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匯源朱新禮的三次掙扎:高管逃跑,停牌退市,36億“賣身”失敗

“喝匯源,才算過年”——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曾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但現如今,對於匯源集團和創始人朱新禮來說,這個年怕是過不踏實了。


匯源朱新禮的三次掙扎:高管逃跑,停牌退市,36億“賣身”失敗


德源資本查封,匯源果汁風雨飄搖

近日,招商銀行向法院申請查封、扣押、凍結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源資本”)持有的股權、銀行存款及其他價值,共計約41億元資產。在裁定書中,匯源集團創始人朱新禮作為德源資本董事長成為了有權代理人。

公開資料顯示,德源資本成立於2014年,根據股權穿透信息可以發現,其背後正是朱新禮和他的匯源集團。

與德源資本被查封一同曝出的,還有朱新禮被限制消費的消息。

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向朱新禮發佈限制消費令,限制其乘坐飛機和動車、購買不動產、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近一年來,朱新禮收到的第四個限制消費令。

而此時,朱新禮所掌控的匯源集團也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刻。

自2018年4月發佈停牌公告以來,匯源果汁迄今已停牌近20個月之久,據悉,如果匯源果汁未能於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復牌條件,將被啟動退市程序。根據停牌前發佈的最後一次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匯源果汁的負債已高達114.02億元人民幣。

昔日國民果汁品牌如今身陷退市危機,債臺高築,創始人也數次被列為被執行人,成為人們口中的“老賴”。匯源究竟經歷了什麼?

一場失敗的“世紀收購”

2008年,可以說是匯源由盛至衰的重要轉折點。

那一年,可口可樂提出以12.2港元/股、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受此影響,匯源果汁股價一度飆升超164%,市值達到峰值,如交易成功,朱新禮個人將套現74億港元,那是屬於朱新禮和匯源集團的高光時刻。但由於涉及壟斷問題,這次世紀收購最終遭到商務部禁止,宣佈告吹,隨後的兩個交易日內,匯源股價最大跌幅超62%,市值蒸發近50億港元。

股價的波動還只是一方面。據媒體報道,當時匯源果汁為了迎合可口可樂收購條件,大幅削減銷售人員以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率。數據顯示,2008年底,匯源的員工人數從2007年底的9722人迅速減少到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銷售團隊的銳減,使得營收降低,而當時的匯源集團早已經開始斥重金佈局上游,在全國陸續規劃和建設了19個農業產業化園區項目。上游投資“撒錢”,下游又大規模裁剪渠道,直接導致的就是業績的每況愈下。

為了彌補損失,公司首先做的就是重整架構,重建營銷網絡。據介紹,2009年,匯源果汁收購了近10個分銷網絡,銷售人員猛增至13000人。然而,此舉並沒有幫助公司提升業績,公司的營收甚至還出現了下滑的現象。財報顯示,2009年匯源的業績首次出現虧損,淨利潤為負。

自那以後,匯源便開始了漫長的自救之路。

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間,匯源曾有過多次翻盤的機會,但如今看來卻更像是一次次無用的“掙扎”。

多次變革,難自救

第一次掙扎:告別家族式管理,重建企業架構

據媒體報道,一直以來,匯源採取的都是家族式的管理風格,創始人朱新禮的家人均在企業裡擔任要職,且不少匯源集團的員工都是來自於山東老家,這對於集團的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阻礙。意識到這一點的朱新禮在2013年辭去了總裁一職,並請來了前李錦記醬料集團CEO蘇盈福作為職業經理人執掌匯源果汁“帥印”。

上任後,蘇盈福先是制定了604.23萬股權激勵計劃,希望通過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實現蛻變;後又撤掉了所有事業部,解散了朱新禮成立的七個特區、二十個大區,並將市場重新劃分為七個大區;與此同時,匯源還提高了終端價格,把不同級別經銷商重新劃分、並保證其盈利。

同年,匯源還賣掉了成都和上海的兩家工廠,從而換來了6.5億用做營運資金和下一步償債。然而,蘇盈福的一系列改革,雖然為匯源帶來了短暫的希望,但最終卻仍是以失敗告終。2014年10月1日,蘇盈福卸任。此後,匯源又請來了包括百事大中華區飲料運營前副總裁梁家祥等4人,但幾乎沒有一位任職時間超過兩年。

第二次掙扎:一系列資本運作,卻讓集團停牌長達20個月

重掌匯源的朱新禮,為緩解虧損狀況,開始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

據《江蘇經濟報》報道,2013年,匯源果汁通過發行4.47億新股和6.55億可轉換優先股,以合計47億港元+12億負債由上市公司承擔的方式,通過關聯交易收購了母公司匯源控股的濃縮果汁資產。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行新股和可轉債置入資產的60%,是商譽等無形資產。

隨後的2014年3月,匯源果汁再次發行1.5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這筆可轉換債券又轉換為上市公司接近4億股匯源新股和更多的負債,以此拿到了接近20億現金。而這筆錢最終去向則是流入了體外的關聯公司。

2018年3月,匯源果汁在未經董事會批准、無簽訂協議,尚未對外披露的情況下,向匯源集團旗下的關聯方北京匯源出借42.75億元人民幣貸款。該行為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中關於關聯交易申報、股東批准及披露的條款,故匯源果汁被港交所宣佈停牌。截至目前,匯源果汁已停牌近20個月,並將被啟動退市程序。

第三次掙扎:36億“賣身”,再次失敗告終

2019年4月26日,在停牌了13個月後,匯源果汁發佈《有關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幕消息》公告稱,公司與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廣州和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天地壹號等持股60%,匯源果汁持股40%。

根據公佈的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佔股60%;匯源果汁則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其中就包括匯源果汁的商標。也就是說,併購完成後,匯源果汁的商標就將落入天地壹號的掌控之中。

然而,此次“聯姻”卻在3個月之後宣佈告吹。

事實上,除了上述幾次重要的節點外,匯源也在產品上也做出過嘗試。

過去幾年,匯源果汁曾陸續推出過多類創新產品,包括冰糖葫蘆汁、百利哇等果汁產品,常溫NFC果汁鮮果原汁、夢幻蓋利樂鑽100%果汁,以及高顏值果汁飲料òU新柑等,但由於市場同質化嚴重,以農夫山泉為代表的競品來勢洶洶,使得幾款新品皆未在市場上掀起浪花。

從“國民果汁”到負債百億,帝國的崛起不是一天建成的,而衰敗亦然。回顧匯源的發展,除了一次次失敗的收購事件帶來的影響,以及過度的資本運作、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帶來掣肘外,匯源創新乏力也是造成其失敗的一大原因。

在阿里巴巴的企業價值觀裡有這樣一條:“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並不僅適用於阿里巴巴或是互聯網企業,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只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文/王滿華 來源/投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