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減稅利好持續激活小微企業


減稅利好持續激活小微企業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827億元。其中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提高新增減稅586億元,惠及402萬戶納稅人;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標準新增減稅734億元,惠及469萬戶納稅人;地方“六稅兩費”減徵政策新增減稅507億元,累計有3238萬戶納稅人受益。

這是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一組統計數據。減稅降費帶來的利好,正讓小微企業活力競相迸發。

享受減稅紅利的多是民營企業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讓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更輕、發展步伐更穩。

“減稅降費讓我們小微企業享受了大紅利,看到了大希望。”說起減稅降費,很多小微企業負責人都有共同的感受。

江蘇省東海縣是有名的“水晶之鄉”。目前,全縣大小水晶加工企業已達5000餘家,帶動近30萬人就業,年交易額達200億元,電商交易額超80億元。


在當地著名的東海水晶城,3000多戶水晶商家以及絡繹不絕的人流讓6000多平方米的交易大廳熱鬧非凡。這當中,97%的商戶能夠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每月減稅共計200餘萬元。

“減稅為企業節省了資金,拓展了發展空間。”東海縣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睿就是“97%”中的一員。

中國大地上,還有許多像孫睿一樣實實在在享受減稅紅利的小微企業主。這些企業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民營經濟納稅人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619億元,佔比為88.6%。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不久前發佈的《中國增值稅減稅政策效應季度分析報告》顯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的提高顯著改善了月營收3萬~10萬元的企業的經營狀況。這部分企業的營收收入提升幅度高達8.7%,盈利水平提高幅度在1.5%左右。

“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了創業意願”


減稅降費的持續推進,讓眾多小微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發展壯大意願不斷增強。

在重慶簡節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魏建華看來,企業的良性發展既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也得益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強大助力。

簡節科技主要生產聚羧酸高分子減水劑,已取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魏建華打算把減免下的稅費投入研發,“企業之前已減免近百萬元稅款,再加上今年預計新增的數十萬元減稅優惠,我們有底氣在提高科研人員待遇、研發先進技術設備、構建高效研發體系上投入更多資金,釋放更大的自主創新潛能。”

“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了創業意願,提高了市場主體活躍度。”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說。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市場主體(含個體工商戶)辦理過涉稅事項的有776.7萬戶,月均新增86.3萬戶。

這些新增的市場主體,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9年“降成本”調研報告認為,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運行質量在提升——這得益於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


用減稅“紅包”多招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小微企業雖“小”但作用不“小”,尤其在吸納就業方面作用重大。

剛剛過去的“雙11”發貨高峰期,山東曹縣霓裳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任安瑩家的倉庫並未如往年一樣忙亂,客服接單、售後處理,工人熨燙、打包,任安瑩質檢、貼快遞單……各項工作井然有序。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給任安瑩送去了近萬元的“紅包”,她正好用這筆錢多請了兩名工人緩解發貨壓力。“服務效率更高,店鋪星級也跟著上去了。”她高興地說。

與任安瑩不謀而合,浙江省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進口商品館“馬達加斯加國家館”中,老闆娘Vicky正計劃招收更多員工。Vicky經營的拉菲草手工藝品在中國市場很受歡迎,“中國的減稅政策增強了我開拓市場的信心。國內的朋友們聽我說中國的減稅力度大、營商環境好,都想來中國發展。”談起未來,Vicky信心滿滿。

在義烏,匯聚著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常駐外商。今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直達市場主體,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讓他們與Vicky一樣,喜上眉梢。


在貴州,雲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到手的減稅降費紅利,建成了一處刺梨原材料培育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新增約80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周邊農民的就業與增收問題,讓更多的鄉鎮居民足不出鄉即可就業。

“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大幅擴大了政策受益面,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的關鍵性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分析說。(記者 周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