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这样介绍湖北人的强悍:

“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躁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效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


九头鸟到底是什么鸟,不知道,反正听起来很厉害,于是湖北佬的传说流传在大江南北。

据说两个湖北人打架,赢的那个要问一句,你服不服周,对方多半说,不服周,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双方继续开干。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不服气就不服气,关“不服周”什么事情?

那就要说起今天的主人公,周昭王了。


周昭王是谁?

周昭王是西周第四位天子,即位的时候拿了一幅好牌,因为在他之前是“成康盛世”,但他却是西周最“悲剧”的天子。

打个比方,体育比赛评选十佳球,每个精彩进球的背后,总有一个人充当了别人的背景板。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周昭王就是这样一块背景板。

就说湖北人不服周这个事吧。

史记里记载周昭王的事迹,就一句话: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上来就说昭王“王道微缺”,看来治国能力不行啊,随后在南巡的时候,又不明不白的“卒于江上”,最后意思死的不光彩,别说了。

这怎么看都很可疑啊?

再看看《竹书纪年》里的记载,貌似详细点:

“六年,王锡郇伯命。冬十二月,桃李华。

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见。秋七月,鲁人弑其君宰。

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

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因为古人信天,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民的,天子如果有问题,天就会降下灾难。

因此,司马迁说昭王为什么王道微缺呢?因为有异象,冬天十二月还花繁叶茂,这还算了,到昭王十四年,太阳居然不见了,古人也不知道日食,把太阳搞没了还不得闹出大新闻。

接着去南巡的理由也找到了,楚国不听话了,于是昭王伐楚,但是悲剧了,渡过汉水,遇到大兕(si),大兕就是犀牛。这也挺奇怪的,看到犀牛就吓跑了吗?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第一次就算轻敌吧,第二次又伐楚,结果代表天子的紫微星有异象,果然这次周昭王又悲剧了,把西六师都搭进去了。

到第三次,干脆把自己都搭进去了,风萧萧兮汉水寒,昭王一去兮,不复返。

整个周朝800年,算上西周和东周,在天子主动来打你的情况下,把天子干掉的,就只有楚国成功过那么一次。

不管是侥幸还是耍了阴谋诡计,总之弱小的楚国打赢了强大的周天子,湖北人“不服周”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周昭王之死

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司马迁曾经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按理说,天子战死沙场,也算是英雄。但周昭王悲剧的地方就在于,死的方式也很尴尬,以至于司马迁只好说,讳之也。

这怎么回事呢?

清代王士禛有诗云:

“胶舟古所戒,遗恨怜昭王。”

讲的就是“汉水胶船”的典故。

说周昭王南征荆楚,要过汉水,征集当地船只,结果船工都是楚人,偷偷把船凿裂了,然后用胶粘起来,等船驶到江中,胶沾了水,船就沉了,昭王就这样淹死了。

你说这不是阴沟里翻船吗?楚国人也真是狡猾狡猾地。

这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光彩,本来捣捣浆糊就过去了,周人也好,楚人也好,都不提了,但是到春秋的时候,又被管仲拿来炒作了一把。

话说齐桓公娶了个老婆叫蔡姬,但是这个蔡姬一点也不菜鸡。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有一次她和齐桓公一起荡起了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蔡姬水性很好,但齐桓公在船上就是个弱鸡,船一晃他就害怕,蔡姬一看老公出丑就乐,小船儿摇得更欢了,齐桓公给吓得不轻,越让她停蔡姬就越来劲,最后齐桓公真生气了,把蔡姬赶回娘家,蔡国。

老丈人一看女儿给退货了,也很没面子啊,你不要我女儿,别人还抢着要呢?于是把蔡姬改嫁了。齐桓公这个气啊,指着老丈人好好教育女儿,没想到有其女必有其父啊。

当时齐桓公是齐国董事长,CEO是管仲,管仲是谁,下一步棋后面三十步都想好了,他和齐桓公说,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齐桓公连连说,妙。

接着齐国就联合了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八国联军”,兵临蔡国城下了。蔡国是个小国,马上就怂了。齐国为了一个女人干嘛这样劳师动众呢?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联军直接就往蔡国背后老板,楚国进发了。

楚国没想到齐国来这么一出啊,两军对垒,楚国将领问齐国,我们两国,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你为什么打我啊?管仲就说了,首先,当年周公旦赋予我们齐国代表天子征讨四方的权利。其次,按规定,天子家祭祀用的包茅该你家进贡,为什么最近不送了?害的天子都不能祭天了。最后,当年周昭王在汉水给你们楚国人害了,这笔账怎么算啊?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楚国将领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你说我不进贡我认,昭王那都是上百年前的事情了,你现在来找我算账?况且昭王也没死在我们手里啊?这淹死的怪谁呢?

这其实都是管仲的欲加之罪,其实主要目的就是逼楚国退让,最后楚国还是屈服了,齐国成为当时的春秋霸主。

这又一次揭了周昭王的伤疤。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历史上,周昭王死于楚人之手、汉水胶船,都是谣言。


事实真相

当天子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周昭王如果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屡次三番南征呢?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现在旅顺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周昭王时期文物,名叫“过伯簋”,簋上有16个铭文:

“白(过伯)从王伐反刱(荆),孚(俘)金,用乍(作)宗室宝(尊)彝。”

这16字讲了这样一件事,过国国君跟着昭王讨伐了反叛的“荆”,缴获了“金”,用来给自家宗庙制作礼器。

“金”其实就是“铜”,而“荆”指的自然是南方的荆楚。

要说我们老祖宗也真厉害,因为青铜是一种合金,需要把铜、锡、铅,按照不同比例,在一定温度才熔炼才能制作出青铜。

大家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需求量旺盛,不但祭祀礼器要用,打仗更是不可或缺。

锡和铅资源在我国北方都很丰富,但是铜,却主要在川藏、云贵以及江南地区才有。别说3000年前,就是现在川藏、云贵的交通也不是那么方便,而江南不但有铜还有锡,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西周时候有一项类似南水北调工程,就叫

“金道锡行”,听名字就是运送铜和锡的通路。但是周昭王的时候,南方发生了叛乱,这条通路被切断了,那就动了国之根本。

那么,搞叛乱的这个“荆楚”到底是不是楚国呢?

在周成王搞岐阳之会的时候,楚国国君熊绎只是一个看火把的小司仪,人家开联欢晚会,只有他在外面看篝火。有人就说当年熊绎一直怀恨在心,所以周昭王的时候就叛乱了。

别看春秋时候楚国地盘挺大,其实周成王的时候楚国只是个小部落,到周昭王,也就发展几十年,这样的小国,何必要周昭王动用国家一半的兵力来打呢?

我们再看几件文物,话说北宋徽宗时期,在湖北孝感出土六件西周早期带铭文的青铜器,铭文记录了,周昭王时期,一个叫“中”的大臣在周昭王亲征“虎方”的战争中立下功劳。虎方也就是位于荆楚的另一个部落,可以推测,当时南方并不止“楚”和“虎方”,可能还有许多部落。

综合这些青铜器的记录,周昭王的南征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第一次南征,过了汉水,讨伐南方某个蛮夷,战事非常顺利,相当于大军去旅个游,还难得地看见犀牛。

第二次南征,讨伐虎方,仗打的没有问题,结果回来的时候,遇上地震,才看见兔子和鸡满地飞奔的情景,这次损失很大,部队都没了。

第三次南征,其实也不能说南征,因为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就是去巡视一下,结果又遇上地震,这次真的过一过二不过三了,周昭王只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就是周昭王的故事,当我们回头看会发现,其实他还是一个不错的天子,既没有像周幽王一样搞出“烽火戏诸侯”,也没有像万历一样“罢工不上朝”,但就是运气忒不好。

比如说,他先是遇上“恒星不见”,也就是“日食”,接着遇上“有星孛于紫微”,也就是“哈雷彗星”。

据说周昭王末年,还遇上一件“怪事”:

“四月初八日,平旦時,暴風忽起,宮殿人舍,咸悉震動,夜有五色光氣,入貫太微,遍於十方,盡作青紅色。”

昭王问大臣什么原因,大臣说,西方有圣人降生。所以现在说释迦摩尼诞生就是昭王二十四年。传说归传说,反正昭王又当了一次背景板。

王尔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还要糟糕,那就是不被议论。”

比起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天子,不如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管它是不是背景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