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頂嘴",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誠誠媽媽最近很後悔,她發現10歲的兒子越來越"沉默"。問他早上想吃什麼,他總是回答"隨便"。就連週末想帶他出去玩,徵求他意見時都顯得毫不在意。

在一次日常陪寫作業的時候,兒子說了一句:"反正我說什麼,你們也不會答應。"這句話讓誠誠媽媽一下子警醒,原來兒子的"沉默",是自己親手造成。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少跟大人頂嘴"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聚會,一大家子許久不見的親戚,圍坐在飯桌前聊天。幾位男性長輩坐在主位上高談闊論,一群孩子低頭默默地扒著眼前的飯菜。

但凡與長輩意見有所不同,或打斷了大人的談話,就會換來一句"少跟大人頂嘴"的打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成長環境,長幼有序、尊卑分明。

"頂嘴"意味著對大人權威的"否定",意味著孩子沒有遵守"規矩",意味著會給大人帶來許多"麻煩事"。

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明明蹦出一兩個字都會開心很久,可不知何時起,又開始架不住孩子的"能說會道",下意識的就會打壓孩子。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可正式這樣有意無意的打壓,逐漸讓孩子喪失了表達的慾望,變得沉默寡言,披上"乖巧聽話"來保護自己。

實際上,"頂嘴"意味著孩子正在慢慢長大,是值得所有家長開心的一件事。

會"頂嘴"的孩子在思考

晴晴吃飯特別慢,媽媽常常說"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就該安安靜靜先把飯吃晚。

可晚飯時候聊天,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下班之後,晴晴的父母也經常會一邊吃飯,一邊聊聊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

可這個"雙重標準"引起了晴晴質疑:"媽媽你不是說要食不言寢不語嗎?憑什麼你們大人可以吃飯時候說話?"

好在晴晴媽媽沒有以"不要跟大人頂嘴"來駁斥。其實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晴晴所說的話證明她在思考。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看起來孩子在"頂嘴",實際上是他們觀察生活的結果。他們在對一件事進行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有別於大人的角度,思考的內容更為直接和純真。

能"頂嘴"的孩子會溝通

"頂嘴"也是一個技術活。我們成人也深有體會,"嘴笨"的人,給他機會也說不出個說依然。

而能"頂嘴"的孩子,為自己的想法據理力爭,多半也鍛煉出了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思考能力。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敢"頂嘴"的孩子敢於表達

許多糟糕的教育結果就在於,孩子不願意表達、不敢表達,極度缺乏自信。

而敢"頂嘴"的孩子,大多在教育環境輕鬆的環境下長大,知道父母在身後支持自己,內心會自信許多。他們不容易受到欺負,就算遭遇"校園霸凌"也不會閉口不談,而能主動向爸媽傾訴。有充分的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慾望,不懼怕別人的否定與拒絕。一旦遭遇挫折,抗壓能力也會更強。

珍惜孩子"頂嘴",要注意什麼?

當然,允許孩子表達意見,尊重孩子想法,保留孩子"頂嘴"的權利,也不是任由孩子胡攪蠻纏。

首先,要分析孩子為什麼要"頂嘴"

也就是說,孩子"頂嘴"有沒有道理。如果孩子有耍賴跡象,不講道理還硬拗道理,就不能陷入與孩子"辯論"的圈套。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其次,擅於從孩子角度理解

許多道理在大人這裡已經是"潛規則"了,可孩子卻不能理解,會從更簡單、直白的角度看待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需要拋棄固有的思維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就會發現許多事情孩子的質疑和提問,並不是沒有道理。

抱著這樣的心態,就不會動不動就用"少跟大人頂嘴"來壓孩子了。

多少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會

"頂嘴"這個詞帶有太多的負面情緒,不如稱為"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說:

我們溝通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為了建立一個基於誠實和傾聽、最終用令每個人的需求都得意滿足的人際關係。

與孩子交流也是如此,不應該用家長的權威磨滅孩子表達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