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導讀:苗刀,中國古兵器,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為什麼稱為苗刀

苗刀這一稱呼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最為流行的說是因為苗刀體型修長,酷似禾苗,故稱為苗刀。最有文化深度與淵源的解釋則為,在古代“苗山之鋌,羊頭之鋼,若耶之銅”是兵器鍛鍊的絕佳材料,而苗刀最初則取苗山(即今會稽山)精鐵鍛造而成,於是稱為苗刀。然而真正被廣泛統稱為“苗刀”則是在民國時期。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苗刀的淵源

苗刀之所以在民國時期才確定官方名稱,是因為苗刀的歷史太長了,雖然有不斷的改進,但是總體來說變化不大。由於先秦時期主要以步兵作戰,所以基本上士兵都是佩劍。而騎兵作為單獨的一個兵種,則是在漢朝,所以苗刀的雛形可以說是出現在漢代,即漢武帝時期曾經打敗匈奴的環柄長刀。經過不斷的演變,漢環柄長刀變成了魏晉時期的御刀,又變成唐代儀刀,又變成明代御林軍刀,最終在明代演變為苗刀。苗刀形制確立之後,基本上長度在120-160釐米之間,刀脊厚度約為刀身寬度的三分之一。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苗刀源於中國,是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苗刀最早為戚繼光將軍為剋制日本刀而首創的明長刀,民國十年定名。

另外,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橫刀和陌刀。《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

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該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約130釐米)長刀,唐代時隨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增深傳入日本,明朝中期,倭寇多使此刀,故稱之為倭刀。

戚繼光將軍在御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一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雖無中國國刀之名,卻有國刀之實——苗刀

(未開刃)

中國的苗刀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與改進,從貴族象徵與實戰武器之間不斷變換。日本武士刀與苗刀雖然同出一宗,但在戚繼光抗倭與近些年的切磋中,苗刀往往佔據上風,堪稱——中國國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