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通过市场化与政策性收购形成合力解决“卖粮难”

中储粮监利直属库有限公司 王斌

通过市场化与政策性收购形成合力解决“卖粮难”

一、监利县粮食产销情况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监利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沟渠纵横,土地肥沃,稻米高产,品质优良。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是全国水稻第一县、中国小龙虾第一县。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由于地理的优势,这里生产的水稻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知名度。

2019年监利辖区中晚籼稻播种面积202万亩(中籼稻170万亩、晚籼稻32万亩)。2019年辖区中晚籼稻预计总产118万吨,同比去年增加8.66%。

1、监利县粮食产销模式

监利县是农业主产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达,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近几年,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依附粮源充裕的优势,粮食烘干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稻谷成熟后,经收割机收获后直接卖给烘干厂,由烘干厂进行清杂烘干后卖给米厂或其他收购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种产销模式已成主流,深受市场欢迎。农民自收、自割、自卖的模式因耗时耗力渐渐被遗弃。

烘干厂根据客户需求,把水份不匀、杂质不一的粮食加工水杂达标的原粮标准品,其优势在于:一是有利于米厂直接加工成品粮,也有利于收储企业储藏;二是从收割到烘干可以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减少了因天气因素造成的粮食霉变所造成的损失;三是节约了劳力资源,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收获效率。

2、监利县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及其特点

按行业性质划分,监利县粮食收购主体分为:粮食烘干厂、米厂、粮食储备企业和外来采购商。

(1)粮食烘干厂。监利县有烘干厂30多家,日烘干能力4000以上吨。每个乡镇都有,如朱河镇就有3家。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售粮,同时也加剧了收购的竞争。

特点:烘干厂的生产周期与农作物保持一致,新粮上市时开工,新粮收获完后就歇业。从目前情况看,烘干能力已大于生产能力,烘干能力过剩。稻谷质量好且俏销的年景,烘干厂是抢购主体,是价格抬高最直接、有力的推手。从2018、2019年的稻谷收购市场形势看,烘干厂的收购能力大大提升,他们通过民间融资筹集大量收购资金,在边收边烘干边卖的同时,在看好市场的情况下,囤积居奇,待价而沽。

(2)米厂。监利县大米加工厂总共有75家。日加工200吨稻谷以上的米厂就有25家,尤其是福娃、恒泰、银真、新田园、欣泉米业等米厂实力较强,常年生产,有自已的品牌,原粮需求量大,在市场上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日加工200吨稻谷以下的米厂有50多家,这些米厂散落在各个乡镇,生产规模较小,家庭作坊式经营。无产品品牌,只加工毛米或是贴牌生产,只加工新粮。在新粮开秤时,开足生产马力加工,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新粮加工完毕就歇业。一年的时间半年生产半年蛰伏。

特点:米厂是原粮的最终消耗主体,经加工后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是绝对的市场收购主体,是价格的晴雨表。

(3)粮食收储企业。监利县只有中储粮监利直属库有限公司一家收储企业,没有一家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地方储备粮代储在民营企业里。

特点: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数量较为固定,在收购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标准质量进行收购。近两年对卫生指标的检验加大了力度,相对其他收购主体来说,门槛较高,收购手续复杂,收购竞争力相对较弱。

(4)外来采购商。外来采购商采购需求视当年度稻谷收购的质量和价格而定。2018年中晚稻上市早,价格低开稳走,开秤时,在烘干厂提货价为1.13元/斤,由于价格的优势,收购初期粮源流入周边湖南等地,甚至经长途运输到广西等地。2019年中晚稻推迟10天左右上市,开秤时,在烘干厂提货价为1.20元/斤,后来又攀升至1.23元/斤,价格居高不下,几乎没有外来客户来监利采购,粮源基本由本地消耗。

特点:外来采购商具有不确定性,是其他收购主体的一个补充,也是收购市场的润滑剂,在一定的时候对市场起到调节作用。

通过市场化与政策性收购形成合力解决“卖粮难”

二、在执行国家收储政策上遇到的问题

1、仓容不足问题。在监利县这样一个产粮大县,仓容不足问题异常突出。

从2000年开始,监利县粮食局开始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改制,对国有资产进行民营化改革,对职工进行买断分流。由于改革彻底,原国有粮食收储公司基本转为民营,监利国储库上收中储粮后,地方无国有收储企业。县级储备委托民营企业代储。改制后的仓储设施被业主改为他用,或闲置多年已丧失储粮功能。

2、质量问题开始显现。2018年,中储粮监利直属库在中晚稻收购时,几乎没发现有质量不达标问题。2019年在收购时就发现了有部分粮食因质量不达标被退回。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没出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粮食质量好的年景,稻谷被充分市场化消化,政策性收储压力小。粮食质量差的年景,收储压力大。2016年,受气候的影响,粮食质量腹白多,碎米多,等级不足,米厂收购意愿不强,市场流通不畅,托市启动后,流入政策性收购渠道。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监利直属库在民营企业租赁了8个租仓点用于托市收购,当年,收购最低托市中晚稻谷55365吨。2017年、2018年由于粮食质量较好,分别只收购最低托市中晚稻谷3493吨、3263吨。二是“虾稻共养”面积扩大,中稻种植面积减少。减轻了稻谷集中上市的峰值,化解了收储压力。

近几年虽然化解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但仓容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犹如悬顶之剑,风险性极大。在粮食食用品质不好的年景,或受国际粮价的冲击的情况下,粮食得不到市场充分消化,卖粮难的风险就会凸显出来。中储粮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主体,有责任居安思危并运用底线思维的意识来思考这个问题,以防范社会舆情风险。如何解决“卖粮难”,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坚决落实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牵头、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的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最低收购价粮食收储管理等问题。直属库积极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报告现状,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应对风险的办法,共同担起服务农业的责任。

2、加快推动由政策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转变。倡导政府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提高有效供给率,充分引导市场收购,以优良的品质、收获高额的回报,形成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提供有效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久的举措。

3、加强调研、提前预判。必要时,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可采取租赁社会仓容的方式执行托市政策收购,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凭借职能强制力的优势控制租仓风险。

3、密切关注粮食质量变化。及时向本地政府报告粮食质量现状,引起政府高度关注粮食安全,积极推动政府对土地进行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施药。特别要关注“稻虾共养”引发的土地污染问题。

4、积极响应“去库存”政策,提报拍卖本库最低收购价粮食。主动作为,寻找客户,看粮取样,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成交率,腾出仓容。直属库利用现有仓容,按市场价格积极收购轮换备用粮,与政策性收购形成合力,缓解收储压力。(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通过市场化与政策性收购形成合力解决“卖粮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