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之後每週五晚上,夫妻倆都會驅車一個多小時趕往公婆家看兒子,就這麼過了快半年,夫妻倆發現了不妥,孩子倒是長得白白胖胖,不過老人的一些育兒方式著實不能讓人接受。

兩人商量,決定把孩子領回家,自己帶,實在不行小麗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娃。

這個想法一出,老人非常反對,研究到最後,決定婆婆暫住到兒子那幫忙和小麗一起帶娃。小麗覺得這樣也好,白天老人帶,晚上自己哄,還不影響工作。

兩人帶娃怎麼也比自己帶能輕鬆不少,小麗這樣想著。

但沒想到,這只是一廂情願。婆婆的到來反而讓小麗的帶娃生涯開啟了“困難模式”,遠比自己的辭職在家獨自帶娃要難得多。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不同的育兒觀念,不同的育兒方式方法,都成了婆媳間矛盾的導火索。更難受的是,很多時候小麗也知道老人的一些做法目的是好的。即便方式方法不對,小麗也沒法苛責。

但可氣的是,每當小麗和丈夫吐槽這些事情的時候,丈夫不僅幫不上忙,有時候還覺得是她太矯情甚至小題大做了。

小麗簡直要抓狂了,她本以為多一個人幫忙帶娃,會輕鬆很多。可事實卻瘋狂打臉,多一個老人幫忙帶娃,實際情況遠比單獨帶娃來得更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婆婆憑“老一套”經驗帶娃容易和年輕父母的科學育兒觀念起衝突

老人帶娃多數憑經驗,餵奶的時間、方式、孩子的穿戴、睡覺問題等等,都有一套自己的習慣,但其中不乏一些我們已知的錯誤方式,比如有些老人喜歡把吃的嚼碎了餵給孩子。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這些不科學甚至不安全的做法會讓寶媽很困擾,但又不知道怎麼和老人溝通,說輕了,老人不會聽,說重了又怕引發婆婆不滿,激發婆媳矛盾。

畢竟雙方不是親媽和親閨女,很多話沒辦法說的太直接,久而久之寶媽自然會感覺心力交瘁。

2、婆婆帶娃還容易“喧賓奪主”

還有一些婆婆比較強勢,更會有一些很過分的思想,比如對於孩子的“歸屬”問題就存在很大的認知差異,經常會覺得“這是我們老X家的種”,不自覺的就把孩子母親排斥的遠遠的

經常把這類話掛在嘴邊,甚至還經常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覺得孩子長的好的地方就是隨父親,長不得好地方就是隨母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樣很容易傷到寶媽,為婆媳矛盾埋下伏筆。

更有甚者,一些婆婆還喜歡把著孫兒不放手,寶媽一喂完奶就趕緊把孩子抱開,也不給機會讓孩子和媽媽親近。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這都很容易讓寶媽對婆婆產生誤解甚至心生怨念。

3、婆婆“指點江山”讓兒媳感到身心疲憊

有些更“要命”的婆婆做法更讓寶媽難以接受,說是來幫帶孩子,卻幾乎一下手都不伸,然後還喜歡在一邊“指點”,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口吻“命令”寶媽,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如何如何。

本來新手寶媽第一次帶娃就沒啥經驗,手忙腳亂也是正常的事,這時候婆婆不伸手幫忙就算了,還要“指指點點”,這會讓寶媽一個頭比倆還大,更容易心中不爽。

若再因為“奶水少”等問題遭到婆婆冷嘲熱諷,那寶媽的心情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寶媽覺得婆婆幫忙倆人帶娃會更累的原因了。

遇見這種情況,新手寶媽們該怎麼解決?

1、敞開心扉,有事多和老人溝通

首先,寶媽應該先調整心態,畢竟倍感憔悴都是寶媽,既然如此,就得先行出擊,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不妨選擇和婆婆開誠佈公的把問題拿出來談。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寶媽一定要明白一件事,無論老人的帶娃行為和經驗再怎麼不靠譜、不科學,婆婆畢竟是孩子的奶奶,出發點一定是好的。

因此,遇到問題多和老人溝通,儘量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表達明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部分老人還是能交流的。

另外,溝通也講究技巧,多和老人強調“為了寶寶好”那麼效果可能會意想不到的好。

2、別埋怨,多換位思考

有的寶媽和婆婆出了矛盾,也不想辦法積極解決,只會一味的埋怨,有時候婆婆甚至都不知道因為什麼。

所以,當出了問題之後,作為晚輩也好作為孩子媽也罷,無論哪個身份,寶媽都應該清楚需要自己的主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是在背後抱怨婆婆的不是。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更重要的,寶媽也應該試著換位思考,老人可能不懂什麼是換位思考,但作為寶媽,為了孩子,不懂也得懂。

多半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考慮婆婆的言行,寶媽也能一定程度理解婆婆,這樣再解決問題就會容易得多。也更容易增進婆媳間的感情。

3、調教老公,讓老公發揮應有的作用

其實,維護婆媳關係最簡單的方法還在老公,老公如果會“做人”,不僅在養孩子的問題上不會讓媳婦和媽產生矛盾,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婆媳矛盾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相反,如果是傻乎乎的丈夫,不會兩頭“斡旋”,甚至還兩頭“傳話”,那麼受傷不只是兩個女人,還有一家子人。

以為多個老人幫忙帶娃會變輕鬆,可事實卻不盡人意,寶媽:心累

總之,婆婆幫忙和寶媽一起帶孩子到底和諧與否,輕鬆與否多半還在於溝通,有些準備工作做好了,兩人帶娃也完全不會存在身心俱疲以及矛盾重重的情況。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